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二句言新秋,但从中已流露思弟之苦:“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这两句,“俱秋夕”的“俱”字,从两地落笔,点出与弟相思难会之苦;而秋风萧索之夕,更从季候中烘衬出一层悲凉之色。“共星河”的“共”字,反衬出除“星河”而外,其他别无可共。从而使人由今夕而想到已往。昔日在京,家庭欢聚,同桌共餐,携手同游,文津共渡,诗文同赏,无话不论,何等欢欣;而今“共望”的,却只“星河”在天。一个“共”字,反衬出诗人极其寂寞之感,透出诗人极其忆昔之情。
如果说首二句,把兄弟的相思和思归之心还暗藏于字面之后,那么,次二句的这种感情表现得就更加明显了:“高梧一叶下,空斋归思多。”俗话说“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这高大的梧桐树上,秋风偶吹黄叶落地,便引起诗人无限的思归之情。“高梧”对“空斋”,虽是衙署中实有之景,却正契合着诗人心境空寂的情愫;“一叶下”对“秋思多”,表面是因果关系的对仗,好像因“叶下”而生“归思”之想,而实则是因“归思多”才更注意了节候的变化,由此衬出诗人思念诸弟之殷切。念弟思归毕竟是个人小事,从政爱民才是职责大事。作为清正的官吏,诗人在这一点上是看得很清楚的。因而接下去写道“方用忧民瘼,况自抱微痾。”为递进之语,为尾联内容转折作铺垫。“无将别来近,颜鬓已蹉跎。”两句的言下之意是一定要好好从政爱民,切不可因思念诸弟而使岁月蹉跎。劝勉自己不要因念诸弟而变得苍老,正说明思弟情深,难于忘怀。
这首诗语言浅近,感情深挚,诗人能把个人小事置于从政大事之下,体现了一位清正官吏应有的思想品格。诗虽是古体,但有些诗句却清丽而又对仗工稳,情深而又不独溺于己情,表现了诗人娴熟的写作技巧。
窈窕河上洲,芊绵芳草碧。常与幽趣会,消摇散轻策。
一往白玉堂,经年无履迹。望望楚江西,烟波渺春色。
主圣恩常厚,臣愚分固安。幸蒙宽斧钺,敢复齿衣冠。
离思萦千绪,私忧起万端。须知临别泪,不为恋微官。
昔我北趍召,倾盖过济宁。一晤语契意,知君自阳明。
兹晨扣我户,告我当南行。圣明重孝理,俞允侍亲庭。
家君夙谢事,冉冉八十龄。归当寿筵开,举酒招长庚。
骑鹤众仙人,飘飘吹云笙。先生正加爵,怡然陶性灵。
一养换三公,讵足为亲荣。予闻重叹息,世人失其情。
孩提有良知,人爵灭天经。孝哉张氏子,显亲在扬名。
敬为作此诗,于以侑寿觥。
闻得苏门复,私衷喜不禁。转伤萱荫杳,无复樾云临。
故土欣堪返,仙踪不可寻。此身同禀畀,未肯昧初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