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堵吟

台上有客吟秋风,悲声萧散飘入空。
台边游女来窃听,欲学声同意不同。
君悲竟何事,千里金城两稚子。

白马为塞凤为关,山川无人空自闲。
我悲亦何苦,江水冬更深,
鲂鱼冷难捕。悠悠江上听歌人,
不知我意徒悲辛。

译文与注释

译文

竹山白马塞观风台上,有蜀将孟达在吟咏《秋风》,那悲壮的声音凄凉地飘入了天空。

台边的歌女来偷听,想学《秋风》声音,声很像,但意思领悟不到

孟达君悲叹究竟为什么事?广袤土地的金城城池失落于刘封、申耽两人之手,作《上堵吟》。

白马要塞与凤林关隘,山川要塞现在无一人防守,空自闲着。

我悲叹也何苦呢?襄江水一到冬天就封冻,其色深沉,鳊鱼冻得难以捕捞。

众多江上听《上堵吟》的人,体会不到我写此词的意思,只是空空悲叹,空空苦辛。

注释

襄阳古乐府:曲牌名,苏轼作词牌用。

上堵吟:《襄阳古乐府》中的子曲牌名。

客:对于蜀帝刘备,孟达是政客。

萧散:凄凉

游女:歌女

窃听:偷听。

意不同:意思完全不同,领会不到。

千里:言广阔的地域。

金城:郡名,指金瓯城池新城,其治所房陵,今房县。三国魏合房陵、上庸两置郡,治所在房陵,辖境湖北保康、南漳、房县、竹溪、竹山等县。

白马为塞:即白马塞山,在竹山县西南三十五里。

凤林关:在襄阳岘(xiàn)山。

悠悠:众多。

不知:体会不到,领悟不到。

徒:空空。

赏析

  这首词先写孟达作《上堵吟》的历史内容和背景,后写眼前的景物感叹历史终成陈迹。是苏轼按照孟达《所作上堵吟》的韵调,描写了汉昭烈帝刘备章武间的一段兴衰史,让后人借历史深深反思现实。

  第一至第六句,写孟达作《上堵吟》的历史内容和背景。《水经注》:堵阳县(竹山县),堵水出焉,有白马塞(台),孟达为新城守,登之而叹日:“刘封、申耽据金城千里而更失之乎。”为《上堵吟》。即苏轼所写“台上有客吟《秋风》”,亦是《上堵吟》的历史由来。为何“悲声萧散飘入空”?为何游女“欲学声同意不同”?两者答案是一个:“千里金城两稚子”,即“刘封、申耽据金城千里而更失之乎”的历史内容。苏轼借以暗示赵宋王朝要吸取的教训。“台”为历史陈迹见证之地,“悲声”,是指“哀切”,“有侧人心”(郦道元《水经注》)之音,“愤激,其哀思之音”。“欲学”,言《上堵吟》“今人仍传此声”(盛弘之《荆州记》)。“两稚子”,言刘封、申耽仍很稚嫩。

  第七句至第十三句,写苏轼转向眼前,感叹历史终成陈迹。忆往昔,“白马”山为“塞”,“凤林”为“关”。“过关无百步,旷荡吞楚薮(sǒu)。”(苏轼《岘山》诗)美丽的塞、关,历史千古的名字,如今是“山川无人空自闲”。俱往矣,让今人悲叹“亦何苦”?现实是无情的,“江水冬更深,鳊鱼冷难捕”,百姓的衣食仍难以解决。这是苏轼欲言而未言的词作本意。最后两句,与开头照应,发出让人深思的历史回音。“悠悠江上听歌人,不知我意徒悲辛。”与“台上有客吟《秋风》,悲声萧散飘入空”相比,成为“声同意不同”的历史回声:“山川无人空自闲,我悲亦何苦?”

  全词,观历史陈迹,即物抒情,怀古叹今。步孟达《上堵吟》的韵调,追忆了汉昭烈帝刘备章武间的一段兴衰史。天地有情,历史无情。昔日的白马要塞、凤林雄关而今也只是历史陈迹,“山川无人空自闲”,让后人借以去深深反思现实。苏轼的词作本意就在于此。

创作背景

  宋仁宗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元月。苏轼从浰阳(今荆门与襄阳境内宜城相交地带的胡集镇)出发赴京,渡过汉水,到达襄阳,该词是苏轼在襄阳观历史陈迹的怀古之作。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猜你喜欢
无人请我。我自铺氈松下坐。酌酒裁诗。调弄梅花作侍儿。
心欢易醉。明月飞来花下睡。醉舞谁知。花满妙巾月满杯。
暑方烦,人似愠。怅望林泉幽峻。情会处,景偏表。心清闻妙香。
宝幢低,金锁碎。竹影桐偏窗外。新事旧,旧愁新。空嗟不见人。
澄溪暝度轻澌白。对平湖、淡烟隔。我与征鸿共行人,更张灯留客。
东园半是余花迹。料仙帆、到时发。若倚江楼望清淮,为殷勤乡国。
制邑腾嘉誉,升平遂一州。
雍容持从橐,慷慨动宸旒。
相业看调鼎,兵机久运筹。
勋庸元未究,湖海泪空流。
众皆赏春色,君独怜春意。春意竟如何,老夫知此味。
烛馀减夜漏,衾暖添朝睡。恬和台上风,虚润池边地。
开迟花养艳,语懒莺含思。似讶隔年斋,如劝迎春醉。
何日同宴游,心期二月二。
记得相逢一笑迎,亲承指教夜谈兵。
才兼文武无余子,功到雄奇即罪名。
慷慨裂眦须欲动,模糊热血面如生。
背人痛极为私祭,洒泪深宵哭失声。

方舟远行迈,命旅将何之。姑苏别所钦,秣陵以为期。

客路忽改月,涉江怅暌离。汀葭夕已靡,沙鸨晨仍饥。

淮南春尚寒,崩腾号惊飔。芦岸不可溯,回舻缆洲陭。

烟中极千里,南北悲渺瀰。游吴谢东楫,歌郢弦南诗。

行子念故人,一寄风波辞。跬步吾阻隔,伏枕空凄其。

石尤会吾意,榜枻酬相思。

读君“老农诗”,一读三太息。
君方未第时,忧民真恳恻;直笔诛县官,言言虹贯日。
县官怒其讪,移文加诮斥;君笑答之书,抗词如矢直。
旁观争吐舌,此士勇无匹。
今君已得官,一饭必念国。
民为国本根,岂不思培植?其如边事殷,赋役烦且亟。
虎营间二千,鸠工日数百。
硬土烧炽窑,高岗舆巨石。
山骨惨无青,犊皮腥带赤。
羸者赪其肩,饥者菜其色。
憔悴动天愁,搬移惊地脉。
吏饕鹰隼如,攫拿何顾惜。
交炭不论斤,每十必加一;量竹不计围,每丈每赢尺。
军则新有营,谁念民无室?吏则日饱鲜,谁悯民艰食?州家费不赀,帑藏空储积。
间有小人儒,旁献生财策;大帅今龚、黄,岂愿闻此画?夏潦苦不多,秋旱势如炙。
愿君在莒心,端不渝畴昔;蔡人即吾人,一视孰肥瘠?筑事宜少宽,纾徐俟农隙;至如浮屠宫,底用吾儒力?彼役犹有名,何名尸此役?君言虽怂惥,帅意竟缩瑟。
同年义弟兄,王事同休戚;相辨色如争,相与情似昵。
余言似太戆,有君前日癖;责人斯无难,亦合受人责。
我既规君过,君盍砭我失,面谀皆相倾,俗子吾所疾。

跂脚蓬窗七字成,狂奴慧业自天生。画蛾侬少三分媚,倚马君原一世惊。

莫便披猖无检束,可能规劝听分明。锦囊长吉呕心血,漫为多才殉绮情。

疏闸密闸连一带,南船北船此关隘。往年水小谨启闭,十目五日闸边待。

今年济水偶然溢,雪浪奔腾复砰湃。下如落井上登天,三老无功神是赖。

谁移两山作一门,管束千流与万派。当初本为畜水设,岂知水大亦为阂。

世间未有无敝法,十利未免兼一害。人言月河且缓筑,不然水势无由杀。

闸官恨不高于山,设心措意或有在。冬官先生大气力,能令驽钝追骥快。

征夫自是怀往途,见月望弦今已再。履霜又恐阻冰冻,帝乡尚在红云外。

噫嘻水大莫怨迟,还胜从前水小时。

酒满金船花满枝,佳人立唱惨愁眉。
一声直入青云去,多少悲欢起此时。
公子邀欢月满楼,双成揭调唱伊州。
便从席上风沙起,直到阳关水尽头。

枯桐斲山骨,弦以冰蚕丝。信指发孤调,悠然造希夷。

扬以寄吾欢,抑以写吾悲。悲欢生我心,无庸他人知。

我若有黄金,不铸钟子期。寄语伯牙翁,绝弦良可嗤。

夜色偏宜绕玉门,白云缥缈接昆仑。边鸿孤警低残魄,胡马群嘶落大盆。

北塞刘琨常独啸,南楼庾亮与谁论。只贪满地山河影,不鉴征夫积泪痕。

象阙趋云陛,龙宫憩石门。清铙犹启路,黄发重攀辕。
藻变朝天服,珠怀委地言。那令蓬蒿客,兹席未离尊。
黑头红项背身跎,更兼大腿及捶拖。
牙齿赤红如钳样,连赢数阵不为多。

峥嵘盘踞似龙蟠,峭壁层崖接广寒。西坠独怜深夜静,南飞应觉碧波宽。

芳晖凝露含疏薄,素彩凌霜袭翠峦。人去草堂空皓色,几回踯躅捲帘看。

酷暑如焚不易禁,炎炎赫赫欲流金。
夜明帘外无人到,灵木超然转绿阴。

落落汉时月,萧萧古战场。扬辉子卿节,逐影细君装。

高映玉关外,低沈青海傍。不似闺中夜,祇照绣鸳鸯。

江岸晓霜飘。襆被装成上小舠。自笑今年空浪迹,如皋。

风雪归来冷布袍。

回首也萧骚。十丈愁城无计消。差喜担头馀长物,椰瓢。

博得童儿笑语高。

南山南面五千仞,瀑步飞来自山顶。
真人言我昔曾登,争奈今生都不省。
华山北面始披图,万壑千峰一一殊。
长记真人言向我,曾登山顶看寰区。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