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杨八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储。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贺也。道远言略,犹未能究知其状,若果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
足下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今乃有焚炀赫烈之虞,以震骇左右,而脂膏滫瀡之具,或以不给,吾是以始而骇也。凡人之言皆曰,盈虚倚伏,去来之不可常。或将大有为也,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斯道辽阔诞漫,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是故中而疑也。
以足下读古人书,为文章,善小学,其为多能若是,而进不能出群士之上,以取显贵者,盖无他焉。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能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一出口,则嗤嗤者以为得重赂。仆自贞元十五年,见足下之文章,蓄之者盖六七年未尝言。是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非特负足下也。及为御史尚书郎,自以幸为天子近臣,得奋其舌,思以发明足下之郁塞。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仆良恨修己之不亮,素誉之不立,而为世嫌之所加,常与孟几道言而痛之。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而足下之才能,乃可以显白而不污,其实出矣。是祝融、回禄之相吾子也。则仆与几道十年之相知,不若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宥而彰之,使夫蓄于心者,咸得开其喙;发策决科者,授子而不栗。虽欲如向之蓄缩受侮,其可得乎?于兹吾有望于子,是以终乃大喜也。
古者列国有灾,同位者皆相吊。许不吊灾,君子恶之。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异乎古,故将吊而更以贺也。颜、曾之养,其为乐也大矣,又何阙焉?
足下前章要仆文章古书,极不忘,候得数十篇乃并往耳。吴二十一武陵来,言足下为《醉赋》及《对问》,大善,可寄一本。仆近亦好作文,与在京城时颇异,思与足下辈言之,桎梏甚固,未可得也。因人南来,致书访死生。不悉。宗元白。
冰檗肝肠无诡随,彼嚚何物妄相持。梦魂不到菜园破,行止肯教芒屩知。
安用舌埋防异日,空闻肉袒有当时。从他万口自公议,谁学偿金直不疑。
西风吹楚甸,四山净绿,万籁起秋声。捲帘当晚霁,倚遍阑干,惨恻望乡情。
柴桑旧菊,为谁犹擢金。愁他一江流水,衮衮向东倾。
凄清,天边孤雁,甚处飞来,到中庭落影。云路遥、归程难计,离恨空萦。
斜阳冉冉低乔木,但暝色、摇动檐楹。还又见、花间露滴瑶琼。
落日下前峰,轻烟生远林。云霞媚馀姿,松柏澹清阴。
振策纵幽步,披榛陟层岑。槿花篱上明,莎鸡草间吟。
凉风自西来,飗飗吹我襟。荣华龙几时,摇落方自冷。
逝川无停波,急弦有哀音。顾瞻望四方,怅焉愁思深。
邑里稽山麓,楼居浙水湄。雕栏出翠树,藻井映华芝。
远眺通吴会,高攀近尾箕。云乘井鹉落,瀑带凤凰垂。
圣化升平日,天恩长养时。四郊无夜警,万物蔼春熙。
耕有如坻积,歌闻击壤辞。都将欣惬意,持用表兰楣。
迟开都为让群芳,贵地栽成对玉堂。
红艳袅烟疑欲语,素华映月只闻香。
剪裁偏得东风意,淡薄似矜西子妆。
雅称花中为首冠,年年长占断春光。
信手拈来世巳惊,三江滚滚笔头倾。莫将险语誇勍敌,公自无劳与若争。
寒食清明正好春,看花须着少年人。少年看花花自喜,白发看花花亦嗔。
书须熟读如老友,兰即迟开仍国香。幽谷曾逢一知己,閒居已过两端阳。
唐宋人惊瘴疠天,天荒破又几多年。岭南总是同文地,海外兼通载宝船。
猎尽鸩媒消毒种,潮逢龙媾采香涎。韩苏遗迹应还在,摹向端溪砚上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