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雨》抒写了诗人与情人相见时的欢乐,离别后的怀思和失恋中强烈的痛苦。此诗开头先点明时令,再写旧地重寻之凄怆,继而写隔雨望楼,寻访落空之迷茫,终而只有相思相梦,缄札寄情。一步紧逼一步,怅念之情恰似雨丝不绝如缕。诗的意境、感情、色调、气氛都是十分清晰明丽,优美动人。
李商隐在这首诗中,赋予爱情以优美动人的形象。诗借助于飘洒天空的隔雨 ,融入主人公迷茫的心境、依稀的梦境,以及隔晼晚、万里云罗等自然景象,烘托别离的寥落,思念的深挚,构成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一联,前一句色彩(红)和感觉(冷)互相比照。红的色彩本来是温暖的,但隔雨怅望反觉其冷;后一句珠箔本来是明丽的,却出之于灯影前对雨帘的幻觉,极细微地写出主人公寥寂而又迷茫的心理状态。
“远路应悲隔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他想象着 ,在远方的那人也应为隔之将暮而伤感吧?如今蓬山远隔,只有在残宵的短梦中依稀可以相会了。
末联“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也富于象征色彩。特别有创造性地借助于自然景,把“锦书难托”的预感形象化了,并把忧郁怅惘的情绪与广阔的云天,融为一体。凡此,都成功地表现出了主人公的生活、处境和感情,情景、色调和气氛都令人久久难忘。这种真挚动人的感情和优美生动的形象结合在一起,构成一种艺术魅力,在它面前,人们是免不了要支付出自己的同情的。
李商隐的爱情诗含蓄蕴藉、幽美凄艳。他致力于情思意绪的体验、把握与再现,用幽微隐约、迂回曲折的方式,将心中的朦胧意绪转化为恍惚迷离的意象。他善用哀婉的情调、美丽的意象与辞采,表达复杂的心绪。在这首诗中,红楼、珠箔、隔雨、灯影等意象,加上迷茫的心境、依稀的梦境,使诗境凄美幽约;隔晚日暮和云罗万里,则烘托出离别的寥落、思念的深挚。
同时,李商隐的爱情诗内涵极为丰厚,决不仅仅围绕单一的情绪反复吟唱,而是虚虚实实,忽此忽彼,或今或昔,一重情思套着另一重情思。将难言的情感表现得生动而丰富,却又让人只可意会,难以言传。
全诗借助于飘洒迷濛的隔雨,融入主人公迷茫的心境,依稀的梦境,烘托别离的寥落,思念的真挚,构成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隐喻着诗人难言的感情,抒发着诗人哀伤的情愫,并且具有相当的美感。
《隔雨》是作者于公元850年(大中四年),初到徐幕雨夜思家所作,题作《隔雨》,却并非直接写隔雨,而是抒写在隔夜雨中的相思之情。也有人说这是诗人客居长安的忆家之作,有人说这是李商隐期盼他人提拔的寄托之作。大多数人认为这就是一首爱情诗。但对于诗人所思为何人又有较大的争议。
黄尘没马腹,洪涛喷鹢首。是身如转蓬,随风任飞走。
归来丘壑中,高袖拄笏手。床头一束书,壁下一壶酒。
暴背对青山,杖藜从白叟。乃知羲皇上,何尝离北牖。
民瞻真可人,青岁纡墨绶。一朝拂衣去,归种彭泽柳。
萧然林下意,今无古或有。富贵等浮云,斯须变苍狗。
终南政自佳,不作捷径不。仁者赠以言,立名要不朽。
昔年半菽费忧谋,今日千金橐送收。止足不生清夜想,蝇营直向死前休。
网油窗户。惹几回醺眼,看晴疑暮。窣地深深,横波悄悄,筛乱竹梢桐乳。
夕阳明不到,琼押底、略通莺语。问何事,剪湘云剩片,来隔愁住。
庭午。曾挂否。小簟罢棋,蝙蝠拂红尘。烟薄花笼,香疏月障,梦记断无人处。
玉钗微堕响,随燕子、一边寻去。又添绿,是础苔暗生,前夜凉雨。
春风作意淹愁客。晞发弄琅玕、千条碧。脉脉空谷佳人,翠袖无言正相忆。
过雨嫩苔生、流光湿。
莫是拥髻灯前,翩然独立。认他桃花红,梨花白。剧怜■里都■,朱霞天半无人识。
高唱紫云回、消受得。
桃杏纷纷正得时,疏梅高洁合知几。如何万卉娇春日,犹有孤芳驻夕晖。
未要板桥寻蜡卉,最宜沙路试罗衣。轻鞋小扇孤山下,绝胜逋仙踏雪归。
买得吴山土一堆,思亲日夕寸肠催。粗安窀窆封新鬣,可卜神明稳夜台。
满目松杉滋涕泪,无情猿鸟亦悲哀。祖先丘陇遥相望,累叶忠魂总不灰。
云迢迢。水遥遥。午夜璚窗吹紫箫。花魂何处销。
星妃招。雪妃邀。香海春风护玉笛,一声皱鹤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