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宫曲·送春

问东君何处天涯。落日啼鹃,流水桃花。淡淡遥山,萋萋芳草,隐隐残霞。随柳絮吹归那答,趁游丝惹在谁家。倦理琵琶,人倚秋千,月照窗纱。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询问春天到哪里去了?落日下杜鹃鸟不住啼鸣,风吹落的桃花瓣随流水而去。远处一抹青山,芳草萋萋,隐约可见天际的残霞。大好春光,随着柳絮要被吹到哪里去?追逐着淡淡的香味粘在谁家门窗上?在这暮春的时节,往日爱弹的琵琶,现在懒得去理它。人倚在秋千架上,静静地看着月光透过窗纱。

注释

双调:宫调名,元曲常用宫调之一。蟾宫曲:曲牌名,又名“折桂令”,北曲入双调。

“问东君”句:问春之神到遥远的何处去了。东君,司春之神。指春天。

“随柳絮”二句:这是化用秦观《望海潮》“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的意境。那答,何处,哪里。

趁:追逐。

游丝:比喻淡淡的香气。

理:抚弄。琵琶:中国民族乐器。

秋千:中国古代贵族妇女的体育游戏。相传春秋齐桓公时由北方的山戎传入。

赏析

  这首曲子写暮春景色,表达了浓浓的惋春、惜春、伤春之情。全曲通篇用问答方式进行,词意转折跌宕,题为“送春”,而全篇不着一个“送”字,处处不现“春”字,纯以自然景象与人的活动罗列来加以描绘,别有一番情趣。

  “问东君何处天涯”,起得十分突兀。题为“送春”而由“天涯”着墨,构思是别致的。“东君”在《楚辞》中为日神,后指神话中的仙人东王公,或谓春神东君。此处即指春神。如是,“送春”二字不点自明。以问句开端,让“何处”复盖整支曲子,合全篇而作出回答。

  此后的五句从五个方面展示季候的变化,由小见大,探寻自然界的奥秘。“落日啼鹃”是一幅画图,写在落日的余晖中杜鹃独啼;“流水桃花”,写桃花在流水中冲涤,此中隐含桃花已行将谢去,纷乱地跌落泥尘,有一部分随流水冲去;“淡淡遥山”,写山之遥远,只在视线中留下淡淡的痕迹;“萋萋芳草”,写暮春的芳草茂盛,而且暗含“芳草有情,夕阳无语”之意,仍照应晚景;“隐隐残霞”,写残霞也只留下隐隐的身影。这五种自然景象中,有几种是相关连的,如落日与残霞,淡淡与隐隐,桃花与芳草;也有一些是单独存在的如啼鹃、流水。而季候明显的是流水中的桃花,萋萋的芳草,正因为有它们的点睛,其余部分也就受到辉映,著上了残春的色彩。“随柳絮吹归那答,趁游丝惹在谁家”是个对句,更进一步探寻“春去也”的踪迹。柳絮与游丝惯常被诗人用来表示春的存在,形象地看到春的踪影。此处用设句的方式,把主语“春”有意省略,柳絮今日吹到什么地方去了呢,游丝又惹到谁家去了呢?这两个疑问实际上是用不着回答的,柳絮与游丝自然己随春而逝了。此正是曲家巧思高明之处。

  “倦理琵琶,人倚秋千,月照窗钞”三句深化前面的形象,对“何处天涯”最后作出回答。可是这个回答又是具象的,往日爱弹的琵琶,现在倦去理它;人倚靠在秋千上想晃一下又下不了决心;只剩下月亮照在窗纱之上。这三个短句中前二者主体是人,后一句主体是月,但月已被拟人化,似乎月亮也感受到气候的变化,也变得春困夏乏起来。纵观末三句,似乎只字未提到春幕,也没照应“何处天涯”,可是整体形象却仍扣紧了主旨,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全曲通篇用问答方式进行,有的要回答,有的又不要回答,造成词意的转折跌宕,增加阅读的兴味。许多事物的描写,貌似平列,而实有关连,在连与不连之中,推动感情的进展。纯用白描手法,以最省俭的笔抓住最富于特征的事物形象呈现在纸上,有以小见大的效果。末尾三句,形有尽而意无穷,很像影视中的“定格”,给人一种回味。全篇不著一“送”字,不著一“春”字而言尽“送春”意绪。

创作背景

这首散曲明显受到文人诗词的影响,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据曲中内容和情感来看,此曲可能是贯云石晚年隐居杭州时创作的,意在表达一种无奈感。

贯云石
  贯云石(1286~1324) 元代散曲作家。字浮岑,号成斋,疏仙,酸斋。出身高昌回鹘畏吾人贵胄,祖父阿里海涯为元朝开国大将。原名小云石海涯,因父名贯只哥,即以贯为姓。自号酸斋。初因父荫袭为两淮万户府达鲁花赤,让爵于弟,北上从姚燧学。仁宗时拜翰林侍读学士、中奉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不久称疾辞官,隐于杭州一带,改名“易服”,在钱塘卖药为生,自号“芦花道人”。今人任讷将他的散曲与自号“甜斋”。
  猜你喜欢
昨闻曹两府,河上遇游仙。
驻跸钱塘后,结庵庐阜边。
焚香观御帖,洗盏酌神泉。
雁足传书日,伤心已百年。

东吴信佳地,碧溪绕青山。我居枕溪傍,卜筑亦有年。

山空乳满腹,迸出苍龙渊。馀波筑无声,下灌负郭田。

秋风粳稻香,落照孤鸿间。黄鸡与紫蟹,日满樽俎前。

酌酒燕宾友,挥毫散云烟。常谓享此乐,可以终华颠。

岂知萦世故,扰扰不得閒。侧身念吾庐,怅望情依然。

青女怀中酿雪方,雪儿为麯露为浆。
一朝雪熟飞廉醉,酘得东风一夜狂。
宝历祥开飞练上,青冥万里光。石城形胜,秦淮风景,威凤来翔。腊余春色早,兆钓璜、贤佐兴王。对熙旦,正格天同德,全魏分疆。
荧煌。五云深处,化钧独运斗魁旁。绣裳龙尾,千官师表,万事平章。景钟文瑞世,醉尚方、难老金浆。庆垂芳。看云屏间坐,象笏堆床。

苟欲娱耳目,快心乐腹肠。我躬不悦欢,安能虑死亡。

六里菁何深,千章树如荠。俯听秋蝉鸣,翻在幽涧底。

涧水何湔湔,谷兰香蘼蘼。不见采芳人,谁为枕流子。

日暮心悠哉,临风聊徙倚。

君是东海人,却爱吴阊土。抱得照乘珠,一朝归合浦。

此珠煜煜光欲然,掌上谁能不见怜。来从老蚌无双美,把向明蟾一对圆。

银灯膏火千门动,上元夫人亲抱送。他年拂拭向秦廷,十五连城玉争重。

菜畦深处短墙西,中有茅亭客未知。
天许病身全得懒,日烘春困恰如痴。
壁间花影帘休隔,案上书篇燕莫窥。
更语东风轻过生,老夫假寐一些时。

自泻金波满玉盘,使君沈醉不为难。新驮二七如花女,又向春风一笑看。

草堂细雨茶烟迟,远来客子爱吟诗。一朝变化悟是主,悟到无形偏有为。

天设织机夺众巧,扶桑茧缫五色丝。金茎甘露浮清气,半空吸彻了仙味。

但爽词人藜藿肠,汉家仙基竟入魏。太白少陵两诗豪,探奇不尽登临费。

暗谷顿使魑魅藏,阴崖宁无神明卫。苦心须求格调工,寄兴莫与凡流同。

峨眉峰头弄片月,羊肠路口追长风。平顺却难险巇易,含毫垂首沈思中。

圣代无媒自萧散,杖挂百钱步可缓。出门游眺欲忘归,天际好山青不断。

雪后原野空,风高弓矢劲。岁时有阴杀,自古顺天令。

跃马径丰草,呼鹰下空夐。烈火生鼻端,割鲜矧馀兴。

此亦壮夫乐,不与儿女并。苦无枚叔辨,试起夫子病。

天收海雾拥朱轮,习习微风起细尘。数朵芙蓉天外落,虹螺山翠笑迎人。

雨后清寒满袖风,雁声南去暮云浓。秋来杞菊能多少,欲助盘餐自不供。

钟阜相催何汲汲。猿鹤休惊,却上襄阳驿。袖拂岘山碑藓碧。

凄凉泪眼今犹昔。

勋业正须年少日。楚雨湘云,囊锦都收拾。只恐绿闺春寂寂。

孤鸾背月鲛绡湿。

有夏多罪,殷人涂炭。四海倒悬,十室思乱。自天命我,歼凶殄难。

既跃乃飞,言登天汉。爰享爰格,福禄攸赞。

画藻雕山金碧彩,鸳鸯叠翠眠晴霭。编珠影里醉春庭,
团红片下攒歌黛。革咽丝烦欢不改,缴绛垂缇忽如晦。
活花起舞夜春来,蜡焰煌煌天日在。雪暖瑶杯凤髓融,
红拖象箸猩唇细。空中汉转星移盖,火城拥出随朝会。
车如雷兮马如龙,鬼神辟易不敢害。冠峨剑重锵环珮,
步入天门相真宰。开口长为爵禄筌,回眸便是公卿罪。
珍珠索得龙宫贫,膏腴刮下苍生背。九野干戈指著心,
威福满拳犹未快。我闻周公贵为天子弟,富有半四海,
蔑有骄奢贻后悔。红锦障收,珊瑚树碎,至今笑石崇王恺。

新愁白发三千丈,旧梦黄垆二十年。今日凄凉重过此,湖云如絮柳如烟。

彻骨五更风。吹聚霜浓。寒帷更觉冷重重。瘦竹声声敲不住,涛涌虬松。

淡日忽朦胧。烟雾轻笼。封姨暗暗弄神通。想是欲传梅信息,特地寻侬。

风雨冥冥白日沉,孤舟无赖繫枫林。浮云不逐湘流散,芳杜空伤楚岸深。

安得横戈穿虎窟,且从高浪听龙吟。江潭渺渺魂何在,欲问巫阳泪不襟。

三秋陌上早霜飞,羽猎平田浅草齐。
锦背苍鹰初出按,五花骢马喂来肥。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