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含羞整翠鬟

含羞整翠鬟,得意频相顾。雁柱十三弦,一一春莺语。
娇云容易飞,梦断知何处。深院锁黄昏,阵阵芭蕉雨。

译文与注释

译文
似娇还羞抿了抿秀发乌鬟,笑靥盈盈秋波流转频频顾盼。玉手纤指轻弹,筝声婉转欢快,琴弦飞荡回旋,似春莺传情,低语交欢。
曲终人去,宛如飞云飘逸,只留下娇柔的身影。春梦已断不知何处寻觅。庭院深深,锁住的是寂寞黄昏,还有那阵阵凄雨敲打芭蕉声。
注释
翠鬟:妇女环形发譬称鬟。翠鬟,泛称美发。
雁柱十三弦;筝有十三弦;琴柱斜排如雁斜飞,称雁柱。这里均代指古筝。

赏析

  此词以男子的口吻,写一女子弹筝的情景,并在其中渗入爱情与离愁

  上片描写从前女子在与情郎相聚时弹筝的情景。起首一句好似一个特写镜头,先画出这位女子的娇容美态。此时她仿佛坐在筝前,旁边站着一位英俊少年。在弹筝之前,她娇羞怯怯,理了理头发。“整翠鬟”三字把她内心深处一股难名状的激动感情恰当地反映出来。下面“得意频相顾”一句,是写这女子弹筝弹到高潮,她的感情已和筝声溶为一片,忘记了方才的羞怯,不时地回眸一顾,看看身旁的少年。这是用白描的手法表现演奏者与欣赏者的感情交流。

  “雁柱”二句具体地描写筝声。唐宋时筝有十三弦,每弦用一柱支撑,斜列如雁行,故称“雁柱”“一一春莺语”,系以莺语拟筝声。白居易《琵琶行》云:“间关莺语花底滑。”韦庄《菩萨蛮》云:“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似为此句所本。前一句以“雁行”比筝柱,这一句以“莺语”状筝声,无论在视觉和听觉上都给人以美感。而“十三”、“一一”两组数字,又使人觉得女子的十指在一一按动筝弦,轻拢慢捻,很有节奏。随着十指的滑动,弦上发出悦耳的曲调。在这里,词人着一“语”字,又进一步拟人化,好像这弦上发出的声音在倾诉女子的心曲。

  下片写此时两情隔绝,凄苦难禁。“娇云”二句,语本宋玉《高唐赋》,暗示他们在弹筝之后曾有一段幽会。然而好景不长,他们很快分离了。着以“容易”二字,说明他们的分离是那样的轻易、那样的迅速,其中充满了懊恼与怅恨,也充满了怜惜与怀念之情。“梦断知何处”,表明他们的欢会象阳台一梦;然而鸳魂缥缈,旧梦依稀,一觉醒来,仍被冷冷清清的氛围所笼罩。

  结尾二句,写男子深院独处,黄昏时刻,谛听着窗外的雨声。阵阵急雨,敲打芭蕉,这是男子在回忆中产生的错觉,也是他迫促烦躁心情的写照,同时又表现了孤栖时刻幽寂凄清的况味。雨声即为筝声,这样的筝声,最易触动愁绪

  这首词巧妙地运用了哀乐对比。上片充满了欢乐的气氛、明快的节奏;下片则情深调苦,表现了孤单寂寞的悲哀。以乐景反跌哀情,故哀情更为动人。词中正面描写弹筝的女子,而以英俊少年作侧面的陪衬;上片中写这男子隐约在场,下片中则写女子回忆中出现,虚实相间,错综叙写,词中的感情就不会变得单调。作者善于运用比喻,如以“雁行”比筝柱,以“莺语”拟筝声,以“娇云”状远去的弹筝女子,以雨打芭蕉喻筝中的哀音,或明比,或暗喻,都增加了词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创作背景

  此词是用男子的口吻,回忆了自己喜欢的一位女子弹筝的情景。这是代言体作品,其创作时间难以考证。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猜你喜欢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磐石 一作:盘石)
素蘤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宁作泥涂曳尾龟,难堪刍豢庙中牺。从来一臂重天下,肯以此身轻用为。

穷隐处兮窟穴自藏。与其随佞而得志兮。不若从孤竹于首阳。

妫蜼子,乃是轩辕之裔,虞鳏之孙。
混沌既死一万季,独抱大存,窃伏在草野,冥心究皇坟。
蚤逢三光五岳之气、乍分裂,天狼下地舐血流浑浑。
鹿走秦中原,蛇斗郑国门。
俎豆弃草莽,干戈欻崩奔。
妫蜼子,便欲东游渡弱水,沐发沧海朝阳盆。
又欲西行沂河汉,逾昆仑。
山横川阻,两地俱不可以往兮,归来掩户卧旦昏。
莳黍一区,注醪一樽。
妻给井臼,儿收鸡豚。
不诘曲以媚俗,不偃蹇而凌尊。
作为古文词,言高气醇温。
手提数寸管,欲发义理根。
上探孔孟心,下吊屈贾魂。
其质耀金石,其芳吐兰荪。
叩虚答有响,斫险成无痕。
陆珍杂水怪,变状弗可论。
几年兀兀不肯出,坐待真主应运九五开乾坤。
鹤书自天来,幽隐初见拔。
使者远造庐,鸡鸣起膏辖。
兴纂金匮编,尚书为给札。
奸魂泣幽冢,下恐遭诛杀。
书成一代进紫宸,鸾旗羽卫夹陛陈。
閤门导谒称小臣,麻衣不脱拜圣人。
捧函近前殿,龙颜喜回春。
敕赉内帑之金与绮段,其文织作银麒麟。
蒙恩乞还家,以奉白发亲。
戴古弁,垂长绅,自号山泽之臞民。
妫蜼子,幸际明良时无为,寂默坐老东海湄。
青丘有客钝且痴,与汝欲结同襟期。
左鼓清瑟,右吹鸣篪,作歌共祝天子寿,五风十雨,万国
赤子同熙熙。

福地真传霹雳开,仰空虚窦看崔嵬。千盘磴道穿深黑,万古仇池接往来。

颇怪洞中常见日,翻从地底一登台。耸身忽自厓间出,回首仙源怅草莱。

天地此生浮,贪名岂道流。何为儿女计,徒遣岁时忧。

取醉江花日,行歌岭树秋。向平元有约,南尽白云游。

博得荆南五裤歌,一钱囊底奈贫何。匣中犹有龙泉在,閒就巴江石上磨。

年少愁如许。叹羁栖、京华倦客,雄文难遇。广漠寒风吹觱篥,弹铗歌声太苦。

且白眼、看他词赋。单绞岑牟直入座,拼酒酣、挝碎渔阳鼓。

欹帽影,棹头去。

湖山罨画迎人住。溯空江、白云红叶,一枝柔橹。归矣家园烧笋熟,五岳胸中平否。

学闭户、读书怀古。舟过吴门频问讯,是伯鸾、德耀佣舂处。

魂若在,定相语。

有客远方来,访我衡门下。岂无一樽酒?乐此芳时暇。

好风吹晚花,绿醑粘盏斝。痛饮君莫辞,流水易衰谢。

一不轻师慢法,二遵清静仙经。三存精气养神灵。四把尘劳拂尽。五戒无明业火,六除俗礼人情。七擒猿马未安宁。八味琼浆得饮。

白雁噭噭思朔方,乌衣逐逐度河隍。河间草树色焜黄,淮西二月春悲凉。

北风惨懔日无光,洪涛簸天不可航。晨风不食百鸟藏,妖虬怒鲸连山长。

途遥日暮雨沾裳,临河欲渡愁无梁。散发狂夫何郡郎,箜篌弦绝声不扬。

侧身天地夜未央,愁燕愁粤热中肠。

何许觅丘壑,不专在山林。胸次傥萧散,市朝有幽寻。

只今谢幼舆,超然抱遐心。俯仰得佳趣,何尝日登临。

我虽非夔旷,粗亦能赏音。不用一再鼓,山高水深深。

绛纱摇影夜灯红,霜冷芙蓉小帐空。无限幽怀何处著,沈沈都付漏声中。

西园渐届清商节。疏林一声凄切。叶底潜流,枝头乍送,常向空庭纷聒。

齐姬恨结。正无限伤心,晓风残月。寥落高天,满身凉露响还歇。

故园旧曾听处,柴门闲依杖,清韵飘忽。翻入云深,传来院静,不数哀蛩啼鴂。

悲秋自说。任南陌东城,斜阳明灭。更忆闺中,鬓丝真髣髴。

妾作溪中水,水流不离石。
君心杨柳花,随风无定迹。
蟾光堪自笑,浮世懒思量。身得几时活,眼开终日忙。
千门无寿药,一镜有愁霜。早向尘埃外,光阴任短长。
镇淮楼下旌旗,晶明辉映云山阁。宸旒倚重,折冲千里,无逾秋壑。缓带轻裘,纶巾羽扇,从容筹略。使毡裘胆破,丁宁边吏,无生事,空沙漠。
二十四桥风月,称断楼、卷尽帘箔。绂麟华旦,饱吟玉蕊,款簪金药。驿骑朝驰,宝鞍卖赐,御筵宣押。更赐环促如,中书入令,作汾阳郭。

閟阁春寒写素屏,两枝如玉立亭亭。分明自注银潢水,白日天阶洗凤翎。

亭林差幸不纷更,深慰辛勤十载情。知我倾囊宜守素,任人劫饬合安贞。

碑留残卉漱芳润,庭有丛花餐落英。三径荒芜姑一整,扫除浊秽即光明。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