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抒写闺中怀人的小词。此词上阕写户外:雨后斜阳照着枝上残花,游蜂窃得花香,飞进蜂窝酿蜜。下阕写户内:闺房之内,悄无一人,只见窗外春风掠过,竹影斑驳映地,香炉内的水沉香料,整天吐着轻微的氤氲。此词通体停匀,轻重平衡,尤以两结轻灵蕴藉,如一足亭亭玉立,饶有无穷情致。
上片写屋外景物。这是一个暮春的傍晚,一场春雨刚过,枝头的几朵残红被雨水沾湿了,还没有随风飞散凋落;一带疏篱,透过了星星点点的斜晖。“残红”点明春暮,“斜晖”点明日暮。春残、日幕,再加上暂留枝头的残红、转瞬即逝的斜晖,这一切物象,对于一个在怀人的寂寞期待中消逝着青春岁月的闺中人,自会引起很深的怅触。
上两句写静物,接下来一句转写活动中的事物:“游蜂酿蜜窃香归。”游蜂采花酿蜜,本身就标志着春天的活泼生机和散发着欢乐的青春气息,它在傍晚时分窃香满载而归,更标志着春天的收获和美好的归宿。这对于向往着青春欢乐的女主人公来说,又是一种撩拨和刺激。“窃香”二字,还包蕴着某种爱情上的暗示。如果说,前两句是用春残、日暮的景象正面烘托,那么这一句便是用富于活力的物象反面衬托。手法不同,目的却是一致的。
“金屋无人风竹乱,衣篝尽日水沉微。”从屋外过渡到屋内。“金屋”暗用金屋藏娇的典故,暗示女主人公的身份可能是贵家姬妾一流。傍晚时分,整个屋宇庭院,空寂无人,唯见微风起处,竹影参差摇曳。这静中之动,越发衬托出了金屋的静悄与寂寞。屋子里面,燃着沉水香的熏笼,因为已经熏燃了一整天,只剩下了一丝丝似有若无的香烟。这景象,透出了金屋永日的寂静和女主人公意绪的索寞无聊。“乱”字,“微”字,还让人联想到女主人公心情的不宁和思绪的涩滞。
前面五句,从屋外到屋内,通过层层铺叙渲染,已经创造出一个充满寂寞无聊、空虚怅惘气氛的环境,困居金屋的女主人公的伤春意绪也隐然可触,结句势必要归结到女主人公身上,而且似乎必用重笔方能有力地收住。但出乎意料的是,作者在这里并没有直接让女主人公出现,只用作者的口吻侧面虚点,还采用了“一春须有忆人时”这种带有猜度意味的轻软笔意,仿佛说:处在这样空寂的环境里,金屋中人在整个春天总该会有怀人的时候吧。明明是必然会有,却故意用或然的口吻;重意轻点,内容与形式似乎不协调,却反而更加让人感觉到这轻点所蕴含的感情容量。微婉含蓄的表达方式在这里得到了重笔直抒所不能得到的效果。这一收束,与前面的含蓄笔法也构成了和谐的统一。
这首词情景相分,又交融无间。表达上文从字顺,选用意象清丽流畅。下片写人情,亦从自然中流露,不显伤感、不表怨怒,一气呵成。
孤标向背从地,枝头各自精彩。堂堂妙用纵横,谁识笔根所在。
绣衣使者凛霜威,方丈仙人旧羽仪。别去十年真一梦,书来万里寄相思。
如何绿石涵风面,化作青铜溜雨枝。却送新诗报嘉惠,偷儿当不要新诗。
愁思天涯九日晴,凭高闲望夕阳明。天清万丈秋潭影,风急三关落木声。
双阙参差连御苑,乱山合沓入边城。悬军绝幕思飞将,闻道河西已厌兵。
人生天地间,驰马历大块。行乐须及时,流光逝难再。
役役功名羁,历历山水迈。伟哉东南区,奇险闽粤最。
车书四海同,风气一岭界。肩舆度层霄,手棹下急濑。
四山抱回流,环合如束带。玉井莲叶飘,仰高天作盖。
倏驰丹峰前,却在紫岭背。微云间烟霞,疏雨洒松桧。
深林樵牧归,落日山鬼会。雪瀑挂冰帘,林风响天籁。
石梯驾仙岩,往往遗骨在。瑶草石上生,丹药市中卖。
巍巍考亭祠,过客祠下拜。溪水自成文,上接洙泗派。
唤渡云门僧,貌古清可爱。手把青松枝,趺坐溪石罅。
悬崖虹栈危,插竹渔网晒。山高人蚁旋,下视舟一芥。
轻舫类飞鳅,宛转乱石隘。峥嵘龙角尖,磊砢鼋首癞。
槎牙激颓波,出没如水怪。万古槌地雷,三峡泻泙湃。
峰峦争送迎,奔走万马快。箭过耳生风,开口不暇咳。
峭壁起冲流,恍若巨鳌戴。山有旧题名,岁久字刻坏。
岂无姓名存,彷佛年月载。览此前人踪,徒为后人慨。
天气易寒暄,光阴倏明晦。浩荡三日程,应接千万态。
会登天柱峰,一览宇宙大。少吐胸中豪,神游八方外。
题诗赠山灵,清气留胜概。
山鸡爱羽毛,饮啄琪树间。照影寒潭静,翔集落花闲。
记儿时午日最清妍,榴花映蒲觞。况行吟泽畔,遗风未沫,楚是吾乡。
更喜辰沅避寇,云水日徜徉。纫秋兰为佩,寄我思长。
三十馀年回首,问洞庭何似,几历沧桑。送纷纷过客,扰攘闹湖湘。
祗骚魂好修不改,谅高驰天外尚翱翔。吾衰矣,此身未死,此意仍狂。
此日相逢,文选楼头,琼花榭边。有累朝丽句,旧传邺架,一枝仙蕊,独种蓝田。
诗正而葩,玉温而栗,幻作髯之绝妙篇。人还羡,读元龙湖海,百尺高搴。
风流绝处能传。看写向乌丝字字妍。见红牙度者,又名玉树,绿腰谱了,不让金荃。
多少才人,百千声调,屈指能争几个先。云郎道,是儿家捧砚,染作云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