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楼晚景》共有五首,这是其中第二首。有人认为,苏轼诗中的“横风”、“壮观”(“观”在这里读第四声,不读第一声)两句,写得不够好。他既说“应须好句夸”,却不着一字,一转便转入“雨过潮平”了。那样就是大话说过,没有下文。
这话虽说不无道理,但苏轼这样写,自是另有原因。第一,他是要写一组望海楼晚景的诗,眼下还不想腾出笔墨来专写忽来忽去的横风横雨。所以他只说“应须”,是留以有待的意思。第二,既然说得上“壮观”,就须有相应的笔墨着力描写,老把它放在“晚景”组诗中,是不太合适的,不好安排。
苏轼写下这组诗后的第二年,他游览了有美堂,适逢暴雨,就立即写了《有美堂暴雨》七律一篇,奇句惊人,是一首名作。应了他那“壮观应须好句夸”的话了。
其实在这首诗中,他的思想有过一段起伏变化。在开头,他看到一阵横风横雨,直扑进望海楼来,很有一股气势,使他陡然产生要拿出好句来夸一夸这种“壮观”的想法,不料这场大雨,来得既急,去得也块,一眨眼间,风已静了,雨也停了。就好像演戏拉开帷幕之时,大锣大鼓,敲得震天价响,大家以为下面定有一场好戏,谁知演员还没登场,帷幕便又落下,毫无声息了。弄得大家白喝了彩。苏轼这开头两句,正是写出人们(包括诗人在内)白喝了一通彩的神情。
雨过以后,向楼外一望,天色暗下来了,潮水稳定地慢慢向上涨,钱塘江浩阔如海,一望如碧玉似的颜色。远处还有几朵雨云未散,不时闪出电光,在天空里划着,就像时隐时现的紫金蛇。
这首诗写的就是这样一幅望海楼的晚景。开头时气势很猛,好像很有一番热闹,转眼间却是雨收云散,海阔天肯,变幻得使人目瞪口呆。其实不止自然界是这祥,人世间的事情,往往也是如此的。上了年纪的人,经历的事情多了,会不止一次地遇到过类似的现象。
迟迟东晷移,习习南薰动。暄树语绵蛮,晴岚收螮蝀。
美人独摇装,良俦远相送。城隅敞行筵,陌尘静飞鞚。
渐台高白虎,梓泽邻金凤。挂衣女萝溪,展席仙霞洞。
香影散清阴,云液流春瓮。鹢首且沿洄,骊驹太倥偬。
竹枝巴渝声,桃叶江南弄。明发听晨钟,悠悠隔江梦。
呜呼噫嘻,井之阴阴兮,美人以其魂嫁犹不沉兮。
匪一日之沉兮,何以得君子百年之心兮。谢君之友兮,以礼而合幽明之瑟琴兮。
牂牁之江千里来,羚羊峡口一线开。长波鼓荡气不泄,沙边吼怒成风雷。
五月六月西潦至,端州古城昼常闭。即今水落洲渚高,急流尚作奔扬势。
谁飞杰构临江隈,下有孤石名嵩台。崇基峥嵘山岳立,古榕诘屈蛟螭回。
百道文窗浮木末,四楼角立何轩豁。曲阁周流复道长,高廊四注空阶阔。
犹忆登楼发尚髫,楼前亲见海龙朝。万乘旌旗屯北郭,千官车马聚寒潮。
二十年来重系舸,泪滴阑干独愁我。白云飞尽苍梧深,满目寒山日西堕。
今年见新燕,犹似去年见。主人头发白转多,只有乌衣不曾变。
年去年来来不差,分明记得主人家。柴门大开风满屋,飞出飞入随杨花。
君不见相国门前车马塞,一朝去相车马寂。车马寂,草萋萋,燕子还来梁上栖。
绝妙清新俊逸才。偶翻曲调上歌台。青衫红泪斑斑认,白雪阳春续续弹。
珠宛转,玉回环。愿揩倦眼为君抬。黄河远上凭渠唱,我自貂裘换酒来。
有集能行世,初疑是古人。大波皆汹涌,小石亦嶙峋。
时誉归雠校,微官尚徼巡。竹塘春水满,双鶒会飞驯。
雨歇前林,薰风度、琴声清淑。绮窗迥、张眉初扫,弄弦鸣玉。
三叠瑶池仙侣宴,九江鹤唳清江曲。政伯鸾、此日梦维熊,祥烟馥。
金徽外,音时续。雕筵上,听难足。且相将一醉,满倾醽醁。
共祝遐龄何所似,水流不尽高山矗。算未应、归去抱琴书,云间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