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译文与注释

译文
京城里有个擅长表演口技的人。正赶上有户人家宴请宾客,在大厅的东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屏风,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屏风里面,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众多宾客围绕着屏风而坐。一会儿,只听见屏风里面醒木一拍,全场马上静悄悄的,没有人敢大声说话。远远地听到幽深的巷子中有狗叫声,就有妇女惊醒后打呵欠和伸懒腰的声音,她的丈夫在说梦话。过了一会儿孩子醒了,大声哭着。丈夫也醒了。妇人抚慰孩子喂奶,孩子含着乳头哭,妇女又轻声哼唱着哄小孩入睡。又有一个大儿子醒了,絮絮叨叨地说个不停。在这时候,妇女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口里哼着哄孩子的声音,孩子边含乳头边哭的声音,大孩子刚醒过来的声音,丈夫责骂大孩子的声音,同时响起,各种声音都模仿得极像。满座的宾客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看,微笑,心中默默赞叹,认为奇妙极了。过了一会儿,丈夫打起了呼噜声,妇女拍孩子的声音也渐渐消失。隐隐听到有老鼠作作索索活动的声音,盆子翻倒倾斜,妇女在梦中发出了咳嗽声。宾客们的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端正了坐姿。忽然有一个人大声呼叫:“起火啦”,丈夫起来大声呼叫,妇人也起来大声呼叫。两个小孩子一齐哭了起来。一会儿,有成百上千人大声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条狗汪汪地叫。其中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物品爆裂的声音,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发出;又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声音,众人拉塌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抢救东西的声音,救火的声音。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的。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清其中一个地方。在这种情况下,宾客们没有一个不变了脸色,离开席位,捋起衣袖,伸出手臂,两腿打着哆嗦,差一点争先恐后地跑了。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了。撤去屏风一看里面,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注释
京:京城。
善:擅长,善于。
者:……的人。
口技:杂技的一种。用口腔发音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
会:适逢,正赶上。
宴:举行宴会,名词动用。
于:在。
厅事:大厅,客厅。
施:设置,安放。
屏障:指屏风、围帐一类用来挡住视线的东西。
抚尺:艺人表演用的道具,也叫“醒木”。
而已:罢了。
团坐:相聚而坐。团,聚集、集合。
少(shǎo)顷(qǐng):不久,一会儿。
但:只。
闻:听见。
下:拍。
满坐寂然:全场静悄悄的。坐,通“座”。寂然,安静的样子。然:用在形容词的词尾,表示:……的样子。
哗:喧哗,大声说话。
坐:通“座”,座位,这里指座位上的人。
寂然:静悄悄的样子。
深巷:幽深的巷子。
深:很长。
犬吠:狗叫(声)。
遥:远远地。
惊觉(旧读jiào):惊醒。
欠伸:欠:打呵欠,伸:伸懒腰。
呓(yì)语:说梦话。
既而:不久,紧接着。而,这里作表时间的副词的词尾。
啼:哭。
抚:抚摸,安慰。
儿乳:乳:作动词用,喂奶。
含乳:乳头
呜:指轻声哼唱着哄小孩入睡。
絮絮:连续不断地说话。
当是时:在这个时候。
初:刚,刚开始。
叱(chì):大声呵斥,严厉批评。
一时:同一时候。
齐发:一齐发出。
众妙毕备:各种妙处都具备,意思是各种声音都模仿得极像。毕:全、都。备:具备。
无不:没有一个不,否定加否定表示肯定。
伸颈:伸长脖子。
侧目:偏着头看,形容听得入神,名词动用。
默叹:默默地赞叹。
以为:认为。
妙绝:奇妙极了,好极了。绝:到了极点。
未几:不多久。
齁(hōu):打鼾(hān),打呼噜。
渐:慢慢地。
微闻:隐约地听到。
作作索索:老鼠活动的声音。(拟声词)
盆器:指盆一类的盛物的器皿。
倾侧:翻倒倾斜。
意少舒: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意:心情。少(shǎo):稍微。舒:伸展、松弛。
稍稍:时间副词,据《词源》释为“随即”,这里是渐渐。
正坐:端正坐的姿势。
忽:忽然,突然。
火起:起火,失火。
齐:一齐。
俄而:一会儿,不久。
中间(jiàn):其中夹杂着。中:其中间:夹杂
力拉崩倒:劈里啪啦,房屋倒塌。
力拉:拟声词。
火爆声:烈火燃烧物品爆裂的声音。
齐作:一齐发出。
曳(yè)屋许许(hǔhǔ)声:(众人)拉塌(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曳:拉。许许:拟声词,呼喊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没有的。
虽:即使。
不能指其一端: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形容口技模拟的各种声响同时发出,交织成一片,使人来不及一一辨识。一端:一头,这里是“一种”的意思。
口:嘴巴。
名:作动词用,说出。
于:在。
是:这。
变色:变了脸色,惊慌失措。
离席:离开座位。
奋袖出臂:捋起袖子,露出手臂奋:张开、展开出:露出。
股:大腿。
战战:打哆嗦;打战。
几(jī):几乎,差点儿。
先走:抢先逃跑。走:跑。
群响毕绝:各种声音全都消失了。
毕绝:都消失了。
撤屏:撤去屏风。
是:这。
奋:扬起,举起,撩起。
文言知识

一词多义
坐:众宾团坐(坐下) 满坐寂然(通“座”,座位)
乳:妇抚儿乳(喂奶) 儿含乳啼(乳头)
而:既而儿醒(表时间副词的词尾,不译) 妇拍而呜之(连词,表并列)
妙:众妙毕备(妙处,名词) 以为妙绝(奇妙,形容词)
指:手有百指(手指) 不能指其一端(指明)
绝:以为妙绝(极) 群响毕绝(消失)
发: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发出)
作:有鼠作作索索(拟声词)百千齐作(发出)

通假字
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句意:全场静悄悄的。)

古今异义
会,古义:适逢 今义:会议(会宾客大宴)
但,古义:只 今义:转折连词,但是(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稍,古义:渐渐 今义:稍微(稍稍正坐)
间,古义:夹杂 今义:事物两端之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股,古义:大腿 今义:指机关团体中的组织单位;或作量词;或称集合资金中的一份;或指屁股(即臀)
走,古义:跑 今义:步行(几欲先走)
是,古义:这,那 今义:判断动词(当是时)
虽,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虽人有百手)(初一课本注释)
善,古义:擅长 今义:善良(京中有善口技者)
名,古义:说出 今义:名字,或作量词(不能名其一处)
微,古义:隐隐约约 今义:小,微小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闻,古义:听 今义:用鼻子嗅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少,古义:稍微 今意:数量小的;不经常;短时间;丢,遗失;轻视(宾客意少舒)

注音
呓(yì)语
吠(fèi)
叱(chì)
齁(hōu)
中间(jiàn)
力拉崩倒(dǎo)之声
曳(yè)屋许许(hǔ)声
几(jī)欲先走
少(shǎo)
惊觉(jiao)

词类活用
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活用为动词,说出。句意:不能说清其中一个地方。)
会宾客大宴(会:适逢。宴:名词活用为动词,举行宴会。句意:正赶上一家摆酒席大请宾客。)
遥闻深巷中犬吠(遥:形容词活用为状语,远远地。)
妇抚儿乳(乳:名词活用为动词,喂奶。)
妇手拍儿声(手:名词活用为状语,用手。)
众妙毕备(妙: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妙处)
群响毕绝(响:动词活用为名词,响声)

特殊句式
1.京中有善口技者(固定句式,“有……者”相当于“有个……的人”)
翻译:京城里有个擅长口技的人。
2.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翻译: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
3.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翻译:在这时候,宾客没有一个不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袖子,露出胳膊,两条腿哆哆嗦嗦,几乎都想抢先逃跑了。

时间量词
表示突然发生:忽、忽然
表示同时发生:一时
表示相继发生:既而
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是时
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俄而、少顷、未几

表示时间的词语
少顷:一会儿
既而:不久,紧接着
是时:这时
一时:同时
未几:不久
忽:忽然
俄而:不久
忽然:忽然

赏析

  第一部分

  (第一段),交代口技表演者和表演的时间、地点、设施、道具,以及开演前的气氛。这部分是下文记叙精彩表演的铺垫。

  文章以“京中有善口技者”开篇,介绍口技表演者,是本文的一句总说,即全文意在说明这位“善口技者”的技艺之“善”擅长。“会宾客大宴”,点明口技表演者献技的时间和事由:这场口技表演是在一次“宾客大宴”之时;因是“大宴”,故有此盛举。“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指明表演的地点和简单设施,说明这是一个临时演出场所,地方不大。再根据这次表演内容的特点,指出口技表演者是在幕后表演。又将简单的道具一一列出,指明仅有“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以示别无他物,口技艺人的表演主要凭的是他的“口”。最后以“抚尺一下,满座寂然,无敢哗者”,点染表演即将开始时全场肃穆紧张的气氛。这部分除一个“善”字外,对口技表演者不加任何赞词,却处处为其高超技艺张本,造成很强的悬念,使读者料想必有一场精彩的表演。

  第二部分

  (第二段至第四段),写表演者的精彩表演和听众的反应。这部分是全文的主体,描写口技艺人所表演的两个场面:一是一个四口之家在深夜由睡而醒、由醒复睡的情形;二是发生在这个家庭附近的一场大火灾的情形。

  第一层(第二段),写表演一家人深夜被犬吠惊醒的情形,以及宾客对口技表演的由衷赞叹。

  口技表演由远远听到从深巷中传来的犬吠声开始。然后以一个四口之家作为想像中的“舞台”,使听众的注意力由外景转入内景。先写“妇人惊觉欠伸”,听到犬吠声而醒来,这就拉开了一家人深夜被惊醒的帷幕。再写“其夫呓语”,画面逐渐清晰。又由于“欠伸”“呓语”惊动了幼儿,幼儿“大啼”。至此帷幕大开,相继出现许多声响:丈夫被吵醒,大儿也被吵醒,于是“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打破深夜的静谧,使口技表演达到第一个高潮。

  第二层(第三段),写表演一家人由醒复睡的情形,以及宾客的情绪变化。

  先写丈夫的“声”,并伴以妇人的拍儿声,“渐拍渐止”,给人以时间缓慢推移而声音渐弱的感觉。接着以老鼠跑动偷食、“盆器倾侧”的声音,妇人梦中的咳嗽声,表示夜静更深,全家人又入睡了。这一层,表现一家人由醒复睡的情形,由前一个高潮落入低潮,并为下一个高潮蓄势。

  第三层(第四段),写表演一场突然而至的大火灾的情形,以及宾客以假为真的神态、动作。

  开始用类似画外音的手法,以“一人大呼‘火起’”,突然加快节奏。接着写这个四口之家突然遭到意外变故的情形:“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气氛骤然变化。然后内景转为外景,以“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表现人们的惊恐万状,再以“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表现火势的猛烈和火场的纷乱,又以“凡所应有……不能名其一处也”极言声音之杂乱、逼真。至此,口技表演达到了第二个高潮,即最高潮。

  第三部分

  (第五段),写表演结束时的情景。再次交代表演者的道具仅“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与首段相呼应,说明在演出中未增加任何道具,刚才的精彩表演的确是从“口”中发出的。

  本文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读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令人叹服.作者笔下的这场口技表演距今已三百多年,今天仍能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重点题型

一、翻译:
1、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即使人有一百只手,每只手有一百只手指,不能指出其中的一种声音;(即使)人有一百个嘴巴,每个嘴巴有一百只舌头,不能够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在这种情况下,宾客们没有不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扬起袖子,露出手臂的,两只大腿打哆嗦,几乎想要先跑。

二、本文中心:
本文作者通过对口技表演中各种声音的生动逼真的描摹,赞扬了京中善口技者的高超技艺,(重点,答题关键)反映了我国古代记忆人的智慧和才能。

三、文中前后两次把极简单的道具交代地清清楚楚,这对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有什么作用?
答:结构上:首尾呼应
内容上:突出中心。第一次是说明口技表演者的一般设施。尾端是强调口技表演者一般设施的简单。侧面烘托出口技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四、文中二、三、四段采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何作用?
答: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直接或间接写出了口技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五、为什么写犬吠用“遥闻”,写鼠声用“微闻”?
答:遥闻是远远地听见,突出了小巷的幽静。微闻是小小的声音,突出了家里的安静。侧面烘托出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符合人们的听觉感受。

学法导引

  《口技》是一篇清朝初年散文。表现了一位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本文以时间先后为序,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演者用各种不同的声响,异常逼真地摹拟出一组有节奏、有连续性的生活场景,令人深切感受到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全文紧扣“善”字,形象而逼真地进行正面描写,由简单到复杂、由弛缓至紧张的三个场景,再侧面描写听众的神态、动作,其间插入笔者的简要赞语。这种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为文章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行文语言简练而又细腻,形象而又传神,构成自然、清新、感人的格调。

教案建议

  一、熟读课文,根据提示,画出文中描摹音响的语句。

  设题目的在于使学生熟悉课文的主体部分,体会文中声响描写的精妙,对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获得丰富的感性印象。我们让学生根据提示填写描摹声响的语句,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口技艺人的艺术构思,从而真正进入口技艺人所设计的“规定情景”之中,所以填空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要注意引导学生细心体会各种声音所表现的情景,并合理地补充一些细节,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要求学生在完成这道题和熟悉首尾两段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1.表现深夜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由醒入睡的过程。

  ①由远而近,由外而内,由小而大,由分而合。

  遥闻深巷中犬吠……众妙毕备。

  ②由大而小,由密而疏,微闻余声。

  夫齁声起……妇梦中咳嗽。

  2.表现从失火到救火的情况。

  ①响声大作,由少而多。

  忽一人大呼“火起”……百千犬吠。

  ②百千齐作,应有尽有。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无所不有。

  体会课文的写作技巧,回答下列问题。

  1.找出课文中描述听众反应的语句,说说这些描述起什么作用。

  2.文中前后两次清楚地交代了极简单的道具,这对文章的结构和表现艺人的演技有什么作用?

  提示:设题目的是使学生理解侧面描写手法的作用。指导学生答题时不要孤立地讲侧面描写。例如写表演,除了要写到表演者和表演内容,往往还会自然地写到欣赏表演的人的反应,而后者就是在运用侧面描写。又如开头和结尾相照应,除了使结构保持完整而外,也具有侧面烘托、强调意图的作用。侧面描写是一种常用的手法,应有所了解,但关键在于自觉、恰当地运用。

  1答:描述听众反应的语句有:“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这样写,层层深入,写明宾客们从尚可自持到难以自持到不能自持的过程,从侧面突出表演的效果,烘托出表演技艺的高超。

  2答:开头提到“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从内容上看,点明文章中心,极言道具之简,意在为后文表演复杂的声响做烘托、对比。结尾重现道具,则在证实、强调刚才的一切声响都是从一张嘴中发出的,从而更突出表演者技艺的高超,也具有烘托的作用。从结构上看,首尾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

  这些句子中的划线词,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古今意义不同的,如“会”(正好赶上、恰巧、正好)、“但”(只)、“闻”(听见)、“少”(稍微)、“虽”(即使)、“走”(逃跑);二是古今用法不同的,如“宴”(举行宴会)、“乳”(喂奶)、“名”(说出)在课文中都用作动词,都用作名词。对这些容易理解错的词,应提醒学生注意。

  1.会宾客大宴

  会:适逢,正赶上,恰巧。 宴:举行宴会。

  2.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但:只,仅。 闻:听见。

  3.妇抚儿乳

  乳:喂奶。

  4.宾客意少舒

  少:同“稍”,稍微。

  5.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说出。

  6.几欲先走

  走:逃跑。

  辨析下列表示时间的词语,将它们分别填在横线上。

  文言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较多,到一定阶段需要加以整理,这样才能有效地掌握它们的用法,获得牢固的记忆。这道题实际上是给学生提供一种整理的方式,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整理方式。

  少顷 既而 是时 一时 未几 忽 俄而 忽然

  1.表示突然发生:忽 忽然

  2.表示同时发生:一时

  3.表示相继发生:既而

  4.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是时

  5.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俄而 少顷 未几

林嗣环
林嗣环(1607——约1662),字铁崖,号起八。清代顺治年间的福建晋江人(现泉州市安溪县官桥镇驷岭村),当时的进士。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生,从小聪颖过人,七岁即能属文。著有《铁崖文集》《海渔编》《岭南纪略》《荔枝话》《口技》等,其中《口技》的删减版至今仍为初中语文课文。《荔枝话》是一篇记述荔枝的科技小品文,不仅有一定的艺术价值,而且在农业经济方面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史料价值。他的这些著作都是祖国文化遗产中的无价之瑰宝。
  猜你喜欢
师步有云随,师情唯鹤知。萝迷收朮路,雪隔出溪时。
竹狖窥沙井,岩禽停桧枝。由来傲卿相,卧稳答书迟。
衡茅林麓下,春色已微茫。
雪竹低寒翠,风梅落晚香。
樵期多独往,茶事不全忙。
双鹭有时起,横飞过野塘。
青青谷口自披榛,断取它方宝界新。
弥勒同龛把茅下,客来不识住庵人。

麒麟不可羁,安得书春秋。凤凰云难致,孰使鸣岐周。

无田于甫田,岁月忽已遒。如非使迈谋,自宜道路脩。

安知吹鸣律,燕谷成良畴。不见托秋驾,昆墟亦能游。

戍烽直。山外寒云卷碧。香尘道、千里绣弧,凌乱垂杨暮烟色。

鸿飞如异国。何况朱颜作客。茱萸带、霜打雨吹,瘦损宫腰恰盈尺。

京华旅人迹。正草迓金鞭,花暗瑶席。五侯鲭好无心食。

听白雁风快,紫鸾人远,钿辕瞥过渭桥驿。似天限南北。

心恻万愁积。料野馆斜曛,芳影凄寂。回头凤阙情何极。

伫日丽仙掌,柳回羌笛。经年红泪,向锦衾畔,宛转滴。

连墙老居士,淡味等僧粥。日出吸苍凉,日入拥残烛。

舂枕饱惊涛,缘空意仍蹙。夙种哀乐深,大千震微触。

蒙庄齐是非,骀荡返不复。不如守一者,硁硁转自足。

三年结邻居,微许同归宿。繫马终一驰,冰坚反成燠。

八表极萧寥,何寄偿幽独。

寻常论养生,未得养生说。拟从林下游,一书交尽绝。

既无当世志,安用三尺铁。频频石上磨,神光浸秋月。

可怜粗疏甚,自谋何太拙。危弦发哀弹,幽愤终莫泄。

死留身后名,有愧侍中血。

闲行闲坐闲眠。养丹田。常把东西南北,合和煎。处玄妙。波中燎。用抽添。五彩霞光覆载,一胎仙。

我恐前生老法华,退居清淡即僧家。禅师有道常骑虎,侍者通神自辟蛇。

已负法身来震旦,终抛尘网觅提奢。洞庭春后多风水,准拟南归买钓车。

穷斯煎,饿厮吵。
父子不同途,大家相脱卯。
万顷湘江洗不清,无生曲调何时了。

故人情况近如何。应被酒消磨。醉来笑倚娉婷卧,伤心处、暗揾香罗。

肱曲红生玉笋,鬓偏翠卷新荷。

薰风枕簟届时和。着我醉□歌。襄阳旧事今安在,风流客、屈指无多。

休说玉堂金马,争如雨笠烟蓑。

三年春色过边城,萍迹东归未有程。细细和风红杏落,涓涓流水碧湖明。

花林啜茗添幽风,绿亩观耕称野情。何日要荒同入贡,普天钟鼓乐清平。

控弦飞骑丁无前,策名百户今四年。寇锋如林深冒险,五载军中马巡检。

翩翩旗尾风云高,丑类闻之潜遁逃。朝家爵赏褒忠义,幕府上功从吏议。

戴天履地皆君恩,小臣分寸何足论。

势连坤轴近乾冈,地首东维镇八方。江不风波山不险,子孙千亿寿无疆。

风回玉宇拂窗栏,欲晚层城料峭寒。
含月有光吟不尽,著烟无迹画方难。
江春南国兼梅落,塞腊西山向竹残。
何处多情偏入赏,狂随舞袖绕杯盘。
邻里朝光遍,披衣夜醉醒。庖厨非旧火,林木发新青。
接果移天性,疏泉逐地形。清明来几日,戴胜已堪听。
校尉征兵出塞西,别营分骑过龙溪。沙平虏迹风吹尽,
雾失烽烟道易迷。玉靶半开鸿已落,金河欲渡马连嘶。
会当系取天骄入,不使军书夜刺闺。

风篁荫修岭,挺节含虚心。悠悠往还客,孰不聆清音。

名园依胜地,绮榭俯方塘。锦绽芙蓉色,金飘月桂香。

倚栏仍展画,对弈更传觞。不尽兰亭兴,浑忘秋夜长。

烟雨不多时,肥得梅如许。早有点儿酸,诮没星儿苦。
飞燕恶禁持,又待衔春去。容着水精盐,觅个调羹处。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