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曲子写暮春景色,表达了浓浓的惋春、惜春、伤春之情。全曲通篇用问答方式进行,词意转折跌宕,题为“送春”,而全篇不着一个“送”字,处处不现“春”字,纯以自然景象与人的活动罗列来加以描绘,别有一番情趣。
“问东君何处天涯”,起得十分突兀。题为“送春”而由“天涯”着墨,构思是别致的。“东君”在《楚辞》中为日神,后指神话中的仙人东王公,或谓春神东君。此处即指春神。如是,“送春”二字不点自明。以问句开端,让“何处”复盖整支曲子,合全篇而作出回答。
此后的五句从五个方面展示季候的变化,由小见大,探寻自然界的奥秘。“落日啼鹃”是一幅画图,写在落日的余晖中杜鹃独啼;“流水桃花”,写桃花在流水中冲涤,此中隐含桃花已行将谢去,纷乱地跌落泥尘,有一部分随流水冲去;“淡淡遥山”,写山之遥远,只在视线中留下淡淡的痕迹;“萋萋芳草”,写暮春的芳草茂盛,而且暗含“芳草有情,夕阳无语”之意,仍照应晚景;“隐隐残霞”,写残霞也只留下隐隐的身影。这五种自然景象中,有几种是相关连的,如落日与残霞,淡淡与隐隐,桃花与芳草;也有一些是单独存在的如啼鹃、流水。而季候明显的是流水中的桃花,萋萋的芳草,正因为有它们的点睛,其余部分也就受到辉映,著上了残春的色彩。“随柳絮吹归那答,趁游丝惹在谁家”是个对句,更进一步探寻“春去也”的踪迹。柳絮与游丝惯常被诗人用来表示春的存在,形象地看到春的踪影。此处用设句的方式,把主语“春”有意省略,柳絮今日吹到什么地方去了呢,游丝又惹到谁家去了呢?这两个疑问实际上是用不着回答的,柳絮与游丝自然己随春而逝了。此正是曲家巧思高明之处。
“倦理琵琶,人倚秋千,月照窗钞”三句深化前面的形象,对“何处天涯”最后作出回答。可是这个回答又是具象的,往日爱弹的琵琶,现在倦去理它;人倚靠在秋千上想晃一下又下不了决心;只剩下月亮照在窗纱之上。这三个短句中前二者主体是人,后一句主体是月,但月已被拟人化,似乎月亮也感受到气候的变化,也变得春困夏乏起来。纵观末三句,似乎只字未提到春幕,也没照应“何处天涯”,可是整体形象却仍扣紧了主旨,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全曲通篇用问答方式进行,有的要回答,有的又不要回答,造成词意的转折跌宕,增加阅读的兴味。许多事物的描写,貌似平列,而实有关连,在连与不连之中,推动感情的进展。纯用白描手法,以最省俭的笔抓住最富于特征的事物形象呈现在纸上,有以小见大的效果。末尾三句,形有尽而意无穷,很像影视中的“定格”,给人一种回味。全篇不著一“送”字,不著一“春”字而言尽“送春”意绪。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慎也投荒今五年,朅来卧病左足偏。临床伏枕与子别,心断神伤魂黯然。
忆昔去国行戍边,吊影累累入瘴烟。永昌试问在何处,都门相违万三千。
虎豹昼横林箐侧,魑魅夕度关山颠。肝肠欲绝陇头水,梦寐忽到夜郎天。
肉黄皮皱形半脱,喜一见子日周旋。除馆西河客乐土,倾壶北道宾初筵。
悲歌慷慨悲壮士,风流儒雅追先贤。解鞍青华洞,褰裳碧玉泉。
抽子琼敷藻,枉我瑶华萹。衰迟远寻留药价,寂寞时共买山钱。
同手意气同兄弟,异乡会合情尤异。贫鐜岂叹云雨翻,急难实在风波地。
昂昂严夫子,矫矫人中龙。长才抱经济,大雅含舂容。
叩之清庙絙朱瑟,悬之东序铿金镛。我今甘心憔悴穷山中,子亦胡为淹留簿书丛。
朱轮五马人马贵,青翰双鱼海若宫。七泽霜风鸣五两,白蘋丹枫渺予望。
分手遥指大江西,愁心巳挂匡庐上。严夫子,交谊非凡流,往时倾盖今回头。
子行高步隘九州,我病崔隤思一丘。水蛩草駏那忍弃,云鹏篱鴳难相求。
待子功成采药去,期子共结逍遥游。
文皇在御升平日,上苑宸游驾频出。仗中乐部五千人,能唱新声谁第一?
燕国佳人号顺时,姿容歌舞总能奇。中官奉旨时宣唤,立马门前催画眉。
建章宫里长生殿,芍药初开敕张宴。龙笙罢奏凤弦停,共听娇喉一莺啭。
遏云妙响发朱唇,不让开元许永新。绣陛花惊飘艳雪,文梁风动委芳尘。
翰林才子山东李,每进新词蒙上喜。当筵按罢谢天恩,捧赐缠头蜀都绮。
晚出银台酒未销,侯家主第强相邀。宝钗珠袖尊前赏,占断春风夜复朝。
回头乐事浮云改,瘗玉埋香今几载。世间遗谱竟谁传,弟子犹怜一人在。
曾记《霓裳》学得成,朝元队里艺初呈。九天声落千人听,丹凤楼前月正明。
狭邪贵客回车马,不信芳名在师下。风尘一旦禁城荒,谁是花前听歌者。
从此飘零出教坊,远辞京国客殊方。闭门春尽无人问,白发青裙不理妆。
相逢为把双蛾蹙,《水调》、《梁州》歌续续。江南年少未曾闻,元是当时供奉曲。
朝使今年海上归,繁华休说乱来非。梨园散尽宫槐落,天子愁多内宴稀。
始知欢乐生忧患,恨杀韩休老无谏。伤心不见昔人歌,汾水秋风有飞雁。
此日西园把一卮,感时怀旧尽成悲。含情欲为秋娘赋,愧我才非杜牧之。
寒藤阴壑悬风霜,刳皮捣骨收溪光。银汉半边秋月白,璚台一幅春云香。
青旗翠纛湘潭竹,宝刀纤纤破寒玉。束来十二碧琅玕,凤骨凝香冷盈掬。
吁嗟造化由天功,乃知制作归良工。胶漆投情作鸾偶,卷舒怀袖生清风。
清风飘飘可人意,忽觉声名满天地。南州溽暑恩爱多,只恐凉飙入庭树。
太行南接黄河岸,一片帆开古汴州。欲去空劳亲串望,将归翻使弟兄愁。
乱云碛里驱羸马,落日城边拥敝裘。叹息故园多难后,洪涛又报决商丘。
一帘葵锦烂晴霞,五色丝虹映臂纱。玄药自消头上雪,绛榴谁插鬓边花。
茶烹石鼎从施消,诗写蛮笺学破邪。不是西山黄石叟,难寻东老地仙家。
忆昔侍金銮,顾瞻龙尾道。今日登高冈,彷佛梦中到。
衲被蒙头宿火红,雪寒愁听上方钟。开门忽怪山为海,万叠银涛露一峰。
莫以清曹乐,当分圣主忧。升沈归一视,功罪属千秋。
指日趋青琐,朝天念白头。他时登将相,不必计恩仇。
谢庭幽种托根殊,似此孤标绝世无。素质宜陈青玉案,东风初启碧纱幮。
萧骚帝子三闾赋,零落王孙九畹图。一自江皋遗佩后,年年烟雨怨啼鸪。
看花作画亦精神,传得双钩楚泽春。燕尾鱼魫差后乘,光风霁月认前身。
交从至淡方称契,品到无瑕始见真。裁我瑶笺惭报语,不教青眼误埃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