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咏梅之作屡见不鲜,自北宋林逋称道梅花的“暗香”以来,诗人们更是常常笔底流香,盛赞梅花。林古度的这首《吉祥寺古梅》,也是众多“梅花颂”中的一篇,表现了作者对梅花清冷香气的由哀赞叹。
开头两句用“赋”的写法,总说古梅概貌并自己初来观赏之缘起。首句直写所见,“一树古梅花数亩”,即上引《金陵览古》“拜梅庵”条记载的内容,不同之处是突出了“花”,“扶疏十亩”的,不仅有盘曲环绕的“虬枝”,而且还有缀满枝头、“千朵万朵压枝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的繁花。在用字上,以“一”领起,前四字与后三字似对非对,梅才“树”,花有“数亩”,于描摹形相的同时,也流泄出诗人的赞叹之情。诗人在明朝灭亡后就住在南京,故以“客子”自称。从时间顺序说,第二句在前,先有来游的客子,然后才见到盛开的古梅,这里为了突出“吉祥寺古梅”,故将写古梅的笔墨提前。一、二句看似平淡,但品味一下,又觉得不是无关诗趣的冗笔。正因为初来乍到,看到盛开的古梅,新鲜感自然特别强烈,若不是“乍来看”,下文对于香气独特感受恐怕就不会那么深了。
三、四两句凝聚着作者的亲身体验,也是此诗的意趣所在。作者本意是赞美梅花冷香扑面而来,但不从正面描写梅香,而是说赏梅时只觉得春寒料峭,袭人肌骨,却不知道这是梅花冷香逼人之故。这种春寒的感觉愈强,愈显出梅花幽香之清冷逼人。明写春寒,暗赞冷香;故意说“不知花气”,实则是深深感到了花气之冷,清冷到了使人都误以为春寒浸身的程度。这就是作者故作不知梅香而蕴含的妙趣。花香,是嗅觉所闻;寒冷,是触觉所感梅花的冷香竟使人产生寒的感觉,这是运用了通感的艺术手段所产生的效果,真切地再现了梅花香气的特征。
谢公含雅量,世运属艰难。况复情所钟,感概萃中年。
正赖丝与竹,陶写有馀欢。尝恐儿辈觉,坐令高趣阑。
独携缥缈人,来上东西山。放怀事物外,徙倚弄云泉。
一旦功业成,管、蔡复流言。慷慨桓野王,哀歌和清弹。
挽须起流涕,始知使君贤。意长日月促,卧病已辛酸。
恸哭西州门,往驾那复还。空馀行乐处,古木昏苍烟。
残年仍旧学,平日亦新书。酒渴今司马,岩栖昔幼舆。
梦无三字拜,家有五车储。但谂催诗烛,吾衰冀少徐。
人生寓大块,聚散如飙尘。昔为同裯好,今为异乡人。
孤兽鸣索偶,翔鸟求其群。恋故为有慕,何况脊肉亲。
子当被华绂,结束事明君。我当守蓬室,聊甘贱与贫。
去住为努力,良觌会有因。
御茶贡了文书阒,静一堂深生昼寂。木兰花谢叶成阴,霁日辉辉荡轻碧。
主人为我开芳筵,滟滟金樽泛春色。举杯相属念我行,赠以长篇重圭璧。
联官共职诚意钧,踰岁光阴驹过隙。自惭老钝于事疏,每幸高才见禆益。
招携地宝溢课输,立遣讼筒平郁抑。隔州移粟赈疲氓,指日驱兵斩狂贼。
走章驰檄公事外,间有赓酬副清适。搜罗绝景穷造化,铺写幽情露胸臆。
今朝饮别接殷勤,判袂分岐在朝夕。萍蓬邂逅难期度,鱼雁附托宜频的。
愿聆三节促归轩,聊慰驰情想风格。
馀寒未展,帘幕新来燕。杨柳梢头嫩黄染。小溪杨缭绕,别是风烟,春澹澹,谁道蓬莱路远。
冰姿人不老,长伴春闲,环佩声中度芳宴。宝屏开,烟袅袅,金鸭吹香,欢笑处,烛影花光共暖。
便莫惜瑶觞醉如泥,占岁岁东风,舞衣歌扇。
流水高山一曲琴,松涛竹籁和清音。都从静里参谐趣,谁识仙翁太古心。
寒夜凛客心,鸡鸣车毂动。节往如逝湍,光景一玩弄。
颇爱幽窗梅,著花破严冻。天公怜寂寞,物能竞喧閧。
飞霜点衣裘,风埃暗驺从。我生樗散徒,不材因自纵。
山泽赏四友,竹经从二仲。息景偃东冈,获享水石贡。
冷梅坼冰雪,析析柯屡重。卧压短檐日,疏影杂禽哢。
有时但孤吟,祇供樵厮讽。默想苦寒夜,戚若念前痛。
光宠谢少俊,鞍马事上雍。未招罗浮魂,骤牵春明梦。
何当十年计,绕屋手溉种。春风吹白日,羲驭不得鞚。
别后绮窗前,何人镫火共。枝间挂桐花,池上蹲老凤。
遥忆黄叶山,谁扫青螺洞。待我花下归,白酒酿百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