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咏史诗,就秦始皇筑万里长城事发表议论。前两句写筑城。第一句说长城高而广,城上屯扎着千军万马,铺陈城的高大稳固,守城的人众多,难以撼动。次句说筑城的目的,是为了抵御外部胡人的侵略,巩固自己的政权,以便于“一世而达万世”,永保帝业。三、四句突转,说秦始皇只知道危险来自外边,自以为有了长城,便可高枕无忧,却不知道体恤人民,结果酿成内乱,激起民变,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秦政权没多久就完结了。诗揭示的是这样一个历史规律:内政不修,对人民残酷压迫,是国家灭亡的主要原因,外部的侵扰倒是其次的。当时宋朝对人民的压榨也很厉害,百姓怨声载道,诗人在这里明是咏史,也是针对现实,对统治者发出警告。
咏史诗所咏如果是前人没咏过的史实,就应该述清事件的来龙去脉,直接发表议论;如果所咏是熟事,务必转换角度,翻出新意,切忌人云亦云。胡仲参这首诗所咏是秦以暴政失国,这个题目,前人已经作了许多论述,所以这首诗擒住修筑长城备胡这一点,肯定长城的高广及防御功能,然后生发开去,牵出对立面,说秦始皇刻意预防的地方倒没出什么问题,他没想到的地方反而成了导致亡国的关键。这样组织材料加以议论,便给人以思考,也给人以新鲜感。
胡仲参这首诗的构思布局,与唐章碣的《焚书坑》有些相同。章碣诗云:“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说秦始皇提防书生,结果灭秦的人恰是不读书的人,与胡诗一样,都是从相反处做文章。元人陈孚有首《博浪沙》诗,是从正面做文章的,也很有趣味,诗云:“一击军中胆气豪,祖龙社稷已动摇。如何十二金人外,犹有人间铁未销。”说秦始皇收尽民间铁,铸成十二金人,没想到仍然有大铁椎在,使他差点丧命。由此可见,诗材遍地皆是,只要细心挖掘,就能找到好的题目。
买鱼穿柳,将盐裹箬,聘来无价。锦带云图,共戏绿纱帷下。
鹦哥教打。但说著、名儿先怕。初浴过、翠生桃叶,香浓冰麝。
饱卧蔷薇花榭。渐双睛、圆到夕阳红亚。小样痴肥,响踏楼头鸳瓦。
衔蝉记画。笑我独、霜毫嫞把。新吟罢。似补海棠诗话。
我行趋而东,朝晖射我西。群峰侧面出,云气高不低。
其下覆松栝,寒重翠屡迷。残雪气一片,皎若孤鹤栖。
茅屋四五家,樵汲相提携。风吹斧声堕,林束炊烟齐。
不谓塞上山,有此物外蹊。冥冥若相系,迹往神为稽。
入山抱忧刃,出山剸冰眸。缠性万古哀,挈去半若留。
叩门与翁别,惝恍何言酬。示我哀曾篇,涕沉湘水舟。
跅弛微惜才,攒念与心雠。结邻梁居士,瞽目传诗邮。
经旬不相见,倏忽殊明幽。屏居虽人外,死丧撄天游。
烈风夔罔两,雹雪无时休。埋影孑一老,上彻商声讴。
帝飨歌哭尊,孤噫专灵邱。难容一榻安,倡仄悲神州。
天谴予小子,殃及千悔尤。徵声示大戒,饮戈复以矛。
小心谨奉受,冀以回神庥。凛兹一发传,绵延羲孔忧。
肩舆下危梯,兢凌滑不收。直引霄汉魂,下落万丈湫。
阳崖硉惨澹,阴壑森飕飗。屑琼络磊磊,浑璞表修修。
有松仅自救,有竹连伛偻。枝条尽臃肿,张网纷蛛蝥。
朽枯幻大壮,照耀惊雄彪。便疑坚冰终,永永无春柔。
沉睡寂中峰,天半馀赘旒。连冈转俄断,窥罅吐乱洲。
蜿蜒白浩浩,荒江背天流。还想面壁翁,欠伸回白头。
巉岩万遮眼,聊障江海愁。栖神一峰定,飘宇孤云浮。
我心万金药,终致瞑眩瘳。
横经彻夜多程石,草阁从人数问奇。满座春风来玉案,一天时雨下莲池。
千古东南诧海潮,摩挲强弩未全销。气乘日月分盈缩,声振山河欲动摇。
击楫中流歌慷慨,倚阑斜日鬓飘萧。钱塘官酒秋仍绿,更与灵胥酹一瓢。
秋溪红树,正长空雨洗,行装初整。一夜西风催晓梦,别恨又堆双鬓。
素手重携,啼痕漫拭,把酒无心饮。销魂玉笛,不堪回首重听。
曾记永昼敲棋,长宵清话,往事空相證。此去乡关如落絮,身世飘零莫定。
千叠云山,一江清水,辜负归帆顺。酸辛情绪,却教清泪盈枕。
竟偷被、东风吹暮。绮销香、画桥飏絮。燕子归来,一襟幽怨向谁语。
落花蛛网,偏不放、春魂去。后约问蔷薇,早拍遍、阑干无数。
空误。甚年华似水,却把旧愁留住。新寒未减,尚负手、玉阶寻句。
待检点、小扇轻衫,笑呼酒、烟萝深处。奈树外斜阳,还惹残莺啼苦。
检点韶光春又去。羁思无聊,暂借吴山住。寂寂无提花几树。
荒岩只有幽禽语。
惆怅故人分手处。目断双鱼,良会浑无据。欹枕小楼听夜雨。
相思一点灯光聚。
一丘一壑绝尘坌,坐看前山出白云。可使玉堂挥翰手,却疑大小李将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