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自会稽歌

庾肩吾于梁时,尝作宫体谣引,以应和皇子。及国势沦败,肩吾先潜难会稽,后始还家。仆意其必有遗文,今无得焉,故作还自会稽歌以补其悲。

野粉椒壁黄,湿萤满梁殿。
台城应教人,秋衾梦铜辇。
吴霜点归鬓,身与塘蒲晚。
脉脉辞金鱼,羁臣守迍贱。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庾肩吾在梁朝时,曾经作《宫体谣引》,用来奉命与皇子唱和。到了梁朝国势衰败,庾肩吾先是在会稽避难,后来才回子。我认为他一定会留下文章,现在却没有发现,因此作《还自会稽歌》来补写他的悲情。
块块霉斑把皇宫的墙壁弄得暗黄,成群的萤虫飞绕在梁国宫殿周旁。
他曾经是皇宫随侍奉命作诗的宠臣,如今却在秋寒被窝里把太子车辇梦想。
这位归来者的鬓发,点缀有吴地的寒霜,他的身躯将与秋塘蒲草一样衰老枯黄。
含情脉脉地辞别那京都皇宫,流亡的臣子厮守在贫困低贱的子乡。
注释
会(kuài)稽:在今浙江绍兴。
庾肩吾:字子慎,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世居江陵(今属湖北)。善诗,辞采甚美。萧纲当太子时,任东宫通事舍人。纲即位,任度支尚书。侯景叛乱,庾肩吾逃往会稽,后又转道回子,事见《梁书》、《南史》之《庾肩吾传》。
宫体谣引:诗篇名,今不传。宫体,梁萧纲喜作艳诗,以宫中女子为题材,大子仿效之,渐成风气,时称“宫体”。
应和皇子:奉命与皇子唱和诗歌。皇子,指萧纲,他未被立太子之前,封为晋安王。
国势沦败:这里指侯景叛乱,梁朝都城陷落等事件。国势,宋刊本、蒙古本、元本、《全唐诗》作“国世”。
椒壁:古代皇后居住的宫殿,常用椒和泥涂在壁上,温和芳香。
湿萤:萤生于潮湿的地方,故名。
台城:即朝廷所在地禁城。梁朝台城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应教:臣子与诸位王子唱和诗作,称为“应教”。
铜辇:太子所乘坐的车。
塘蒲:一作“蒲塘”。
金鱼:宫门上鱼形锁钥。此处代指皇宫。
羁臣:放逐到外地的官员。迍(zhūn)贱:政治上遇到困厄危难,处于贱辱的地位。迍,通“屯”。

赏析

  诗前小序,交代诗人为庾肩吾补作《宫体谣引》的缘由,说明诗篇抒写庾肩吾“潜难会稽”后的悲伤感受。

  诗的开头两句描写宫廷荒凉的情景,壁上的椒粉已经发黄,成为野粉,宫殿里飞满湿萤,已经荒废,一派凄凉景象,正是“国势沦败”的艺术写照。三四句梦忆东宫生活,我本是台城里和皇子唱和诗歌的人,现在秋夜里还常梦见太子的车辇。诗的后半首,叙述肩吾愁苦衰老的近况,表达出甘守屯贱的意愿。“吴霜”,应会稽地望,“塘蒲”,点身已衰老,回想起离开宫门时,依恋不舍,怀念君德,甘愿遭受危难贫贱,“心如砥柱”,绝不变心。全诗不言悲而悲意充溢字里行间。

  诗人探寻梁代庾肩吾的前事,应是叹恨那些曾任东宫官而后遭贬斥的人。诗人生活的时代,曾震惊朝野而备受大子关注的事件,便是永贞革新,革新运动参与者之中,确有人曾任太子李诵的东宫官。诗人叹恨他们事业受挫败,命运困厄,不胜感伤,便运用“离绝远去笔墨畦径间”的诗句,抒发悲叹他们不幸遭际的情思。诗人不能无言,又不敢明言,便寓今托古,比物征事,从而形成长吉诗诡异独特的风貌。

  杜牧为李贺诗集作叙,以此诗与《金铜仙人辞汉歌》为例,赞叹道:“贺能探寻前事,所以深叹恨古今未尝经道者。”这篇叙是诠解《还自会稽歌》的指导思想。李贺能从二百多年前的庚肩吾“潜难会稽”这件在别人看来极平凡的小事中,塑造了一个流落失意、但又不失刚劲之气的“羁臣”形象,并借以抒发了自己对世事多变的感伤和困顿潦倒中的悲愤之情,构思新颖,立意奇特。杜牧把李贺的这类诗作誉之为“古今未尝经道者”,评价是很高的。杜牧在叙中还说:“求取情状,离绝远去笔墨畦径间,亦殊不能知之。”但结合庾肩吾的遭遇和李贺的身世,还是能看出些端倪的。

  这首诗写得含蓄深沉。庾肩吾是宫体诗的代表作子,但不能说这首摹想庾氏情事的作品就是继承了宫体诗的传统,也不能据此诗而说李贺对宫体诗作者的怀念向往。李贺不过是借和晚年的庾肩吾“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处境,来抒发自己的忧愤罢了。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创作背景学界存有争议。钱仲联认为此诗创作时间为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时李贺十六岁。而朱自清在《李贺年谱》中把这首诗大体定为元和八年(813年)秋(李贺时为二十四岁)李贺以病辞奉礼郎,回到故乡昌谷时所作。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猜你喜欢

卖药韩康伯,著书河上公。幻同聊复尔,缘散却归空。

独有乡人泪,难胜薤露风。我来嗟已晚,犹及想冥鸿。

桃结千年实,莲开十丈花。
芦香并槿茂,应笑阿瞒家。

喜纤纤钩挂,淡淡痕生,初试素娥手。未作瑶台镜娟娟影,新眉随意描就。

短长漫斗。想玉葱、殊未消瘦。最堪爱、宛转画楼前,半规映珠斗。

仙样唐宫那有。叹玉蜍独处,金兔无偶。不死虽偷药,凄凉甚、教人翻恨王母。

素娥未久,更两宵、弓影全彀。看三两,天狼、光坠贯他左肘。

西山群盗欲侵凌,小艇移家傍险行。遮眼乱云方合沓,向人飞雪忽纵横。

心忧出穴虎狼近,身似绕枝乌鹊惊。天阔此时难借问,地偏何处可偷生。

痴云吹尽月行天,新琢冰轮欠半边。
须信缺中元不缺,便教圆处可长圆。
寒生沙渚雁初下,冷浸纱窗人未眠。
万事虚盈皆此类,几看如镜复如弦。
虚阁凌缥缈,危台俯湠漫。
凭槛眺落景,倚柱送归翰。
空蒙暝色合,戃怳天宇宽。
皎皎明月上,炯炯青林端。
寂历四郊静,阴森清夜阑。
秉烛下草岸,回船遵柳滩。
繁星粲湛彩,白烟隐微澜。
夷犹放{左氵右霝}溜,闇澹数烟峦。
絺衣凉风发,角巾滋露漙。
心适醒亦狂,乐极清更欢。
叩舷过龙室,抵掌惊水官。
仍思爇犀炬,下欲窥蛟盘。
风云袭毛发,冰雪澡肺肝。
慨叹念前哲,兴怀成壮观。
蹇予弃甽亩,放意远游般。
合鞅昔徂岁,维舟今戒寒。
佩服良友义,论言畏涂难。
兹游兴不浅,冒险夜未安。
风波彼何惧,忠信邪能奸。

绵绵远道积,冉冉岁华晏。冰霜夕转严,星斗夜仍烂。

兰缸照寒户,旅士怀乡县。方幸厕鳞翮,讵谓各分散。

岐路忽在兹,山川复悠缅。王子万人特,英论薄烟汉。

康生千里足,迈景速流电。瑰玮钦奉常,秀朗推中翰。

冲标汎光蕙,逸思凌玄雁。所嗟异根株,逝矣悲霜霰。

兴言念暌晤,佳期阻欢宴。

世路还相见,偏堪泪满衣。那能郢门别,独向邺城归。
平楚看蓬转,连山望鸟飞。苍苍岁阴暮,况复惜驰晖。

爰生浪饮日亡何,漫遣文章应制科。六十公孙犹牧豕,较来还少十年多。

秋向空高分外澄,排云携手共梯登。举头便是蟾宫路,休问青霄有几层。

歌风台下夜乌啼,郁郁山庄古木齐。半亩桑田人去住,一湖春水屋东西。

星临丰沛瞻龙龙,地接青徐杂鼓鼙。独把渔竿恁月钓,门前草色正萋萋。

蠹蠹岂得已,亦复因饥寒。秪此万头虫,尔饱我则难。

系头有排索,系足有机竿。非我能陷子,天教入其间。

偶然来厩吏,唤作九方皋。毁誉依名立,周旋逐物劳。

神驰风电足,眼冷雪霜毛。事有遭逢者,骐驎固自高。

一灵真性,又因何、漾入凡胎尘域。迤染浮华贪爱恋,展转昏迷真迹。旷劫难逃,如今又错,罪孽重重积。本来模样,怎生分解寻觅。须屏视听双泯,舍情云水,物外搜玄理。寂寞孤清趣妙有,岂顾形躯瘦役。捉住风飚,玲珑辉焕,默默烹金液。神丹昭著,死生烦恼宁息。
远山入空青,老树擎寸碧。
近山接平坡,凿凿见白石。
两山尽处歧路平,松林漠漠烟如织。
清溪疑自天目来,鸥鹭飞起无纤埃。
有人曳杖过溪去,渡头古屋谁为开?玉堂学士画家趣,萧
洒文孙传笔意。
风尘满眼何处避,安得向此山中住。

深夜沉沉尊酒。酒醒客衾寒透。城角挟霜飞,吹得月如清昼。僝僽。僝僽。比著梅花谁瘦。

逸景运寒燠,良辰徒送迎。冬权讫昏暮,岁籥改黎明。

华发任疏飒,宿心无变更。唯凭一樽酒,时得慰劳生。

常说英雄怕病魔,名医无处访华佗。何如归隐梁溪上,垂钓烟波学志和。

山上白云如水流,隔溪红叶蚤知秋。几年不复南柯梦,独坐西风看白鸥。

孤村临野渡,轻烟罥前渚。借问往来人,孰是停桡处。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