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词《唐宋诸贤绝妙词选》、《草堂诗余别集》、《古今词综》等都题作“离情”,而《草堂诗余别集》还注云:“一作春怀”。由此看来,这些恐均非原题,是后人据词作内容添加的;此外,“春怀”与“离情”确也概括了词作的主要内容。从词作的内容与风格来看,这首词当写于词人婚后不久,夫妻小别,李清照独居时。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开首三句,词人放眼室外,由春景落笔。但见初春时节,春风化雨,和暖怡人,大地复苏,嫩柳初长,如媚眼微开,艳梅盛开,似香腮红透,到处是一派春日融融的景象。词人前期生活虽然没有大的波折,但以其独具的才情、细腻的情感,以及对外部世界敏锐的感悟、强烈的关注,常有出人意表之想。表现在词作里,就是经常慧心独照,发人所未发,见人所未见。“暖日晴风”似还不足以表达春天到来的特征,而紧接以“柳眼梅腮”(此句历来被称为“易安奇句”),则使到来的春天更直接、更形象。李商隐在《二月二日》一诗中有“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苏轼在《水龙吟》词中描绘柳叶情状是“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看来女词人受此启发,抓住两个极具特点的事物,写出春天的生机。第三句的“已觉春心动”,从语意上看,是对春天来临总的概括,实亦是自己怀春之情已动之流露。词人游春、赏春,目睹良辰美景,必有所思,这句也暗启后二句词人所抒发的情思:“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女词人的细腻、敏感的思绪与感悟进一步强化,面对如此大好春光,自然便联想到自己独处深闺,孤栖寂寞,这与往日和丈夫赵明诚一齐把玩金石,烹茗煮酒,赏析诗文的温馨气氛形成强烈反差。一个“谁与共”,道出此刻词人内心的苦涩。紧接着词人用一个细节来进一步形容自己内心的苦涩,泪水流淌,脸庞上的香粉为之消融,心情沉重以致觉得头上戴的花钿也是沉甸甸的。
词作的下片,词人以细微的笔触,紧承上片末句,着重刻画自己具体的闺中寂寞生活。“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春暖天晴,春装初试,然而词人却足不出户,去观赏那美好的春景,却斜倚在山枕上,以致把精美的钗头凤给压坏了。“山枕”,即檀枕,因其如“凹”形,故称山枕。词人不出户观赏春景,是因怕良辰美景触引伤感之情,二是表明其心境郁闷,慵懒至极。一个“损”字,也暗示词人慵懒、无精打彩。末二句:“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愁本无形,却言“抱”,可见此愁对其来说有多“浓”,多重,更何况是“独抱”,此情更是难堪。“无好梦”,是说现实很寂寞无聊,想在梦中去寻求慰藉,但却始终无法进入梦乡,直至夜阑人静之时,仍剪弄灯花,以排遣愁怀。“犹”字写活了词人百无聊赖的情态。此外,剪弄灯火,古时妇女常藉以卜数夫君之归期。这两句写得极为细致、生动,看似毫不经意,如叙写生活本身,实是几经苦炼,没有生活经历和深厚的艺术功力是无法写就的。清词论家贺裳评这两句为“入神之句”(《皱水轩词筌》)。
漫云学佛竟何曾,且伴西邻正觉僧。莫笑酒狂刚止酒,且来灯下看传灯。
人言星近如堪摘,谁谓天高不可升。见说燧人初改火,固知将圣信多能。
海上扶桑景,清光日见君。祇愁风雨夜,西北有浮云。
拂云楼观壮南城,符竹从来选择精。地压坤方诸国重,官迁汉省左曹清。
霜严塞幕论兵略,春满农效劝火耕。王佐才高时望治,归来持橐上蓬瀛。
稽首圆通圆觉王,圆合一切救有情。圆修自性妙湛然,假以音声而说法。
众生闻音得悟解,非色非空二非尘。方便无边行法门,成就如来大圆智。
稽首巍巍观世音,證入如是秘密门。于一尘中现多身,于多刹尘现一相。
于不可说微尘劫,而救不可说众生。发起耳根真实门,不与世间相流转。
世閒声论已宣明,声无无灭有非生。生灭二谛悉圆离,六根由是皆解脱。
奇哉庆喜最多闻,不知闻性常周普。因钟而闻佛所呵,不应更立钟之事。
当知金钟不可舍,能于末劫救沈沦。茫茫六道迷昏衢,得见钟声为慧日。
悲酸恶趣忍泪中,得凭钟声超彼岸。钟声有是大福力,能越苦海如智航。
我愿一切诸众生,闻是钟声同證觉。
三年鱼雁几回过,南望思君意未磨。今夕挑灯重致语,别来离思恐犹多。
抡材自合先推毂,书最还应有颂歌。早晚乔迁何处去,岭南佳约莫教讹。
桃花落尽春水生,锦江忽作辊雷鸣。奔流欲转草堂去,大声撼动芙蓉城。
两岸回旋如走马,飞腾上下驰流星。浪花排空百丈立,银河倒泻天为倾。
一气浑噩渺无尽,乾坤不觉如浮萍。忆昔长江破巨浪,风帆乘我空中行。
身如沧海渺一粟,性命直与蛟龙争。今日江城看春涨,披襟想像神犹王。
安得呼起浣花翁,相与乘舟坐天上。
谁怜对酒长歌,颓然醉也无人见。醒来何地,小窗斜逗,月痕如线。
败纸敲空,乍寒拥絮,肠回九转。忆少年意气,无几老大,些儿事、思量遍。
自笑头颅种种,杳难追、石光飞电。功名幻想,文章鄙事,豪华虚愿。
往者何人,有才无命,公乎惭忝。羡沧浪旧侣,绿蓑青笠,钓舟轻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