峤南江浅红梅小,小梅红浅江南峤。窥我向疏篱,篱疏向我窥。
老人行即到,到即行人老。离别惜残枝,枝残惜别离。
山南的江水浅处红梅开出小花,浅红色小朵梅花,开放在江南山岭上。红梅探看我倚靠着稀疏的篱笆,红梅从篱笆的缝里朝我望着。
南极老人星行将到来,老人星到时,就是进入暮年时。离别时我们叮嘱要珍惜余年,红梅枯谢了,我们会依恋别离时的情谊。
菩萨蛮: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又名“菩萨篁”、“重叠金”、“花间意”、“梅花句”等。上下片各四句,均为两仄韵,两平韵。
回文:诗词的一种形式,因回环往复均能成诵而得名,相传起于前秦窦滔妻苏蕙的《璇玑图》。
江南:代指黄州。
疏篱:稀疏的篱笆。
篱疏:篱笆之间的缝隙。
老人:老人星,又叫寿星,暗指时光流逝很快。
行人,代指赵晦之。老:暮年。
残枝:残败的梅花树枝,这里代指余年。
惜:依恋。
上片,以拟人的手法,写梅与人传情,赞美了梅一样高洁的人格。“峤南江浅红梅小,小梅红浅江南峤。”开头两句用回环句式特写了细弱的“小梅”开在很不显眼的“江南”黄州这块土地上,苏轼借以自喻贬谪的孤芳生活。“窥我向疏篱,篱疏向我窥”,突出了细弱的梅花与贬谪的苏轼同是苦命根,如坐篱牢,只能通过篱缝传话慰藉,借以显露出梅的孤傲品格,人的独立性格。上片,既描写了景物梅的形象,又体现出景物梅的形象中的苏轼的情感体验,引起读者的共鸣。
下片,从时空变化的角度,苏轼叮嘱赵晦之要把握住有限的时光,珍重自己,爱惜余年。“老人行即到,到即行人老。”反复进言,以“老人”点明双方生存的时间,以“行人”点明双方生存的空间。时空交错,造成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苍凉感。“离别惜残枝,枝残惜别离”,苏轼仍以梅的品格自喻,点明了该词“红梅赠别”的主旨:虽是暮春的残枝梅,仍傲立于自然间,但应珍惜。说不定来年一到,“春风吹又生”,新枝发新芽了,暗示着苏轼傲然不屈,期望重返朝廷的美愿。
与其他咏梅词一样,该词仍然是以梅格喻人品的。残梅的枯凉景象与词中“行人”的孤独身影融合无间。这是以景物渲染出“惜别离”的环境与气氛,寄寓着岭南的残梅和黄州的残梅,终有一天,会焕发出新枝而青春永驻的情意来。
楼锁葳蕤,桥通宛转,昔日亭台。记坠钗声里,频呼小玉,钩帘影畔,替摘青梅。
感绝多情双燕语,道三岁、看花人未回。心期在,且休教结子,辜负重来。
无端绿阴遍也,那复向、旧处徘徊。只凄凉禅榻,茶烟空飏,模糊镜槛,蜡泪成堆。
一种幽寻春草句,怕清梦、池塘有劫灰。长陪着,旧雕栏玉砌,零落宫槐。
读画高楼几千尺,楼阴下枕清溪碧。面揖南朝无数山,四时云气生虚白。
先生卷帘楼上头,独立看山自朝夕。平生好诗兼好画,尤爱图书与金石。
购买不惜倾家赀,尽是前人好手迹。山川患难不肯离,始信先生有真癖。
早年事业多恢奇,许身管葛千人辟。已树羊祜山头碑,再掌萧何府中籍。
岂意青蝇飞满眼,遂教白发垂过额。匹马来看岱岳云,一官又返钟山宅。
风涛宦海理有之,何用呶呶骂门客。有书可读诗可吟,万事徒劳挂胸膈。
人生甲子休浪过,如此朱颜亦堪惜。世情翻覆原转环,况复长安事如弈。
我别先生江水头,相逢令子燕山陌。执手问讯何所为,却道高怀胜畴昔。
雄夸酒赋老益神,傲兀林泉意多适。侧耳令我发狂叫,自顾胡为苦偪窄。
此身一陷泥沟间,巢鷇何能奋毛翮。君归道我语家尊,行路崎岖半蜂螫。
心有㦷气口直言,那怪腾轩遭贬斥。不如且酌春江万斛水,高筑糟丘酿仙液。
好待吾徒醉百场,千秋万世名何益。
秋宵月白。正三泖湖边,枯苇初织。采捕郎移,小艇呼灯争觅。
腹芒输海双螯绣,听爬沙、重寻无迹。西风珑畔,香粳偷饱,内黄凝液。
便日日、山厨捧出。胜夜照浑河,凿冰求得。剖向雕盘,朱橘香苞同色。
登高遍插茱萸罢,最思量、剩匡狼籍。江乡风味,如今但有、梦寻疏荻。
薄晚官军得胜归,家家户户挂旌旗。阵前纪律明于日,师入城来半不知。
洛阳少年称李谟,众推横笛多功夫。当时教坊第一部,算得比衣皆不如。
天津杨柳笼桥绿,胧月澹烟何处宿。不怕金吾禁夜严,偷得新翻禁中曲。
曲中次第能记持,尽向乔栏闇谱之。性聪心慧归来习,分明把向月中吹。
五音嘈囋相搀出,呼宫吸徵尤奇崛。谁羡曹纲善琵琶,未说阳陶能觱栗。
缠声不断如连环,重声忽转如回山。清新不比落梅曲,飘飖乍象霓裳翻。
碎节繁音交砉騞,南箕鼓风箫籁窄。一斛明珠一索穿,撒落金盘催曲拍。
铮摐大抵声雄豪,历历出群宫调高。丰隆惊得蛟螭起,雨趁云随初啸嗥。
每到换头多顿挫,一声忽迸疑轰破。玲珑祇许牙枝催,清脆不容他乐和。
宫城响应声更辉,夜静月明诸处闻。何人懒忆马南郡,知予已胜桓将军。
明皇上楼初听得,听罢沈呤都不测。宣令遍询坊巷中,旋使王人捕入宫。
李谟悉心以实封,皇慈由是宽其罪。后来落魄如散仙,扁舟玩月江湖天。
绣囊探出金线管,扬眉舐唇徒自怜。惊神动鬼吹一曲,指法尤高气海圆。
波浪无风帖然静,千里水面铺轻烟。水族精灵潜鼓舞,老龙变见来相顾。
因将铁笛相对吹,李谟未识无惊怖。乃知艺但出众奇,不独人知鬼亦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