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堵吟

台上有客吟秋风,悲声萧散飘入空。
台边游女来窃听,欲学声同意不同。
君悲竟何事,千里金城两稚子。

白马为塞凤为关,山川无人空自闲。
我悲亦何苦,江水冬更深,
鲂鱼冷难捕。悠悠江上听歌人,
不知我意徒悲辛。

译文与注释

译文

竹山白马塞观风台上,有蜀将孟达在吟咏《秋风》,那悲壮的声音凄凉地飘入了天空。

台边的歌女来偷听,想学《秋风》声音,声很像,但意思领悟不到

孟达君悲叹究竟为什么事?广袤土地的金城城池失落于刘封、申耽两人之手,作《上堵吟》。

白马要塞与凤林关隘,山川要塞现在无一人防守,空自闲着。

我悲叹也何苦呢?襄江水一到冬天就封冻,其色深沉,鳊鱼冻得难以捕捞。

众多江上听《上堵吟》的人,体会不到我写此词的意思,只是空空悲叹,空空苦辛。

注释

襄阳古乐府:曲牌名,苏轼作词牌用。

上堵吟:《襄阳古乐府》中的子曲牌名。

客:对于蜀帝刘备,孟达是政客。

萧散:凄凉

游女:歌女

窃听:偷听。

意不同:意思完全不同,领会不到。

千里:言广阔的地域。

金城:郡名,指金瓯城池新城,其治所房陵,今房县。三国魏合房陵、上庸两置郡,治所在房陵,辖境湖北保康、南漳、房县、竹溪、竹山等县。

白马为塞:即白马塞山,在竹山县西南三十五里。

凤林关:在襄阳岘(xiàn)山。

悠悠:众多。

不知:体会不到,领悟不到。

徒:空空。

赏析

  这首词先写孟达作《上堵吟》的历史内容和背景,后写眼前的景物感叹历史终成陈迹。是苏轼按照孟达《所作上堵吟》的韵调,描写了汉昭烈帝刘备章武间的一段兴衰史,让后人借历史深深反思现实。

  第一至第六句,写孟达作《上堵吟》的历史内容和背景。《水经注》:堵阳县(竹山县),堵水出焉,有白马塞(台),孟达为新城守,登之而叹日:“刘封、申耽据金城千里而更失之乎。”为《上堵吟》。即苏轼所写“台上有客吟《秋风》”,亦是《上堵吟》的历史由来。为何“悲声萧散飘入空”?为何游女“欲学声同意不同”?两者答案是一个:“千里金城两稚子”,即“刘封、申耽据金城千里而更失之乎”的历史内容。苏轼借以暗示赵宋王朝要吸取的教训。“台”为历史陈迹见证之地,“悲声”,是指“哀切”,“有侧人心”(郦道元《水经注》)之音,“愤激,其哀思之音”。“欲学”,言《上堵吟》“今人仍传此声”(盛弘之《荆州记》)。“两稚子”,言刘封、申耽仍很稚嫩。

  第七句至第十三句,写苏轼转向眼前,感叹历史终成陈迹。忆往昔,“白马”山为“塞”,“凤林”为“关”。“过关无百步,旷荡吞楚薮(sǒu)。”(苏轼《岘山》诗)美丽的塞、关,历史千古的名字,如今是“山川无人空自闲”。俱往矣,让今人悲叹“亦何苦”?现实是无情的,“江水冬更深,鳊鱼冷难捕”,百姓的衣食仍难以解决。这是苏轼欲言而未言的词作本意。最后两句,与开头照应,发出让人深思的历史回音。“悠悠江上听歌人,不知我意徒悲辛。”与“台上有客吟《秋风》,悲声萧散飘入空”相比,成为“声同意不同”的历史回声:“山川无人空自闲,我悲亦何苦?”

  全词,观历史陈迹,即物抒情,怀古叹今。步孟达《上堵吟》的韵调,追忆了汉昭烈帝刘备章武间的一段兴衰史。天地有情,历史无情。昔日的白马要塞、凤林雄关而今也只是历史陈迹,“山川无人空自闲”,让后人借以去深深反思现实。苏轼的词作本意就在于此。

创作背景

  宋仁宗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元月。苏轼从浰阳(今荆门与襄阳境内宜城相交地带的胡集镇)出发赴京,渡过汉水,到达襄阳,该词是苏轼在襄阳观历史陈迹的怀古之作。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猜你喜欢
巫峡见巴东,迢迢出半空。
云藏神女馆,雨到楚王宫。
朝暮泉声落,寒暄树色同。
清猿不可听,偏在九秋中。
造物本非我,荣枯那足言。
但余良干在,何必艳花繁。
壮丽华林苑,欢娱梓泽园。
芳菲如可采,岂得待君轩。

枕函欹,钗股重。睡起自疑残梦。临玉镜,写瑶笺。隔窗红杜鹃。

花影乱。捲帘看。砌下落梅风换。芳草歇,绣鞍归。送春蝴蝶飞。

风吹葛蔓石磊磊,萝薜摇烟映山鬼。我行登山采石耳,长歌捎林暮风起。

君不见侍傍桃李飞如霰,青春已破白日晏。万事尽付东流波,高飞且叹南来雁。

山居久谢风云使,今日西堂为子开。三百同年谁更好,八千滇水几时来。

循良作郡纾民力,落魄逢人爱酒杯。青镜霜髭吾亦老,骊歌汀柳不胜哀。

臭虫多足蚊有翅,当我眠时忽而至。愤闷披衣坐叹息,竟夜搔爬无气力。

寒霖萧萧响荆棘,君不见坎灯无烟四壁暗,野狐跳梁鬼啾唧。

千年古殿生蒿莱,瓦矶变化成良材。文房珍玩何足道,盛衰贵贱亦幻哉。

谁人作砚供书契,云是帝鸿古遗制。琢玉奇珍祇饰观,澄泥别样夸新制。

避雍风宇古样镌,合欢秋叶新题签。小者文场便怀袖,大者椽笔挥云烟。

砚材百种此尤寡,陶质苍然古而雅。问年神雀五凤初,托地长生未央下。

当年立仗覆千官,此日抔泥出寒野。良工琢付识者藏,摩挲日久腾辉光。

储以水晶琉璃之宝匣,配以珊瑚翡翠之笔床。更闻此砚能发墨,濡染淋漓殊自得。

凹处犹馀士蚀痕,中央已没苔花色。君不见玉龙金凤铜雀台,于今无地无尘埃。

又不见离宫别馆三十六,望里莘莘走麋鹿。羡尔犹存历劫身,芸窗珍重伴词人。

他时携上通明殿,书遍吟毫五色新。

槐柳未知秋,依依馆驿头。客心俱念远,时雨自相留。
浪没货鱼市,帆高卖酒楼。夜来思展转,故里在南州。
鸡犬相闻,溪山如画,梅花只在前村。逍遥杖屦,不过翟公门。前度春风已老,对芳草、还忆王孙。长安市,看花人去,车马正争喧。向来东海上,水南水北,如石如温。念鸥冷诗盟,何日重论。老我蓬蒿三径,开怀抱、赖有琴尊。公知否,萧斋雨漏,四壁篆书痕。

幽人遁世入林间,林外高风况可攀。仲御偶然游洛水,黄公岂必在商山。

春深溪雨流花出,日暮松云载鹤还。拓落尘中嗟我老,归欤无地可投閒。

河伯由来悍,秋霖势更张。屋沈余井灶,树灭辨微茫。

万里湖天阔,千村稼穑荒。农家无住处,草舍架官塘。

六龙骧首晓駸駸,七圣陪轩集颍阴。千丈松萝交翠幕,
一丘山水当鸣琴。青鸟白云王母使,垂藤断葛野人心。
山中日暮幽岩下,泠然香吹落花深。

折得渡头花。细数红芽。芳心有恨怨年华。绕遍湘江千里路,仍在天涯。

远浦接平沙。难觅仙槎。重重烟水路偏赊。欲托梦魂今夜去,还怕云遮。

手种黄梅已着花,此身依旧在天涯。三年客罢携家去,赢得东风两鬓华。

海虞山下女相如,同擅清华赋子虚。红粉关图前进士,簪花元白两尚书。

内家旗鼓龙门似,逸少须眉弟子居。难怪钟嵘诗品少,一朝能得几班徐。

东风阵阵花狼籍,老夫钩帘空叹惜。往来扶病欲出门,门外春泥深一尺。

徐家园里葛家楼,回首繁华逐水流。安得红颜生羽翼,玉笙吹上昆崙丘。

侵湖何限竹鱼庄,棘箐丛幽径转藏。
泉韵隔花鸣罅石,竹光分雨到空床。
逸民消得称虞仲,难弟劳教誉季方。
几欲过从惭法供,湘莼采采不盈筐。
仙宫碧落太微书,遗迹依然掩故居。幢节不归天杳邈,
烟霞空锁日幽虚。不逢金简扳云洞,可惜瑶台叠藓除。
欲脱儒衣陪羽客,伤心齿发已凋疏。

令序当元日,嵩呼万寿宫。星云呈瑞色,佩带引春风。

秀挺梅枝绿,光摇烛影红。遥瞻新气象,如在五陵中。

老龙攫天来,神工郁随从。
振鬛生群峦,触颔尽虚空。
有地皆天行,是石作水用。
小龙引双须,顾盼左右纵。
裾裔互蔽亏,扃锁绝耘种。
飞锡从何来,浩劫开蒙崿。
何意摩尼珠,流光及微昪。
愧非娑竭居,邂逅备禅诵。
添香无所有,滴泉或堪供。
山王诸眷属,大小悉相奉。
藕孔不厌藏,蜜脾附滋众。
横叠拓胸蟠,旁凿袪脾痛。
刹竿昨初建,有客远来共。
容足行汗漫,置身等飞动。
玉乳试仙芽,珠果分山俸。
千峰在按膝,直若堂视弄。
两庑夹帝青,河光冷相送。
灏气吐阳厂,冷风扇阴洞。
绝壁度微柯,鸠栖谢危栋。
自云冬腊和,差苦结夏冻。
同心笑相语,兹游适秋仲。
二仪正平叶,万象足抟控。
羲辔投西腋,蟾宫隐东弄。
宿鸟乱林影,星辰忽奔迸。
呗声俄阒寂,秋虫绝喧哄。
空响何处来,使我不成梦。
披图昔神摇,俗氛苦醯瓮。
今来将早鸿,幸尔辞鞿鞚。
振衣恺风随,始觉微尘重。
乐矣莲花国,兹游更无缝。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