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雨》抒写了诗人与情人相见时的欢乐,离别后的怀思和失恋中强烈的痛苦。此诗开头先点明时令,再写旧地重寻之凄怆,继而写隔雨望楼,寻访落空之迷茫,终而只有相思相梦,缄札寄情。一步紧逼一步,怅念之情恰似雨丝不绝如缕。诗的意境、感情、色调、气氛都是十分清晰明丽,优美动人。
李商隐在这首诗中,赋予爱情以优美动人的形象。诗借助于飘洒天空的隔雨 ,融入主人公迷茫的心境、依稀的梦境,以及隔晼晚、万里云罗等自然景象,烘托别离的寥落,思念的深挚,构成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一联,前一句色彩(红)和感觉(冷)互相比照。红的色彩本来是温暖的,但隔雨怅望反觉其冷;后一句珠箔本来是明丽的,却出之于灯影前对雨帘的幻觉,极细微地写出主人公寥寂而又迷茫的心理状态。
“远路应悲隔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他想象着 ,在远方的那人也应为隔之将暮而伤感吧?如今蓬山远隔,只有在残宵的短梦中依稀可以相会了。
末联“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也富于象征色彩。特别有创造性地借助于自然景,把“锦书难托”的预感形象化了,并把忧郁怅惘的情绪与广阔的云天,融为一体。凡此,都成功地表现出了主人公的生活、处境和感情,情景、色调和气氛都令人久久难忘。这种真挚动人的感情和优美生动的形象结合在一起,构成一种艺术魅力,在它面前,人们是免不了要支付出自己的同情的。
李商隐的爱情诗含蓄蕴藉、幽美凄艳。他致力于情思意绪的体验、把握与再现,用幽微隐约、迂回曲折的方式,将心中的朦胧意绪转化为恍惚迷离的意象。他善用哀婉的情调、美丽的意象与辞采,表达复杂的心绪。在这首诗中,红楼、珠箔、隔雨、灯影等意象,加上迷茫的心境、依稀的梦境,使诗境凄美幽约;隔晚日暮和云罗万里,则烘托出离别的寥落、思念的深挚。
同时,李商隐的爱情诗内涵极为丰厚,决不仅仅围绕单一的情绪反复吟唱,而是虚虚实实,忽此忽彼,或今或昔,一重情思套着另一重情思。将难言的情感表现得生动而丰富,却又让人只可意会,难以言传。
全诗借助于飘洒迷濛的隔雨,融入主人公迷茫的心境,依稀的梦境,烘托别离的寥落,思念的真挚,构成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隐喻着诗人难言的感情,抒发着诗人哀伤的情愫,并且具有相当的美感。
《隔雨》是作者于公元850年(大中四年),初到徐幕雨夜思家所作,题作《隔雨》,却并非直接写隔雨,而是抒写在隔夜雨中的相思之情。也有人说这是诗人客居长安的忆家之作,有人说这是李商隐期盼他人提拔的寄托之作。大多数人认为这就是一首爱情诗。但对于诗人所思为何人又有较大的争议。
茫茫六合间,孰是身自由。贫贱不遑安,故迫口腹谋。
万事已云足,心火炎不休。朝服寒食散,夜梦郁仪楼。
鄙哉齐公子,泪下雍门周。万世一陶叟,浩歌归故丘。
有酒醉即眠,无酒亦不求。
娄有史君子,分甘草泽居。昔曾青城游,袖秘玉函书。
质性既厚朴,幼怀乡曲誉。牵牛朝出耕,萧艾手自锄。
野藿香可美,篱鞠味堪菹。吾友大黄君,一病半夏馀。
维子多远志,从容驾轩车。剖决明表里,调剂气旋苏。
愧乏明珠报,长歌酒频酾。征鸿行当归,微阳起石渠。
相思子不见,扳桂下庭除。
山明水秀夕阳天,士女纷纷试二泉。五里香塍争络绎,十分春色斗鲜妍。
风和岚影摇金扇,日暖霞光映翠钿。石屋弥漫腾酒气,柱炉缭绕起茶烟。
听松石古思焦令,点易台荒忆邵贤。我辈怡情游锡麓,昔人陈迹感桑田。
禅床入夜留云住,孤塔凌霄伴鹤眠。安得此身无个事,陶然常作地行仙。
阅历浮华七十春,未能谐俗只天真。甑尘敢怨莱芜困,囊粟难支曼倩贫。
差幸诗书绵后起,却愁弓冶坠先人。惊心老大肩难息,宗党周旋剩此身。
有酒不饮史不读,二十男儿长刺促。雌剑化去雄剑愁,箜篌一声神妪哭。
黄者地,青者天,火云烧日桃花然。鸦啼碧烟作人语,梧宫秋苑三千年。
旋风吹釭杀蛾茧,吴刀绞肠雪丝软。雕陵不少秃尾鹊,洛下空题黄耳犬。
去年有家归不得,打门索逋作士色。今年欲归归无家,翠烛冷照棠梨花。
岭表衣冠几百年,曲江公后更谁贤。早能见道陈编外,晚却游心太古前。
马帐谈经罗俊彦,凤池挥翰待儒仙。须知辅养吾君德,却要伊川在讲筵。
天平折而西,数里得支硎。支公有遗迹,于此翻金经。
云鹤不可呼,空复名其亭。幽涧吼瀑泉,白日阴泠泠。
如鼓朱丝桐,一听心一清。复上此山顶,盘盘青螺形。
竹径凡几转,交翠延幽情。吴中盛游览,车马喧春晴。
伊予今始来,能无笑山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