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片起韵赋写泉水,这是他站在桥上观望的第一景。他将泉水写得生气淋漓,气势不凡。先着一“清”字状其色,再以“奔快”写其流势之急,这样,泉水的声色形态就似乎写足了。以下在尽头处又以虚笔转出一境,以青山试图阻碍它,而它不管不顾一味奔腾向前的姿态,勾勒出了它的来处和去路,也赋予了它一种乐观、倔强的性格。接韵描绘上卢桥一带回旋曲折、山水环绕的地势,将一幅平常的山水画点染得清幽秀美。上片写景的特色,在于动静交错,生气栩栩,体现了词人对于山水的清赏能力。
下片即景遐想,由对眼前山水的清赏,转入对于自然和人事沧桑的思索。他因上卢桥一带襟山带水、十里平地的地理形势,猜想它也许是从当年的城市变迁而来。为了证明自己猜想的可靠,他先在表明这一看法前作出铺垫,也就是用人们常说的沧海桑田的观点作引子。在邈远的时间内,深谷变为山陵、山陵变为深谷的地貌迁变,在漫长的历史上,闹市变为桑田、桑田变为闹市的人间兴废,既然都是可能的,那么,作为形胜的上卢桥一带,有过小小兴亡,当然也就很可能了。这是先立其大,再言其小,顺势而下,无可怀疑。这样的议论,畅快无碍。
此词虽是随意点染,却也颇见理路,饶有趣味,写景兴叹,都臻上乘。而它的因小见大的思路,也表明了作者这一时期从大处、从根本处领略人生的情思趋向。
九堰三江外,攲帆侧柂频。海鲜当日箸,雨鹊定随人。
椒酒须分岁,江梅巧借春。团栾多乐事,未沬物华新。
好懒难辞友,知穷岂念通。贫非理生拙,病觉养心功。
小圃能留客,青冥不厌鸿。秋帆寻贺老,载酒过江东。
秋生处还,只恐佳、期无据俯。杳杳人、閒几点疏,镫乱流萤低度。
莫有多情应似我,向蛛网、含愁轻诉。方信得经年,此夕带水,桥成堪渡。
休误。荏苒凌波,迢迢西浦。费乌鹊高飞,心力倦奈,尘世荒鸡催曙。
回首盈盈,青女下似,笑我凄凉庭户。算自有,银潢几许年华,玉颜非故。
沼荇微生绿,宫梅暗度香。五云凝紫禁,一气转青阳。
墨妙初看眼自明,诵诗还见五言城。不惟喜获吾党士,要是未忘山谷盟。
我亦可怜耽句癖,君其勉力振家声。祗今此道寒如水,莫以微官取重轻。
烟水萦归艇。剩萧萧、秋畦夕照,菊松三径。愁听念家山唱破,清泪明珠比莹。
借笔墨、闲情聊骋。绘出凄凉花鸟意,软红尘、不点生绡净。
脂粉断,倍幽靓。
宣和旧谱重思省。问当年、南朝烟月,雪泥鸿影。竹笑轩中春去久,一点佛灯低映。
又收拾、笔床严整。展卷风流如可接,想鸥波、小梦同鸥醒。
写不尽,韶光冷。
漂泊经故园,系舟款柴扉。破屋他人居,昔邻今或非。
父老迎我饮,祝我昼锦衣。我谢父老言,朴拙非所祈。
一官走尘土,实迫寒与饥。去乡未几载,颇觉侣俦稀。
人事已可嗟,况当白首归。泚泚练塘水,绿杨荫渔矶。
有田尚可耕,誓将父老依。
昔有仙人陆鸿渐,性嗜苦茗心骨清。崖泉石甃举品第,好山处处留佳名。
建溪顾渚得异品,惠山之外惟中泠。琵琶洲前千越溪,镌石作灶留山坰。
龙涎倾臼古鼎翠,星火迸石寒烟青。蓬莱弱水恍不隔,一啜世累鸿毛轻。
灵山之阳东冈麓,井冽寒泉皎如玉。何年凿破太古心,云是仙人手亲掬。
乃知往者未足珍,此茗此泉当绝伦。诛茅卜居总为此,一丘一壑聊栖真。
汲清瀹碧匪曾倦,咫尺市廛少相见。高情不免留人间,却著茶经二三卷。
尔来寂寞千载馀,山荒石老人丘墟。樵夫牧子罕知识,山僧野老空长吁。
西江分宪列仙辈,暂屏喧嚣驻旌旆。云关雾幌豁然开,剩水残山价增倍。
踟蹰归马来自东,飘如翳凤乘天风。百年穷达固有异,万古高义将无同。
官舍归来细烹汲,飞翠浮光兔毫湿。韦布书生例见邀,高牙大纛嗟何及。
寒儒未必工文章,三椀浪说搜枯肠。佳期三五夜不寝,起舞皓月回清光。
妻孥大醉我独醒,仰看桂花月中影。欲读茶经且复休,漫写狂歌发深省,安得相从赋石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