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连卖谈笑,岂是顾千金。
陶朱虽相越,本有五湖心。
余亦南阳子,时为梁甫吟。
苍山容偃蹇,白日惜颓侵。
愿一佐明主,功成还旧林。
西来何所为,孤剑托知音。
鸟爱碧山远,鱼游沧海深。
呼鹰过上蔡,卖畚向嵩岑。
他日闲相访,丘中有素琴。
鲁仲连依靠谈笑出人头地,难道是为了钱帛财富?
尽管范蠡在越国出仕入相,但他原本只想退隐江湖。
我也只想效仿南阳诸葛亮,所以时常吟诵《梁父吟》。
虽然苍山容许了我不问世事,但落下的太阳又使我感伤流逝的光阴。
只求能够辅佐一位贤明的君主,待到功成名就便退隐原来的山林。
到西边去是为了做什么?孤身一人的我去求助知心好友。
飞鸟热爱渺远的青山,鱼儿在深邃的沧海游荡。
呼唤雄鹰经过上蔡,卖掉畚箕行往嵩山。
待到他日得闲来访,隐居的山林中必已备下素琴一张。
鲁连:即鲁仲连。卖谈笑:指他从容不迫,谈笑退秦兵。
陶朱:即范蠡别称。五湖心:谓隐退江湖之志。
南阳子:即指诸葛亮,他于南阳躬耕时,常吟诵梁父吟。
容:容许。偃蹇(jiǎn):形容偃息而卧,不问世事的样子。
可惜光阴消逝。颓侵:这里指太阳下山。
孤剑:孤剑:李白自喻。
沧:沧一作“江”。
“呼鹰”句:指的是秦始皇丞相上蔡人李斯,年少时曾牵黄犬,臂架苍鹰,出上蔡东门行猎。
卖畚:卖畚箕,用典于东晋十六国时的王猛,少时以卖畚箕为主,有大志。嵩岑:即嵩山。
“丘中”句:古代隐士大多喜欢弹琴。素琴:没有弦和徽的琴。此句化用于左思《招隐》:“岩穴无结构,丘中有鸣琴”。
此诗用典、化典颇多,开篇三联便接连用典,但在用典的同时也叙述了古人的精神品质,并将其延伸到自己身上,可谓一妙手。
“苍山容偃蹇,白日惜颓侵”一联有对景致的描写,但又不全然是景物,更透露着诗人的感情。下一联直白的表达了诗人自己想要建功立业的想法,但与“愿一佐明主,功成还旧林”一联同看起来便少了功利多了报国的衷心。
“西来”句至“卖畚”句三联在表明了诗人此行的目的与胸中所怀的大志向的同时,又再一次提及景物将作者实际上想要归隐的感情含蓄的穿插其间。
诗人在最后一联展望未来,又一次表达了自己归隐的愿望。“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后人爱用李白的话评价李白的诗,是很有见识的。
这首诗非常形象的表现了李白的性格:一方面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伤感之情。
在这首诗里,他演绎庄子的乐生哲学,表示对富贵的藐视。而在自然中,实则深含怀才不遇之情。全诗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李白“借题发挥”抒发自己的愤激情绪。
诚然,李白即兴赋诗,出口成章,显得毫不费力。他感情奔放,直抒胸臆,天真自然,全无矫饰,而自有一种不期然而然之妙。正所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这种功夫是极不易学到的。这首《留别王司马嵩》就体现了李白这种自然高妙的诗风。
唐玄宗李隆基年号开元二十年冬(公元732年),李白求仕不得离开长安,游坊州(今陕西黄陵县)时作此诗,王嵩为坊州司马。
故园芜尽,便轻赍、归去依然飘泊。旧拣牵船终隐地,头白团焦谁托。
隔岸千山,长堤船里,大纵渔樵乐。稻田如绣,映林多少村落。
最爱西跨湖桥,峰回水抱,丹翠供斟酌。为画吾庐深竹底,小缀风栏云幕。
春至桃花,秋来枫树,随意施丘壑。贺祠红处,酒旗斜飐楼角。
岸阔暮潮寒。画角初残。天涯光景一凭阑。衰柳昏鸦斜日里,满目江山。
风紧客衣单。秋思阑珊。北来鸿雁指君看。烟水荒荒天四合,何处长安。
凭栏一望天连海,海风来自扶桑外。长波万顷荡琉璃,鳌断山摧动澎湃。
危楼足下生动摇,目眩倏忽飞洪涛。云谲波诡浩无际,岑㠂点缀如秋毫。
斗然烟霭众峰失,淼瀰一气晴光溢。东流直下析木津,南注还归沃焦窟。
絪缊造物初,此源无时无。始信齐州烟九点,蒙茏八柱青天扶。
浤浤汩汩朝还暮,沧海桑田知几度。而今试问采珠人,此中果否鲛人住。
世已无廉耻,吾宁自蹈之。不图中国运,竟赋下泉诗。
气节销难尽,干戈定几时。可怜天帝醉,问亦不能知。
愁未能祛病易生,情丝偏与雨丝萦。冥濛听到回栏外,可是花铃窸窣声。
门辟铜龙侍从初,春风辽海引簪裾。云霄日近融残雪,圭币坛高切太虚。
诸部常怀行在地,词臣正校职方书。当年大略犹堪问,愿上雄图贮石渠。
天高寒云轻,日瘦秋气老。驱车出郭门,枯槐夹古道。
细雨湿征鞍,风来飒然好。偃仰群牛羊,累累藉衰草。
霜凌百物残,兹游苦不早。爽垲亦足乐,何用怨枯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