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联是单株牡丹的特写图。开头借用《典略》典故,以锦帷乍卷、容颜初露的卫夫人形容牡丹初放时的艳丽夺目含羞娇艳。次句用《说苑》典故,原典是鄂君举绣被拥越人,此谓“绣被犹堆越鄂君”,清人马位《秋窗随笔》及桂馥《札朴》已指出其为误用(桂谓当为“楚鄂君”)。诗人将牡丹的绿叶想象成鄂君的绣被,将牡丹花想象成绣被覆盖的越人,传神地描绘初开的牡丹花在绿叶的簇拥中鲜艳的风采。“犹堆”二字刻画花苞初盛时绿叶紧包的形状,与“初卷”相呼应。
颔联展示牡丹随风摇曳时的绰约丰姿。垂手、折腰都是舞名,亦指舞姿。玉佩指舞女身上佩戴的玉制饰物;郁金裙指郁金草染色的裙。这两句以舞者翩翩起舞时垂手折腰,佩饰翻动,长裙飘扬的轻盈姿态来作比喻,牡丹花叶在迎风起舞时起伏翻卷,摇曳多姿的形象。
前两联重在描绘牡丹静中的形态,颈联具体地描写了牡丹的色香。“石家蜡烛何曾剪”形容牡丹的颜色像燃烧着的大片烛火,却无须修剪烛芯。“何曾剪”西晋石崇豪奢至极,用蜡烛当柴,烛芯自不必剪。“荀令香炉可待熏”是说牡丹的芳香本自天生,岂待香炉熏烘。据说荀彧到人家,坐处三日香。旧时衣香皆由香炉熏成,荀令自然身香,所以说“可待熏”。
尾联写诗人陶醉于国色天香,恍惚梦见了巫山神女,盼望她传授一支生花彩笔,将思慕之情题写在这花叶上,寄给巫山神女。梦中传彩笔,典出《南史·江淹传》,这里反其意而用之,表明诗人心摇神荡的兴奋激动之情。
这首诗构思巧妙,借物比人,又以人拟物,借卫夫人、越人、贵家舞伎、石家燃烛、荀令香炉等故事描写牡丹花叶的风姿绰约、艳丽色彩和馥郁香味,使牡丹的情态毕现。最后诗人突发奇想,欲寄牡丹花叶于巫山神女。明写牡丹,暗颂佳人,一实一虚,别具一格,令人回味无穷。
遥传雨露一时新,不负漂零恋主身。高卧中原堪有客,雄飞尔辈可无人。
屏星色动中龙曙,锦水光分五马春。诗兴宦情堪并美,南州孺子况为邻。
高堂忽见华山顶,十丈仙花开玉井。新梢出水藕横船,圆叶当空盖欹影。
纷披花叶出交加,绿云片片连红霞。疑是瑶池宴仙子,酒酣肌理无纤瑕。
何处纷然下群鹭,伫立出呼复出顾。六足联拳方比翼,一喙低迟还独步。
衔鱼仰视空外来,故知两意无嫌猜。参差九鹭态度别,红莲香里同徘徊。
徘徊毛羽胜霜雪,散布苍烟几点白。浑如野鹤出尘垓,回视凡禽迥殊绝。
匪独九鹭粲有光,就中饮啄性亦常。不比饥鸢得腐鼠,仰首却嚇孤凤凰。
无限雕鹯与鹰隼,爪觜铦利性贪忍。何如此鹭纯且真,不搏不击意深稳。
谁哉巧夺造化工,花鸟幻出丹青中。㓗白真堪比君子,还歌振鹭鸣西雍。
秋日晖晖兮槐市成林,白鸠关关兮汉柏阴阴。杏坛高兮几寻,奠桂酒兮孤斟。
苍梧不可呼兮犹得抱南风之琴。哀颜夭之不永兮,伤哉兮遗音,契千古兮遐心。
归兮归兮,乃今不负吾衣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