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词表现征人思妇的离愁别怨。
上片采用铺叙的手法。点明人物、时间、情事,追述征人当年离别的情景。“攀弱柳” 句,通过一连串的动作描写。组接成动人的离别画面,蕴含着依依难舍的深情。攀柳、折梅、上高台,这些动作均围绕“汉使离别”这一中心而层层展开。既有鲜明的人物形象。又蕴涵浓浓的离别情意。所以耐人寻味。
换头处描写思妇遥想边塞风物,“千里玉关春雪”。构成一幅富有边塞特征的辽阔苍茫的画卷,寄托着对于远方亲人的急切思念;然而“雁来人不来”,表达出失望寂寥的愁告。结末两句借助富有特征性的羌笛、明月视听意象的刻撕,消染出凄清、悲凉的情感氛围,渗透着征人思妇格外浓烈的悲。王昌龄《从军行》诗歌写道:“更吹羌笛《关山月》,无怨之意。那金闺万里愁。”温词与王诗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作品摆脱了温词绮美秫艳的一般风格,而是择用歌咏边塞题材的典型意象,通过短促刚直的句式、质朴简洁的语言。更为深切自然地抒写了征人思妇的愁怨,带来了独特的审美享受。
卫足保明哲,忘忧助欢娱。欣欣夏日永,媚我幽人庐。
皎皎云间月,濯濯风中柳。一时固云好,相看不坚久。
我昔途路中,谈笑得石友。殷勤无与比,常若接杯酒。
当其定交心,生死肯余负。一朝临小利,何者为薄厚。
平居且尚然,缓急复何有。
中丞献纳道如何,内相丝纶宠莫过。槐阁地联文石陛,杏园春满曲江波。
阴阴雨露深青琐,个个星辰湿绛河。花蕊隔箫宫漏近,柳条当户晓莺多。
中官送酒青丝络,上苑乘骢白玉珂。岂独寸心图补报,要须元首及赓歌。
太常礼乐还相问,阁老才名迥不磨。通国此时同怅望,忆公何处最委蛇。
鳌峰巨石森蓬岛,香殿微风拂御罗。延祐得贤俱第一,野人白首□林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