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汁液虽多却味淡如水,本是种于燕北一带,现今河南也遍地种植了。
绿色蔓茎的西瓜抵抗霜寒长于沙地上,时节到来各地处处都在吃西瓜。
西瓜形状空廓味道很谈如同饮水一般,同是舶来品却是不如蒲萄苜蓿。
蔓:蔓生植物的枝茎。杜甫《新婚别》:“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凌霜:抵抗霜寒。
软沙:细沙。
形模:形状。 南朝梁陶弘景《周氏冥通记》卷一:“不审此星在何方面,形模若为?”濩(huò)落:空廓。
蒲萄:即葡萄。
苜蓿(mù xu):古大苑语buksuk的音译。植物名。
诗人在诗中描绘了北方一个处处可见的西瓜园。
诗的一、二句写西瓜生长的环境和年来年去每到夏天到处都吃瓜的情景。西瓜与蒲萄、苜蓿一样,都是舶来品,此时在北方已是常见之物,“碧蔓”“软沙”,绿黄二色对比鲜明却又和谐统一,充满了田家之美,然而“凌霜”词却又猛然一寒,美丽的东西是很难经得起严霜的。
接下来诗的三、四句写西瓜的形状味道。诗人觉得生长在北地的西瓜在形状上、味道上都不尽如人意,不能与葡萄、苜蓿相比。隐隐地透露出了一丝遗憾。蒲萄、苜蓿在西汉时传入中原,李颀《古从军行》最后两句感慨道:“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盛唐的诗人是在感慨具有强大军事力量的唐王朝所进行的开边战争的残酷,而这在“祈请国信使”范成大听来却充满了丝丝苦涩。一方面,南宋军事力量的薄弱,对金国的俯首称臣,注定范成大的出使必然少不了受辱;另一方面范成大又渴望如苏武一样为国尽忠。矛盾交织,面对同为舶来品的西瓜,联想到唐人诗句,苦涩横亘心头,报国的赤胆忠心和对强大国力的渴慕逐渐鲜明起来。
诗题旁还有一个自注:“味淡而多液,本燕北种,今河南皆种之。”燕北为女真族的起源之地,而河南则为北宋故都所在,燕北的西瓜如今遍布河南,国破家亡之恨暗含其中。诗人借助北方特有的物产,在对西瓜的描绘中,委婉地表达了故国沦丧的悲痛和失地人民渴望回归的愿望。虽然这些诗仍然围绕着爱国主义这一主题,但与《州桥》等篇忍痛直询和《双庙》等篇借古讽今相比则有了很大的区别。诗人不再高声呼喊,直抒胸臆将自己的感情一览无余地展现出来。相反,诗人把自己的感情潜藏在清新的田园风光之下,乍一看轻松惬意,深深品味之后却又渗透出一层挥之不去的沉重,从而使感情更加深刻。诗人巧妙地借助题后自注,把自己含而未说的意思点破,达到不说而说的效果。
范成大在这首诗中表现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小中见大,用意深婉,通过北地特有的物产的描绘以及题后小注的巧妙运用,在田园风光背后寄托着自己的故国之思,把表层的轻快与深层的沉重进行对比,达到“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王夫之《姜斋诗话》)的效果。
范成大于乾道六年(1170年)闰五月,出使金朝,沿途写了七十二篇七言绝句和一卷日记《揽辔录》,这首诗是其中第二首。范成大行至开封,见本是“燕地种”的西瓜,已经遍布河南,心中感慨,遂作此诗。
衡岳临清湘,欲往吾无航。侧身长太息,心逐雁南翔。
洪河擘太华,欲往吾无马。何当御风游,挥手与世谢。
公家藏二图,尤物伴閒暇。那知造化工,寓此粉墨假。
一见慰我心,试使画工写。峥嵘峻极姿,惨澹生笔下。
旧游得窥寻,真赏寄持把。轻云出层峰,飞瀑落高罅。
川原蔼林芿,山崦露台榭。幽讨穷双眸,驻立劳两胯。
图成挂虚堂,秋色忽改夏。清风扫凉朝,明月炚深夜。
恍然疑断取,无乃资幻化。作诗聊谢公,更辱报章洒。
清新鄙元白,风流追屈贾。气象岳争雄,讽玩手忘舍。
观图更得诗,端如饱脍炙。什袭藏箧中,光铓照林野。
邈邈庆成标,峨峨浮云岭。峻盖十二岳,独秀阎浮境。
丹流环方基,瑶堂临峭顶。涧滋甘泉液,崖蔚芳芝颖。
翘翘羡化伦,眇眇陵岩正。肃拱望妙觉,呼吸晞龄永。
苟能夷冲心,所憩靡不净。万物可逍遥,何必栖形影。
勉寻大乘轨,练神超勇猛。
百灵知帝心,风电交相努。圣主自徵休,甘霖先润浦。
月从所好星,龙怒如奔虎。隐隐霖眩空,霏霏膏入土。
廷僚率属歌,田畯呼儿舞。泽自九天飞,诏因六尺睹。
自非省岁王,安得若时雨。此日元和书,拜稽上九五。
一雨真成解人意,翻盆注野却晴时。五更城上鸟乌乐,十日街头樱笋低。
江声即随潮信急,云气欲度山椒迟。吾徒饱饭眼中见,鍊息不应长学龟。
婴桃转舍最后出,甘泉平乐纷流传。懈予昔箸新附考,谬以含鸟笺青编。
婴之为义乃言小,当春特荐登豆笾。木旁增益起后世,转使正义生缠牵。
陈君一跋特明畅,扫除异说归真诠。斲冰积雪临岁杪,故乡景物偏流连。
灵威大文不可见,韩陵片石频磨研。古来篆籀日漫漶,赖有金石余雕镌。
幸矣斯器藏大雅,岂令过目同云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