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吟咏藤州景物的诗。咏物诗重在借物抒情,这首诗主要是通过吟咏紫藤树抒发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不雕不典,意境清新。宋沈括《梦溪笔读》说:“黄钚,即今之朱藤也,叶如槐,其花穗悬,紫色,如葛花,可作菜食,……谓之紫藤花者也,实如皂类。”《辞海》:紫藤亦称朱藤,豆科,高大木质藤本,春季开花……由此可见紫藤树是高大木质藤本类植物。
紫藤春季开花,花大有香,呈紫色或深紫色,花冠蝶形,花序长垂。盛开之时,密花集聚,摇曳生姿。远处仰望,似若群蝶列飞。经诗人艺术想象,反映在古代诗词中的紫藤,有如晨霞映水,或似彩凤飞林,其姿色气象,更是绚丽迷人。此诗生动地刻画出了紫藤优美的姿态和迷人的风采。暮春时节,正是紫藤吐艳之时,但见一串串硕大的花穗垂挂枝头,紫中带蓝,灿若云霞。而灰褐色的枝蔓如龙蛇般蜿蜒。
“紫藤挂云木”,开门见山,指出紫藤攀附云木而生。可见,诗人以高大的乔木搭配柔韧的紫藤,给予读者全新的阅读感受,感受“紫藤挂云木”的牢固、稳妥之感。既点染出紫藤树的高大形象,也借用“云”字修饰树,使树高度形象化。“挂”十分形象地表明紫藤从空而垂的神态。
“花蔓宜阳春”,意为在这样温暖的春天里,紫藤树的花蔓切合时宜,点缀出烂漫的春景。“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阳春里的花蔓是美艳动人的,而阳春里的紫藤叶也绚丽奇美,故云“宜阳春”、“密叶隐歌鸟”。此句运用白描手法说明紫藤花蔓适合在春天的气候开放生长,笔触由树到花蔓,使紫藤树的形象更清晰。
“密叶隐歌鸟”,描绘出一幅听见鸟儿动听的鸣啭、却见不到鸟儿身影的景致,明写叶况和密叶深处的啼鸟,以赞美紫藤树叶的稠密。实则写诗人的感觉,突出紫藤树林的幽静,妙趣横生。
“香风留美人”,为全诗最精彩之笔。在前三句介绍了“树、花、叶”的基础上,笔锋一转写风,突出大自然的静美。诗句中描绘出一幅紫藤花的芳香以无形的美和魅力吸引美人驻足的景致,实则以风写自己的感受,用风香赞古藤州大自然之美及紫藤花之香。诗人运用超脱的想象力,以“留美人”作诠释,使风香具体化。“留”,生动地展现了美人迷恋花香并沉醉于其中的情景。
全诗朴质自然,不雕不典,诗人综合运用了白描、倒装、想象、对偶等手法,集紫藤、花蔓、密叶、香风、美人等等事物于二十字之中,天然去雕饰,意境新奇,形象地突出了紫藤树之美,歌颂了祖国自然风光,且都予以生动的描绘,足见诗人高度的概括力和艺术表现力。
反侧虞戈兵,流离厌山谷。师兴解重围,乱定出荼毒。
提携望乡关,老稚甘趼足。故里成丘墟,门巷亡诘曲。
大木亦已薪,蔓草行可束。东邻杀翁媪,祸难云最酷。
白骨在草间,零落不相属。西家各奔窜,系掳及僮仆。
当时黄金囊,掉头不肯赎。新交半亡没,变故谁记录。
举家竟何归,寄食叹局促。凶年大军后,旱气日熇熇。
涸井不供炊,垢腻那得浴。不知病瘦躯,何以度蒸溽。
自从关陜乱,威弧殊未韣。十人九无家,荡析岂所欲。
微生何足论,主食久不玉。但愿早休兵,四海各安俗。
黄鹂槛外声小。曲径残梅未扫。淑气含春遍芳草。
正晴光缭绕。
闲庭竟日悄悄。无奈佳人去早。蛱蝶轻飞,风飘花乱,新愁多少。
怪石大小立,冲激发高响。偃仰适所乐,苍莽结幽党。
一望古参横,位置各有像。绿雪拄波帘,喷珠上余颡。
水石角异观,万态堪奇赏。游鱼吹雨丝,俊鸟洗翠氅。
薄舟袅娜行,{氵众}然滞双桨。榜人嗟蹇涩,余意怅遄往。
帘钩簌簌鸣,衣带纤纤弄。想是寻不来,分明有残梦。
霜天清晓。望紫塞古垒,寒云衰草。汗马嘶风,边鸿翻月,垄上铁衣寒早。
剑歌骑曲悲壮,尽道君恩难报。塞垣乐,尽双鞬锦带,山西年少。
谈笑。刁斗静。烽火一把,常送平安耗。圣主忧边,威灵遐布,骄虏且宽天讨。
岁华向晚愁思,谁念玉关人老。太平也,且欢娱,不惜金尊频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