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寒江上有怀 / 早寒有怀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孤帆 一作:归帆)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树叶飘落大雁飞向南方,北风萧瑟江上分外寒冷。
我家就在弯曲的襄水边,远隔楚地天地云海茫茫。
思乡的眼泪在异乡流尽,遥看天边的归来孤帆。
风烟迷离渡口又在何处,茫茫江水在夕阳下荡漾。
注释
木落:树木的叶子落下来。雁南度:大雁南飞。南:一作“初”。
襄(xiāng)水曲(qū):在汉水的转弯处。襄水,汉水流经襄阳(今属湖北)境内的一段。曲,江水曲折转弯处,即河湾。襄:一作“湘”,又作“江”。曲:一作“上”。
楚云端:长江中游一带云的尽头。云:一作“山”。
乡泪客中尽:思乡眼泪已流尽,客旅生活无比辛酸。
孤:一作“归”。
天际:天边。一作“天外”。
迷津:迷失道路。津,渡口。
平海:宽广平静的江水。
漫漫:水广大貌。

鉴赏

  这是一首抒情诗。根据诗的内容来看,大约是作者漫游长江下游时的作品。当时正是秋季、天却相当寒冷。睹物伤情,不免想到故乡,引起了思乡之泪。再加以当时作者奔走于长江下游各地,既为隐士,而又想求官;既羡慕田园生活,而又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因而此诗流露的感情是相当复杂的。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第一联是说,树叶飘落,大雁飞向南方,北风萧瑟,因而江上分外寒冷。第一联是写景。作者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的事物,点名季节。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但是单说秋,还不能表现出“寒”,作者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自然使人觉得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

  落木萧萧,鸿雁南翔,北风呼啸,天气寒冷活画出一幅深秋景象。处身于这种环境之中很容易引起悲哀的情绪,这是一种“兴”起的手法,作者面对眼前景物,思乡之情,不免油然而生。

  这是一种“兴”起的手法,诗很自然地进入第二联。作者面对眼前景物,思乡之情,不免油然而生。“襄水”,亦即“襄河”。汉水在襄阳一带水流曲折,所以作者以“曲”概括之。“遥隔”两字,不仅表明了远,而且表明了两地隔绝,不能归去。这个“隔”字,已透露出思乡之情。作者家住襄阳,古属楚国,故诗中称“楚云端”,既能表现出地势之高(与长江下游相比),又能表现出仰望之情,可望而不可即,也能透露出思乡的情绪。“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看来句意平淡,但细细咀嚼,是很能体味到作者炼句之妙、造意之苦的。

  如果说第二联只是透露一些思乡的消息,带有含蓄的意味,而又未点明;那么第三联的“乡泪客中尽”,不仅点明了乡思,而且把这种感情一泄无余了。不仅自己思乡,而且家人也在盼望着自己归去,遥望着天际的归帆。家人的想望,自然是假托之词,然而思乡的感情,抒发得更为强烈了。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津:渡口。平海:至水面平阔,古时也称江为海。最后两句是说,风烟迷失了去渡口的道路,茫茫的江水在夕阳下荡漾。

  “迷津欲有问”,是用《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长沮、桀溺是隐者,而孔子则是积极想从政的人。长沮、桀溺不说渡口的所在,反而嘲讽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了孔子的一番慨叹。双方是隐居和从政的冲突。如今孟浩然奔走于东南各地,(最后还到长安应进士举),境况颇与孔子相似,瞻念前途渺茫,故以“平海夕漫漫”作结。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这种景色,完全烘托出作者迷茫的心情。

  这首诗二、三两联都是自然成对,毫无斧凿痕迹。第二联两句都是指襄阳的地位,信手拈来,就地成对,极为自然。第三联“乡泪”是情,“归帆”是景,以情对景,扣合自然,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最后又以景作结,把思归的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绪都寄寓在这迷茫的黄昏江景中了。

创作背景

  公元727年孟浩然曾(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到长江下游漫游过一次,公元729年(开元十七年)至733年(开元二十一年)孟浩然再到吴越漫游。这首诗当作于漫游长江下游时期的一个秋天。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猜你喜欢
圆月出高城,苍苍照水营。江中正吹笛,楼上又无更。
洛下仍传箭,关西欲进兵。谁知五湖外,诸将但争名。
万里桥头独越吟,知凭文字写愁心。
细侯风韵兼前事,不止为舟也作霖。

道路传闻日,惊嗟尚复疑。疾因勤学得,命不与人期。

贾谊年伤少,相如恨见迟。向来公辅器,看取李家知。

酴醾忽尽花,春与夏交加。
顷刻当千日,风流能几家。
香丛迷粉蝶,曲蔓走青蛇。
火急要清赏,可人归未邪。
翠簟初清暑半销,撇帘松韵送轻飙。莎庭露永琴书润,
山郭月明砧杵遥。傍砌绿苔露蟋蟀,绕檐红树织蟏蛸。
不须更作悲秋赋,王粲辞家鬓已凋。

东家乞蚕种,西家乞柔桑。桑蚕尚未得,许欢制衣裳。

霏微芳润浥霓旌,历落彤墀散履声。
暝色浮烟迷左掖,碧云将雨近西清。
柳垂青琐千丝重,水落银桥万玉鸣。
沾洒不辞袍袖湿,天街尘净马蹄轻。

宝镜碧空才展。玉指银盘新盥。孤影落清波,欲把广寒抟转。

休叹。休叹。人与嫦娥不远。

燕支山下几回春,坐使蛾眉误此身。二八汉宫含笑入,一时红粉更无人。

兹地屡经行,孤亭坐寥阔。今来悚具瞻,画栋映轇轕。

久闻玉川史,新表石湖嶭。缅怀文穆公,弗剪越城茇。

穹庐受书争,劲气凛莫敚。岷峨开府议,高标藐谁剟。

阜陵借褒贲,益国推挺拔。天镜阁澄泓,玉雪坡达蘖。

甫辞狼胡疐,尚说虎须捋。因人地逾重,怀古心尤渴。

岁事荐蘋蘩,登庸绍衣钵。乡里重衣冠,邦君事袒割。

君功已奏成,我冗敢辞拨。方愁积潦深,忽见阴霾豁。

天公如有待,我兴其可阏。舟借花边维,道屏松下喝。

未获从骏奔,犹幸瞻屦?。山僧具袈娑,田笠杂缁撮。

展席俯清泠,开园撷芳辣。野坐厕渔樵,丛谈参毳褐。

呦鹿杳不闻,游鯈滢堪掇。盟与沙鸥亲,吟免山禅聒。

陈迹俯颓垣,流芳仰先达。五湖胜全供,三峡恐始脱。

帆影远若凝,波光澹如醊。石梁卧湖心,浮屠见林末。

高歌和沧浪,清梦渺黄闼。倡酬忘诠次,今古藉囊括。

归帆指西日,天际云一抹。

后时自许甘丘壑,前席将无问鬼神。浮世虚名非得已,出山小草却悲人。

别时笑语虚吹断,会处迷离梦写真。四十馀年一回首,乾旋坤转有冬春。

戒杀当知有数端,闻声见死敢加餐。居家自作专因我,虽美还应下箸难。

繁总近何如,君才必有馀。身欢步兵酒,吏写鲁连书。
坐默闻鼙吹,庭班见雪初。沉碑若果去,一为访邻居。
至老不相疏,斯言不是虚。两心宜一体,同舍又邻居。
晓角秋砧外,清云白月初。从军何有用,未造鲁连书。

秋水芙蓉淡淡妆,平湖昨夜有新霜。人间女子空自好,马上郎君不暇狂。

十二玉楼空薄命,三千客路尽他乡。上林白雁无消息,欲向何人寄断肠。

压倒诗中宰相,鼓行文苑宗公。毒雾瘴氛作祟,英姿爽气成空。

道包众妙起经纶,粒粟中藏天地仁。
五石匏徒夸彼大,一瓢饮有乐之真。
从来硕果存生意,吾岂匏瓜系此身。
文穆此心唯念旧,还能续得馑亭春。

人生贵适意,富贵良悠悠。万事有天在,何必苦营求!

但恐光阴速,虚度到白头!浊醪真妙物,一醉失忧愁。

露馆涛惊枕,空庭月伴琴。

  予至滑之三月,即其署东偏之室,治为燕私之居,而名曰画舫斋。斋广一室,其深七室,以户相通,凡入予室者,如入乎舟中。其温室之奥,则穴其上以为明;其虚室之疏以达,则槛栏其两旁以为坐立之倚。凡偃休于吾斋者,又如偃休乎舟中。山石崷崒,佳花美木之植列于两檐之外,又似泛乎中流,而左山右林之相映,皆可爱者。因以舟名焉。

  《周易》之象,至于履险蹈难,必曰涉川。盖舟之为物,所以济难而非安居之用也。今予治斋于署,以为燕安,而反以舟名之,岂不戾哉?矧予又尝以罪谪,走江湖间,自汴绝淮,浮于大江,至于巴峡,转而以入于汉沔,计其水行几万余里。其羁穷不幸,而卒遭风波之恐,往往叫号神明以脱须臾之命者,数矣。当其恐时,顾视前后凡舟之人,非为商贾,则必仕宦。因窃自叹,以谓非冒利与不得已者,孰肯至是哉?赖天之惠,全活其生。今得除去宿负,列官于朝,以来是州,饱廪食而安署居。追思曩时山川所历,舟楫之危,蛟鼋之出没,波涛之汹欻,宜其寝惊而梦愕。而乃忘其险阻,犹以舟名其斋,岂真乐于舟居者邪!

  然予闻古之人,有逃世远去江湖之上,终身而不肯反者,其必有所乐也。苟非冒利于险,有罪而不得已,使顺风恬波,傲然枕席之上,一日而千里,则舟之行岂不乐哉!顾予诚有所未暇,而舫者宴嬉之舟也,姑以名予斋,奚曰不宜?

  予友蔡君谟善大书,颇怪伟,将乞大字以题于楹。惧其疑予之所以名斋者,故具以云。又因以置于壁。

  壬午十二月十二日书。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