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怨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年复一年戍守金河保卫玉关,日日夜夜都同马鞭和战刀作伴。
三月白雪纷纷扬扬遮盖着昭君墓,滔滔黄河绕过黑山,又奔腾向前。
注释
岁岁:年复一年,年年月月。金河:即黑河,在今呼和浩特市城南。玉关:即甘肃玉门关。
朝(zhāo)朝:每天,日日夜夜。马策:马鞭。刀环:刀柄上的铜环,喻征战事。
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或暮春,此处指暮春。青冢(zhǒng):西汉时王昭君的坟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之南,当时被认为是远离中原的一处极僻远荒凉的地方。传说塞外草白,惟独昭君墓上草色发青,故称青冢。
黑山:一名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

鉴赏

  这是一首传诵极广的边塞诗。诗中写到的金河、青冢、黑山,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唐时属单于都护府。由此可以推断,这首诗写的是一个隶属于单于都护府的征人的怨情。全诗四句,一句一景,表面上似乎不相连属,实际上却统一于“征人”的形象,都围绕着一个“怨”字铺开。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意思是:年复一年,驰骋于边塞关城之间;日复一日,横刀跃马,征战杀伐。这两句“岁岁”和“朝朝”相对,强调了战争的频繁和生活的枯燥。又加以“复”和“与”字,把四个边塞特有的事物联系起来,使 人感觉这种单调的生活无尽无穷,其中自然透出了怨情

  前两句从“岁岁”说到“朝朝”,好像征人的怨气已经发泄尽,其实,征人的怨何止这些呢?他不仅从年年岁岁的漫长时间中感受到枯燥苦闷,而且面对眼前看了千万次的景象,他也感到怨恨无处不在,所以有了三、四两句的描写。

  “青冢”是王昭君的坟墓,在今呼和浩特市境内,当时被认为是远离中原的一处极僻远荒凉的地方。传说塞外草白,惟独昭君墓上草色发青,故称青冢。时届暮春,在苦寒的塞外却 “春色未曾看”,所见者唯有白雪落向青冢而已。萧杀如此,令人凄绝。末句写边塞山川形势:滔滔黄河,绕过沉沉黑山,复又奔腾向前。黄河和黑山相隔甚远,这里不可坐实理解。上句说青冢,这里自然想起青冢附近的黑山,并用一个“绕”字牵合,寄寓绵绵怨情。这两句写景,似与诗题无关,其实都是征人常见之景,常履之地,因而从白雪青冢与黄河黑山这两幅图画里,读者不仅看到征戍之地的寒苦与荒凉,也可以感受到征人转战跋涉的苦辛。诗虽不直接发为怨语,而蕴蓄于其中的怨恨之情足以使人回肠荡气。

  这首七绝,通篇没有写一个“怨”字,也没有直接发出怨语,诗人紧紧围绕产生怨情的原因,分别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着墨,用极为凝练的语言,通过对繁忙枯燥的征战生活边塞荒凉 环境的描写,来表现征人的怨,字里行间都蕴含着怨情,让人读来回肠荡气。

  在语言运用方面,这首诗的谨严工整也历来为人称道。全诗不仅每句自对(如首句中的“金河” 对“玉关”),又两联各自成对。后一联的对仗尤其讲究:数字对(“三”“万”)与颜色对(“白”“青”“黄”“黑”)同时出现在一联之中;颜色对中,四种色彩交相辉映,使诗歌形象富于色泽之美;动词“归”“绕”对举,略带拟人色彩,显得别具情韵。这样精工的绝句,的确是不多见的。

创作背景

  此诗约作于公元766—779年间(唐代宗大历年),当时吐蕃、回鹘多次侵扰唐朝边境,唐朝西北边境不甚安定,守边战士长期不得归家。诗中写到的金河、青冢、黑山,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唐时属单于都护府。由此可以推断,这首诗是为表现一个隶属于单于都护府的征人的怨情而作。
  柳中庸 (?—约775)名淡,中庸是其字,唐代边塞诗人。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为柳宗元族人。大历年间进士,曾官鸿府户曹,未就。萧颖士以女妻之。与弟中行并有文名。与卢纶、李端为诗友。所选《征人怨》是其流传最广的一首。《全唐诗》存诗仅13首。其诗以写边塞征怨为主,然意气消沉,无复盛唐气象。
  猜你喜欢
周诗三百篇,雅丽理训诰。曾经圣人手,议论安敢到。
五言出汉时,苏李首更号。东都论瀰漫,派别百川导。
建安能者七,卓荦变风操。逶迤抵晋宋,气象日凋耗。
中间数鲍谢,比近最清奥。齐梁及陈隋,众作等蝉噪。
搜春摘花卉,沿袭伤剽盗。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勃兴得李杜,万类困陵暴。后来相继生,亦各臻阃奥。
有穷者孟郊,受材实雄骜。冥观洞古今,象外逐幽好。
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敷柔肆纡馀,奋猛卷海潦。
荣华肖天秀,捷疾逾响报。行身践规矩,甘辱耻媚灶。
孟轲分邪正,眸子看了眊.杳然粹而清,可以镇浮躁,
酸寒溧阳尉,五十几何耄。孜孜营甘旨,辛苦久所冒。
俗流知者谁,指注竞嘲傲。圣皇索遗逸,髦士日登造。
庙堂有贤相,爱遇均覆焘。况承归与张,二公迭嗟悼。
青冥送吹嘘,强箭射鲁缟。胡为久无成,使以归期告。
霜风破佳菊,嘉节迫吹帽。念将决焉去,感物增恋嫪。
彼微水中荇,尚烦左右芼.鲁侯国至小,庙鼎犹纳郜。
幸当择珉玉,宁有弃珪瑁。悠悠我之思,扰扰风中纛。
上言愧无路,日夜惟心祷。鹤翎不天生,变化在啄菢。
通波非难图,尺地易可漕。善善不汲汲,后时徒悔懊。
救死具八珍,不如一箪犒。微诗公勿诮,恺悌神所劳。
田官决水归,喜有溃重围。
晚种禾头出,新耘稻本肥。
已如云气勃,只恨日光稀。
安得驱夸父,搪开万里辉。
东西南北幸同官,休作班荆解后看。
一笑喜逢粳秫贱,相攀莫待菊茱残。
沙鸥点点投波没,檐鹊声声带日乾。
美景良辰同赏乐,四并谁道古来难。

山横鸟外白云边,酒满秋风落帽前。老子要诗那得句,湖天欲买不须钱。

郡如斗大亦何堪,耕雨锄烟亦饱谙。
共话桑麻真有味,久抛蓑笠得无惭。
野田春水自深浅,晴日鸟声时两三。
安得一牛横短笛,南山之北北山南。
勤为浮屠人,形类心不偶。
独负山林栖,远犯风尘走。
如闻大众居,乃是贤豪薮。
专意学文章,韩编不离手。
退之所尚者,岂以言深厚。
径驰周孔域,不为杂说诱。
大凡民之生,虫豸均一丑。
圣人酌中道,君臣与夫妇。
饮食若衣冠,事行而易守。
不喜释老言,诋斥遭诬负。
子今读其书,无乃相纷纠。
学本勿学末,何为恤众口。
山根受重渊,石脚插九地。
千年无支祈,闭穴守禹誓。
扁舟七日闲,浪作老龙戏。
舟师慎艰险,长跪请佛事。
晚山水如屋,晓山水如地。
清平一潭风,浪阵卷旗旆。
煌煌金仙语,鬼物所尊畏。
无心服毒猛,慧眼出幽秽。
人间慢圣贤,谆戒遭侮易。
谁肯一卷书,脱此千里滞。
生情镂月为歌扇,出性裁云作舞衣。
照镜自怜回雪影,来时好取洛川归。

都亭落日尽离觞,潞渚晴波放画航。花拥旌旄催宦况,雨敲灯火忆邻光。

须知大隐元兼吏,肯道诸侯不似郎。此去南州歌善政,循良未必只龚黄。

携酒复携觞,朝朝一似忙。马谙频到路,僧借旧眠床。
道胜他图薄,身闲白日长。扁舟动归思,高处见沧浪。
定陶城中是妾家,妾年二八颜如花。闺中歌舞未终曲,
天下死人如乱麻。汉王此地因征战,未出帘栊人已荐。
风花菡萏落辕门,云雨裴回入行殿。日夕悠悠非旧乡,
飘飘处处逐君王。闺门向里通归梦,银烛迎来在战场。
相从顾恩不雇己,何异浮萍寄深水。逐战曾迷只轮下,
随君几陷重围里。此时平楚复平齐,咸阳宫阙到关西。
珠帘夕殿闻钟磬,白日秋天忆鼓鼙。君王纵恣翻成误,
吕后由来有深妒。不奈君王容鬓衰,相存相顾能几时。
黄泉白骨不可报,雀钗翠羽从此辞。君楚歌兮妾楚舞,
脉脉相看两心苦。曲未终兮袂更扬,君流涕兮妾断肠。
已见储君归惠帝,徒留爱子付周昌。
晚溯彭山道,归云暗几峰。
残阳向湍没,飞雨度川重。
谁遣长途思,还伤逐客踪。
已看淮岸尽,乡梦渺何从。
睡起和春倚小廊,寂聊情绪满斜阳。
园林已是花飞急,帘幕争禁燕语忙。

寂寞空山里,堪舆即枕衾。遥怜李学士,踪迹杳难寻。

为郎不入朝,自是赴嘉招。豸角初离首,金章已在腰。
剑横阴绿野,栈响近丹霄。迎驿应相续,悬愁去路遥。

村巷阒无事,天明憩黑乡。草生诗意足,花落梦魂香。

地迥秋供爽,雨馀风荐凉。休令山鸟闹,吾欲傲羲皇。

勤恪督楚时,吾祖同疆寄。大难适初夷,急在培元气。

抚臣职治民,地与益阳异。推贤本公忠,刚柔亦互济。

不争赫赫名,岂恤悠悠议。奏牍兹具存,经画皆至计。

国家建行省,命官有深意。元丰议省并,祇以便专恣。

荆襄据上流,承平慎择帅。奈何任无赖,轻举江东弃。

始信古人言,将亡必多制。与君籍金闺,通家逮四世。

白首役汗青,同舟话故事。连楹赐书在,骏烈惭弗嗣。

倾阳一寸心,何补东隅逝。万方困虐政,生民日憔悴。

岂独岘山碑,过者为堕泪。

夹道危岩壁立悬,青余一线望中天。镫随斜月光无定,铃飐乾风响不圆。

千里驰驱经绝塞,五更雨雪逼残年。归期准与寒梅约,粥鼓香花腊八前。

采□形相异为仙,识性谁知共一天。
泽物度人均是道,瑞昭千载起祥烟。
莫高者天,攀跻弗克。隮天有方,累仁积德。
祖宗隆之,子孙履之。配天明祀,永永孝思。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