程公许(?—1251),字季与,一字希颖,号沧州。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一说叙州宣化(今四川宜宾西北)人。嘉定进士。历官著作郎、起居郎,数论劾史嵩之。后迁中书舍人,进礼部侍郎,又论劾郑清之。屡遭排挤,官终权刑部尚书。有文才,今存《沧州尘缶编》。
公卿喜接士,清望雅所归。良莠虽杂陈,此意未可非。
谓彼为士者,岂无以自居。谨身保令名,庶足酬己知。
如何务苟得,暮夜靡不为。坐令倒屣人,鼠璞遭世讥。
少年固可尔,垂老胡奈痴。阴求或不餍,恚怒仍怨咨。
纷吾二三子,名盛毁亦随。朋友有难言,我怀良郁伊。
九重孝德超前古,日日承欢在宝慈。圣母圣皇天所祐,太平至乐万年期。
峭帆乍转横塘路,湖山顿惊愁眼。双崦茶烟,四桥松雨,曾记吟边深绻。
梅林弄晚。访醉墨题香,紫箫声断。唤起秋魂,荒荆何处旧池馆。
沧波相对欲绝,乱云携酒处,愁系孤缆。临顿前盟,东华旧侣,谁识尘衫游倦。
斜阳泪满。听啼鸟花閒,故情轻换。怨笛难招,虎山孤鹤远。
云递月微明,月澄露初泫。川容淡水物,荷气沿阶藓。
更深喧渐息,虑涤情自遣。宿鸟寒不飞,流星下遥巘。
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而都邑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而太守之居,未尝知有山焉。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此凌虚之所为筑也。
方其未筑也,太守陈公杖履逍遥于其下。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曰:“是必有异。”使工凿其前为方池,以其土筑台,高出于屋之檐而止。然后人之至于其上者,恍然不知台之高,而以为山之踊跃奋迅而出也。公曰:“是宜名凌虚。”以告其从事苏轼,而求文以为记。
轼复于公曰:“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也。昔者荒草野田,霜露之所蒙翳,狐虺之所窜伏。方是时,岂知有凌虚台耶?废兴成毁,相寻于无穷,则台之复为荒草野田,皆不可知也。尝试与公登台而望,其东则秦穆之祈年、橐泉也,其南则汉武之长杨,五柞,而其北则隋之仁寿,唐之九成也。计其一时之盛,宏杰诡丽,坚固而不可动者,岂特百倍于台而已哉?然而数世之后,欲求其仿佛,而破瓦颓垣,无复存者,既已化为禾黍荆棘丘墟陇亩矣,而况于此台欤!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既以言于公,退而为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