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转转 一作:再转)
此文讲述了一则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学者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之人的嘲讽,亦告诉了人物认识事物需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这一道理。全文层次分明,围绕石兽的搜寻工作展开叙述,在戏剧性的情节中挖掘出生活中的哲理,情节简单、语言简练,读来却耐人寻味。
全文层次清晰,其行文结构主要围绕石兽的搜寻工作展开,在戏剧性的情节中挖掘出生活中的哲理。庙里的和尚和普通人一样,因为对外界事物的认识有限,按照常规思维划着几只小船,顺着河流去寻找石兽,当然是找不到;可是学者按照自己从书本上学来的知识进行推理也不正确,他的一套理论也许能让众人暂时信服,但是事实还是事实,按照学者的理论和方法向地下挖掘,肯定也是找不到石兽的。老河兵因为常年与河流打交道,对河流的水、石、泥沙等习性有更细致的了解,因而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石头逆流而上了。按照老河兵的方法在上游寻找,果然找到了石兽。
文章结尾揭示了主旨:“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凭主观猜测而下判断欤!”像和尚和道学家那样“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的情况是很多的,在日常生活中是屡见不鲜的。作者对此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的人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又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不能片面地理解,更不能主观臆断,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文章寓理于事,给了人们非常深刻的启示。
此文的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其中所蕴含的哲理,却是耐人寻味的。它说明天下的事物虽有其共同规律,但更有其殊性。而事物的特殊性,又是和它所处的环境、条件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它更是发展变化的。现实中的许多生活经验,其实都能证明这一点。这也就是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之所在。
古今异义
1.干:古义:岸边。今义:做。
2.耳:古义:罢了。今义:五官之一,用来听声音。
3.物理:古义:事物的道理,规律。今义:一种学科。
4.并:古义:一起 。今义:并列。
5.阅:古义:经历。 今义:阅读。
6.是:代词 ,此,这。今义:表示判断(多指正确,但并不完全是)。
7.但:古义:但,只。 今义:表示转折,但是,却。
8.求:古义:寻找。今义:请求、要求、追求。
9.已:古义:停止。今义:已经。
10.如:古义:像这样。今义:如果
11.盖:古义:大概。今义:有遮蔽作用的东西;由上往下覆。
一词多义
1.为: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为:介词“被”)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为:动词“成为”)
众服为确论 (为:动词“认为是”或“是”)
2.重:
僧募金重修 (重:读chóng,重新)
乃石性坚重 (重:读zhòng,分量较大,与“轻”相对)
词类活用
棹数小舟(棹: 名词作动词,划(船))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暴涨:动词用为名词,洪水)
黄金新铸景钟鸣,公作铭诗纪告成。从此圣朝郊祀典,文章无复数西京。
临安去,陌上已开花。绕路烟丝笼暖去,清江日影带潮回。
缓缓好归来。
汲泉煮茗大岩隈,虬起长松荫绿苔。六月林间无暑气,白牛西涧客能来。
宫人晨起靓妆梳,艾叶菖花献颂馀。团扇裁成留不画,应时只乞圣人书。
春仲冬为令,芳辰霰尚催。五湖同寂寞,双树与徘徊。
舞絮全迷柳,飞花欲乱梅。方令香雾杂,暂傍土膏回。
绿草仍馀白,柔柯倏复摧。朱英何失候,玄鸟亦须猜。
初地慈云合,诸天华雨来。善消宁俟旭,骤变恐惊雷。
清净寒山境,圆通雪窦开。无端空里幻,不尽劫中灰。
色界云殊胜,韶年惜易颓。醍醐何处具,分我最深杯。
上人驻锡灵岩寺,正是诸天听法时。日下幡幢朝旎旎,云间钟鼓书迟迟。
残红掩冉迷香径,空翠溟濛落砚池。不尽平生怀古意,涵空阁上一题诗。
商飙一夜飞海南,木叶吹堕山华龛。诗人怀抱溢秋思,华笺不尽番两三。
菩提有树本无树,此心难效枯禅参。弭棹何来故人惠,启缄先觉清风含。
叶大如掌纹碎琐,筋细萦发痕{矜}鬖。洁白一片雉尾展,莹薄数叠蝉翼惭。
玉华刻楮宋人拙,僧房肄柿韩公憨。蚀处成文岂饱蠹,声闻下笔如食蚕。
强名曰纱未称实,更无方空渗墨酣。得非西天贝多树,光明无碍佛日涵。
祖师初来译象载,皮纸木笔穷云岚。移根讲树入震旦,一一书尽莲花函。
绿阴转思树头合,光孝寺古枝毵毵。六丁欲拔几劫火,到今生意犹潭潭。
空山落叶遍狼藉,沙弥扫地还搜探。俗眼好奇遂矜衒,骚人墨客珍云蓝。
古来绳简变麻竹,翻新制样工巧谙。书家辈出更踵事,灾及绢素供幽耽。
织杵浆硾遍寰宇,海东纸贵争取甘。祇林丛树逮爬剔,菩提示证宁非贪。
顾以朽腐化有用,悟兹物理齐庄聃。世无竺鸠阐经藏,艺林收贮穷书蟫。
风月句好吟册满,簪花体写石墨媕。㜑罗音偶订梵字,般若经或书茅庵。
儒童菩萨取材一,此论可矫辟佛谈。我来炎徼滞水驿,篷窗枯坐如瞿昙。
绮语不洗都自净,笔床墨匣炉香馣。文字缘深感持赠,翰墨理妙思叽唅。
为政不伤令清白,胡威绢比君也堪。作诗谢声口翻偈,片{巾乏}突过山如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