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子·梅州送春时得辇下故人三月几望书

近黄昏、悄无风雨,蛮春安稳归了。悤悤染柳熏桃过,赢得锦笺悽调。休重恼。问百五韶光,酝造愁多少。新颦旧笑。有拆绣池台,迷林莺燕,装缀半残稿。

流波语,飘送红英最好。西园沈恨先扫。天涯别有凭阑意,除是杜鹃能道归太早。何不待倚帘,人共东风老。消凝满抱。恁秉烛呼尊,绿成阴矣,谁与玉山倒。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接近黄昏时四处静悄悄的没有风雨,南疆的春天就这样安稳地过去了。春风匆匆吹过,染绿了柳树,熏红了桃花,如今却只剩下精美的笺纸上凄清的送春词调了。不要再烦恼了,试问那寒食的春光,酿造了多少惜春的愁绪呀?新近送春的愁眉与旧日迎春的欢笑形成强烈的对照。尚留有撤去锦绣风光的池台,在风光已改的林中迷路的莺燕,正可以点缀这半已残缺的书稿。

流淌的水波如泣如诉,用来飘送落花最合适了。先扫尽西园里那些一去不返的落花所倾注的刻骨怨恨吧。还有那些凭阑远眺时所产生的种种悲愁意绪,也唯有春末啼血的杜鹃才能倾诉。回去得太早了,为什么不等待倚帘赏春光的人同这春日东风一起老去呢?满怀都是凝神销魂的悲情。任凭怎样持烛呼酒,终究都要面对繁花落尽,绿叶成荫的现实,有谁能与我同醉同倾呢?

注释

梅州送春二句:此词作于光绪二十九年癸卯(1903)春末,作者时年四十七岁。与前面的《烛影摇红·晚春过黄公度人境庐话旧》,同作于梅州。送春,送春光离去,告别春天的意思。辇下,帝辇之下,指京城。望,望日,农历每月十五。

蛮春:南方的春天。旧时南方边地称南蛮。

染柳熏桃:指春风染绿了柳树,熏红了桃花。用毛际可《减字木兰花》“谁扣帘栊,小试熏桃染柳风”词意。

锦笺凄调:用高明《寄月彦明省郎》“词客锦笺题水调诗意。锦笺,精美的笺纸。凄调,凄凉的词调。

问百五韶光二句:到了寒食节,春天就将结束了,所以会产生无数伤春愁绪。百五,寒食日,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韶光,春光。即如童轩《寒食漫兴》道:“韶光大半转头空。一百五日寒食节,二十四番花信风。”

有拆绣池台三句:形容残景与残稿同病相怜,相映成悲。拆绣,拆下锦绣,形容群芳凋零,美景不再。迷林,因林中旧景改变而迷路。残稿,残缺不全的文稿。

流波语:形容水波流淌的声音如同语音。

西园沉恨先扫:化用苏轼《水龙吟》“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词。

天涯别有凭栏意二句:凭阑意,用柳永《凤栖梧》“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与辛弃疾《摸鱼儿》“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词意,指身处乱世中的僻远边地,凭阑远眺时所产生的种种忧国、怀乡、伤春、怀人的意绪。

倚帘人:指时常倚帘赏春光的人。

秉烛呼尊:持烛照明,呼酒浇愁。尊,酒樽。

绿成阴矣二句:化用杜牧《叹花》“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与令狐楚“三月唯残一日春,玉山倾倒白鸥驯。不辞便学山公醉,花下无人作主人”诗意。表示花已落尽,难再寻同醉的知音了。绿成阴,绿叶成是夏季来临、花落结子的标志。玉山倾,醉倒。玉山,对人身体的美称。《晋书·裴楷传》称裴楷风神高迈俊赏,宛如玉山,光彩照人。

赏析

  此词选自《彊村语业》卷一,通过对送春情景的描述,寄托对如暮春般飘零衰弱的时局、身世的担忧,以及对寄书故人的思念。类似题材与寓意在诗词中颇为常见,而此词的特色在于用沉稳、畅健的笔调来表达意绪,形成一种沧桑感。只因这种种寥落、孤寂、凄清的意绪由来已久,才能以司空见惯的沉稳心态来应对、排解。换言之,这种沉稳也正意味种种意绪忧结已深,刻骨铭心了。即如辛弃疾《丑奴儿》所言:“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起句已营造出与通常送春词不同的平静沉稳氛围,似乎春天与白昼在无风无雨的平静中安安稳稳地就过去了。以下三句则是在平稳的掩盖下。暗暗透出种种深层的不安,春风“匆匆染柳熏桃过”,似乎无声无息就飘逝了。而期间被略去的,是其成就又摧折桃柳繁华的过程,正是这种被隐藏的起伏跌宕,暗自酝造愁多少,流露在锦笺凄调中,体现在旧笑新颦中,残留在拆绣池台中。莺燕会在林中迷路,也正因连它们也不能适应周围景色发生了如此迅速的盛衰变化,而书稿半已残缺,则表明这凄调已不知写了几年,春去之痛已不知经历几回了。曾经轰轰烈烈,最终却去不留痕,就更显得可悲可叹。春是如此,变法、国运、青春友情就更是如此了。

  眼看着不安就要涌出,故换头二句不得不以加倍的沉稳来控制。落花随水流去,本是哀景,而作者偏说好,只因带去了西园的落花,正免得人睹物伤怀,也算是带去伤春恨了。这种兼有乐观与回避性质的宽慰与“却道天凉好个秋”何其相似!此后再接再厉——那涵盖种种愁绪的凭栏意,欲说还休,且交付给杜鹃去说吧。至于人,又何妨在东风中伴随着春光悄悄地度过年华呢?然而,出去归来都注视着这令人销魂的落花残春,满怀的愁绪终是难消,故最终决定要借酒醉摆脱愁绪。而此时已是春尽夏至,绿树成荫了——作者春愁持续的时间之长可见,消愁的种种尝试都为徒劳也可知。末道:“谁与玉山倒?”则表明连戒酒避愁的尝试也要失败了,只因能与共醉的知音人实在难寻啊。

1857.7.21-1931.11.22,原名朱孝臧,字藿生,一字古微,一作古薇,号沤尹,又号彊村,浙江吴兴人。光绪九年(1883)进士,官至礼部右侍郎,因病假归作上海寓公。工倚声,为晚清四大词家之一,著作丰富。书法合颜、柳于一炉;写人物、梅花多饶逸趣。卒年七十五。著有《彊村词》。
  猜你喜欢
塞上如今无战尘,汉家公主出和亲。邑司犹属宗卿寺,
册号还同虏帐人。九姓旗幡先引路,一生衣服尽随身。
毡城南望无回日,空见沙蓬水柳春。
秋风怨别情,江守上西城。竹署寒流浅,琴窗宿雨晴。
治书招远意,知共楚狂行。
花公莫爱,四时俱好是长春。
曲径深丛枝袅袅。晕粉揉绵,破蕊烘清晓。十二番开寒最好。此花不惜春归早。
青女飞来红翠少。特地芳菲,绝艳惊衰草。只殢东风终甚了。久长欲伴姮娥老。
春色,春色,依旧青门紫陌。日斜柳暗花嫣,
醉卧春色少年。年少,年少,行乐直须及早。
明月,明月,照得离人愁绝。更深影入空床,
不道帷屏夜长。长夜,长夜,梦到庭花阴下。
南浦,南浦,翠鬟离人何处。当时携手高楼,
依旧楼前水流。流水,流水,中有伤心双泪。

欧生诚楚人,但识庐山高,庐山之高犹可计寻丈。

若夫泰山,仰视恍惚,吾不知其尚计青天之下乎,其已直出青天上?

我欲仿拟试作《泰山高》,但恐培塿之见未能测识高大,笔底难具状。

扶舆磅礴元气钟,突兀半遮天地东。南衡北恒西泰华,俯视伛偻谁争雄?

人寰茫昧乍隐见,雷雨初解开鸿蒙。绣壁丹梯,烟霏霭䨴。

海日初涌,照耀苍翠。平麓远抱沧海湾,日观正与扶桑对。

听涛声之下泻,知百川之东会。天门石扇,豁然中开。

幽崖邃谷,襞积隐埋。中有逐世之流,龟潜雌伏,餐霞吸秀于其间,往往怪谲多仙才。

上有百丈之飞湍,悬空络石穿云而直下,其源疑自青天来。

岩头肤寸出烟雾,须臾滂沱遍九垓。古来登封,七十二主。

后来相效,纷纷如雨。玉检金函无不为,只今埋没知何许?

但见白云犹复起封中,断碑无字天外日月磨刚风。

飞尘过眼倏超忽,飘荡岂复有遗踪。天空翠华远,落日辞千峰。

鲁郊获麟,岐阳会凤。明堂既毁,闷宫兴颂。宣尼曳杖,逍遥一去不复来,幽泉呜咽而含悲,群峦拱揖如相送。

俯仰宇宙,千载相望。堕山乔岳,尚被其光。峻极配天,无敢颉颃。

嗟予瞻眺门墙外,何能彷佛窥室堂?也来攀附摄遗迹,三千之下,不知亦许再拜占末行。

吁嗟乎,泰山之高,其高不可极,半壁回首,此身不觉已计东斗傍。

炎炎酷暑日偏长,馋吻常思累百觞。封寄琼醅虽甚美,一瓮何以润枯肠。

古岩灵迹异,故故兀吟鞍。
石溜溅棋湿,松风冱笛寒。
露华僧衲重,曙色佛灯残。
白社开何日,谈经上石坛。

华林园中宴初设,彦回琵琶称第一。清歌沈季琴王郎,三公解事惟拍张。

尚书尚书技偏乏,稽首臣须用臣法。臣今有法臣知书,当时封禅推相如。

帝日休哉盛德事,琵琶声停拍声止。一代风流比谢安,插簪散髻解朝冠。

王郎何似吴兴守,力饮不肯解玺绶。

回首人间一梦凉,老来功课只焚香。好花供养如天女,斗室回旋即道场。

归宿未忘水香地,飘零愁注汉宫方。博山寸寸灰难爇,终古空存是愿王。

红尘著脚双鬓斑,折腰五斗真作难。巾车一去不复还,归卧柴桑紫翠间。

东篱悠然见南山,欲辩忘言心自闲。

绕臂长生缕,无非柘馆丝。
还因袗絺绤,深念葛覃诗。
故国例卜宅,他乡多惜居。
短长三万日,何处是吾庐。

小径迂回草欲迷,村居如在瀼东西。为煎新茗频敲火,自扫残花恐污泥。

白首十年吴下客,伤心千古越来溪。群贤何日能相顾,重为湖山一品题。

公子翩翩也自佳,从人写竹写幽怀。只今有酒谁浇笔,能使清风到小斋。

闻道浮家历上塘,寒山钟接洞庭霜。是中佳句知多少,傥有书来幸不忘。

茫茫左蠡去帆齐,吴楚东南望转迷。落日一丸平野尽,寒云四面大湖低。

江潮断绝蛟鼍失,风叶纤疏雁鹜栖。此地自来??满,时清万古息征鼙。

月姊搔头雪色琼,碧丛高插细香生。夜深不用银缸照,山霭濛濛月自明。

十顷渌波净,荷花相间香。平铺轻浪暖,并送小亭凉。

蛤蜊缘堤堰,鸬鹚晾石梁。论园如买夏,何必减沧浪。

竹园数亩石城西,角里先生此卜栖。白叶箕传欢有子,素丝琴断久无妻。

眼前陵谷看如幻,笔底云山路不迷。朝市似容高卧稳,故令门巷草萋萋。

小庭无过客,阒寂画帘垂。细雨花朝近,晴光社日迟。

蛛丝横屋角,蝶粉满芳枝。自起翻书帙,墙西日又移。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