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前两句写牡丹娇艳可爱的丰姿和闲雅安静的气度,后两句写花欲凋谢时的愁怨,暗言自己愁春光易逝,愁红颜易衰。这首诗以美人喻花,意境优美。含蓄蕴藉,余味悠长。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这两句先侧重写牡丹枝叶的状态和花的色彩。诗人以人写花,说碧绿鲜艳的牡丹叶,簇簇拥立,多像一个身着绿妆娴静文雅的少女;那色彩时浅时深错落有致的红色欲滴的花片,又像少女的衣裙。开首这两句,诗人把美人和牡丹融为一体,写的是牡丹的外部形象。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这两句是写“牡丹仙子”的内心世界,说花儿似乎也有情感,也有愁。因为牡丹花与春天同在,在美好的春天里,牡丹花娇嫩妩媚,姿容娟秀,清香万里,占尽了春情。然而,春天不能永驻,谁也无法挽留,这正是牡丹的愁心所在。它深知自己的芳香美色只能与春天同在。春天一去,它就会调零衰败,渐渐枯萎。因此,人们只知道欣赏春色,欣赏牡丹花的鲜艳,而不知道它的一片愁心。
这首诗在用字造句上,更是煞费苦心。以“绿艳”衬托“红衣”,使牡丹显得娇媚动人。作者不明言自己愁春光易逝,愁红颜易衰,而让花儿自愁自哀自伤自叹,真是翻奇出新,别有一番情致。全诗把牡丹花写得有血有肉有情感,达到了意境上的神化和形象化,是一篇较好的咏物诗。
一月不寄书,未敢故逡巡。下笔辄增感,有语难告申。
诸君先我归,为我宛转陈。惟幸动止安,差慰头白亲。
东风吹原草,沙路何粼粼。白云垂远海,南望浩无垠。
秋色变早晚,江上多白蘋。此时我当返,与君理钓缗。
快磨浓墨写时晴,飞到鸾笺老眼明。廷尉山头新《世说》,史官柱下旧家声。
北窗我愿师陶令,前席人当问贾生。闻道乡评高月旦,难容葛亮久躬耕。
苍颜白发海边州,敢与君王侧席求。水似篙深催我去,雨如丝下要人留。
偶然结绶登畿左,不用攀辕拥道周。高卧耦耕吾有分,何心赐璧取封侯。
武帝龙飞第一春,京华相送各沾巾。讵知邂逅文身地,总是栖迟皓首人。
山驿蛟眠星满洞,水乡雁起月迷津。若逢李泂南天竺,为说前书感谢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