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苑他年未可追,西州今日忽相期。
水亭暮雨寒犹在,罗荐春香暖不知。
舞蝶殷勤收落蕊,有人惆怅卧遥帷。
章台街里芳菲伴,且问宫腰损几枝?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
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
万里重阴非旧圃,一年生意属流尘。
前溪舞罢君回顾,并觉今朝粉态新。
第一首诗起联谓牡丹往年植于曲江苑圃之繁华情景已不可复追,今日乃忽于此西州风雨之中相值,喻往岁进士登第、曲江游赏、得意尽欢之盛况已不可再,今日竟沦落寄此泾州也。三承二,四承一,谓今日处此西州水亭暮雨之中,所感者惟有寒意,而当年置身曲江苑圃时罗荐春香之暖,竟已恍如隔世,不可想望矣(“不知”正应上“未可追”)。五六正写“败”字,谓蝶舞翩翾,似有意惜花,殷勤欲收落蕊,然牡丹为雨败后,花事已阑,有似佳人之怅卧遥帷,意兴阑珊,精采全无矣。末联诸家多从何焯、冯浩之说,谓指在京同袍之失意者。此解固似可通,然细按亦觉可疑。盖此二章专写“回中牡丹为雨所败”,处处以曲江下苑与西州回中相对照,以见沦落天涯之恨。既云“章台街里芳菲伴”,则彼等固身处京华,春风得意者,岂有沦落之恨?然则“且问宫腰损几枝”者,谓其日日舞于春风之中,恐不免瘦损宫腰也。“宫腰损几枝”非言其失意,乃谓其得意也。姚培谦谓“失意者失意,得意这未尝不得意也”(《李义山诗集笺注》)似得其情。
第二首诗首联谓榴花开虽不及春,然不及牡丹之先期零落更令人伤心。三四写牡丹为雨所败,言玉盘之上,雨珠飞溅,似频流伤心之泪;急雨打花,如锦瑟惊弦,声声破梦(《七月二十八日夜与王郑二秀才听雨后梦作》有“雨打湘灵五十弦”之句)。“伤心”“破梦”均就牡丹言。而牡丹之伤心破梦亦即作者之情怀遭遇。五六写环境与败后情景,万里长空,阴云密布,气候恶劣,已非当年曲江旧圃之环境;花落委地,一年生意,已付流尘。上六句喻己未及施展才能即遭打击而沦落,心伤泪迸,希望成空,昔日之环境已不可再,今后之前途已不可问。末联则借异日花瓣落尽之时迥视今日雨中情景,犹感粉态之新艳,暗示将来之厄运更甚于今日。联系应宏博试被黜情事,此诗之感遇性质自不待言。
这两首诗是李商隐众多咏物诗中的优秀作品。其格调比《安定城楼》更为凄凉、哀婉,与后期创作的大部分作品风格一致。前一首以奇特的联想写牡丹,由牡丹想到遥卧的美人,用惆怅的美人写败落的牡丹,让人产生无尽的联想,且意象丰富,诗境优美,冷艳,表达精致婉曲。后一首则借牡丹寄慨身世,把自己的感受和情绪融进物中,物我一体。把感伤情绪注入朦胧瑰丽的诗境,用哀婉的情调、美丽的形象和词采,写出了自己的心境和感受,其风格已大不似前。而这样托物寄情的咏物诗却大量出现在他以后的诗歌创作中,每一首都那样哀伤、凄艳。这组诗对他以后的咏物诗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标志着他独特创作风格的真正形成。
别君二载馀,无从问君处。苍苍大泽云,漠漠西山路。
神物定不辱,精英夜飞去。只有延陵心,尚挂姑苏树。
他日过吴门,为招烈士魂。燕丹宾客尽,独有渐离存。
十年持节滇山道,到处滇民话公好。大名遗像两峥嵘,气节文章此雄颢。
当时大礼难具论,私恩公义日分门。左顺门前一痛哭,遂令异世悲忠魂。
忠魂不生经九死,万里崎岖到金齿。凤凰折翅猿哀鸣,著书谈笑空山里。
谈笑空山休问天,谁信公来不等闲。安边定乱书生事,家僮亲手杀定铨。
平生爱检前朝史,自使西南重访此。寻甸州连武定州,战地犹闻鼓声起。
西南况复疮痍久,更忆先生调护某。止贪救困在山霖,抚衷自问我何有。
写韵楼前花乱飞,黄蕉丹荔今何时。风吹山鬼薜萝带,飒飒有人唱《楚词》。
迎神欲奏罗池曲,何人笔力昌黎足。不然更谱鹤南飞,雪叶千山滇水绿。
屋角烟疏,井阑人寂,纤影月娥低陨。叹流光轻迅。
玩素景、路指苔阶蓊润。倦怀曾见否,新寒试、袖薄更忍。
天涯凝想,粉泪定逐炉香飘尽。
秋引。正暗叶吟商,梦觉南云雁阵。钿尺闲抛,纹衾静倚,一灯初晕。
凭寄归羽停息,送喜笺盈寸。联萸屏清咏,犹及霜红未损。
越鸟栖南枝,胡马依北风。人生亦怀土,安能长西东。
玩公白云老,方丈凭高峰。忽为万里游,应缘来晨钟。
君看伊与洛,二川日溶溶。逝者亦如此,流转何时穷。
我居谢公山,天台一水通。莽莽宇宙内,那知忽相逢。
尘埃识眉宇,觉我耳目聪。暂来还复去,有如无根蓬。
令我长叹息,不得久相从。侧身鸡鹜群,仰羡高飞鸿。
灵祠躬祷极伸虔,唯恐愆阳病晚田。不恨高楼空宴月,却欣丰泽入民天。
且歌多稼将栖亩,莫赋嘉期动隔年。愧误宾轩侵夜散,阻看银界烂三千。
玄冥冻律凝阴谷,山魅幽幽吊僵木。谁卷鲛机一尺烟,锟刀碎刻蓝田玉。
博罗仙人调小凤,瓦冷霜华不成梦。火熏金兽兰气温,锁窗斜月淡幽痕。
人生不百年,何必长苦歌。美境与良朋,两两常蹉跎。
一朝携浊酒,健步池上过。池上何所有,芙蓉映飞霞。
山光镜潭影,髣佛来纤阿。片石自奇古,幽景弥清华。
攀萝复采兰,日暮恋芳柯。芳柯有时折,离人怅若何。
一饮已颓然,烟雨纡怀多。
战国盛养士,尽为私恩倾。朱亥里巷人,宁知义与名。
十年鼓刀大梁市,一朝袖椎邺中城。当时岂知矫令非,感恩公子因侯嬴。
夺鄙军,褫秦魄,救赵存魏在兹役。不然赵亡魏亦寒,不见梁城终屠磔。
夷门监者年七十,平生乃有市侠客。至今屠儿原上草,犹带当时椎血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