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正月初六日夜月

弯弯曲,新年新月钩寒玉。钩寒玉,凤鞋儿小,翠眉儿蹙。
闹蛾雪柳添妆束,烛龙火树争驰逐。争驰逐,元宵三五,不如初六。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弯弯一轮新年新月,妩媚如钩,清凉似玉。天上如钩似玉的月儿,象极了自己所穿的小小的凤纹绣鞋,又象极了那微微蹙起的一弯娥眉。
盛装女子头插闹蛾、发嵌雪柳,街上灯火灿烂,烛龙劲舞,驰骋追逐。这驰骋追逐的盛况,即使三五元宵之夜,也远不如这初六。
注释
寒玉:比喻清冷雅洁的东西,如水、月、竹等。
翠眉:古代女子用青黛画眉,故称。蹙(cù):局促不安。
闹蛾:古代一种头饰。剪丝绸或乌金纸为花或草虫之形。
雪柳:宋代妇女立春日和元宵节时插戴的一种绢或纸制成的头花。
烛龙:古代神话中的神名。传说其张目能照耀天下。
火树:树上挂满灯彩,喻灯火灿烂。
争驰:竞相奔驰。
三五:农历每月十五日。

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淑真小时候关于正月初六那天的美好记忆。

  正月初六,月亮细弯,如一钩新镰。“寒玉”本是玉石的一种,即常说的翡翠,这里以“寒玉”指代月亮。“钩寒玉,凤鞋儿小,翠眉儿蹙。”在女孩子眼中,那月牙儿象极了她所穿的三寸凤鞋,象极了那微微蹙起的一弯娥眉。

  “闹蛾雪柳添妆束,烛龙火树争驰逐。”“闹娥”与“雪柳”都是古代女子的头部饰物,“闹娥”亦称“夜蛾”、“蛾儿”。用纸做成的灯蛾儿。宋代正月十五元夕夜,盛装女子头插闹蛾、发嵌雪柳,以应时节,盖取蛾儿戏火之意。宋范成大《菩萨蛮》词:“留取缕金幡,夜蛾相并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词:“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宋周密《武林旧事·元夕》:“元夕节物,妇人皆戴珠翠、闹蛾、玉梅、雪柳......而衣多尚白,盖月下所宜也。”

  “烛龙”又称“烛阴”或“逴龙”,是北方民族的原始图腾。“火树”原指凤凰木,因其鲜红或橙色的花朵配合鲜绿色的羽状复叶,被誉为世上最色彩鲜艳的树木之一。这里的“烛龙”和“火树”,指的都是元霄节的灯火。

  “争驰逐,元宵三五,不如初六。”“元宵三五”就是说元宵节,亦即正月十五,正月十五的月亮,原不似初六那般细眉弯弯,所以,说“弯弯曲”,十五当然不如初六了。

  在朱淑真的记忆里,正月初六是个快乐而热闹的日子,连元宵节都比不上。那个时候,待字闺中的少女朱淑真脚穿小凤鞋,戴闹蛾、佩雪柳,和姐妹们在灯火辉煌的街头追逐奔跑,在人流中穿梭,争看那街头的烛龙火树,一派无忧无虑的烂漫与天真。

朱淑真
  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宋代女诗人,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时在世,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仕宦之家。夫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终致其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为劫后余篇。
  猜你喜欢

多惭恩未报,敢问路何长。
万里通秋雁,千峰共夕阳。
旧游成远道,此去更违乡。
草露深山里,朝朝落客裳。

(古有慈帝,能保静顺以涵万物,故为《至慈》之诗
二章四韵十四句)
至化之深兮,猗猗娭娭。如煦如吹,如负如持,
而不知其慈。故莫周莫止,静和而止。
至化之极兮,瀛瀛溶溶。如涵如封,如随如从,
而不知其功。故莫由莫己,顺时而理。
穷途有快意,辟席得异闻。
青天千万里,翳日带烟云。
今者君子后,满窥崔蔡文。
当此阵堂堂,叹我提孤军。

犹是西泠桥畔,难寻春柳春花。只有婆娑老树,夕阳依旧栖鸦。

有象升平属好春,九衢歌舞乐芳辰。
濯龙门外车如水,应笑豪华汉外亲。
半身屏外。睡觉唇红退。春思乱,芳心碎。空馀簪髻玉,不见流苏带。试与问,今人秀整谁宜对。湘浦曾同会。手搴轻罗盖。疑是梦,今犹在。十分春易尽,一点情难改。多少事,却随恨远连云海。

魏家湾头水清浅,十里长堤柳如线。舟行且止不须牵,明月已照长堤前。

狂风俄然动坤轴,雪浪云涛互奔逐。湾头有客轻远人,弯弓纵矢誇入神。

满目荒烟转愁棘,铿鍧金鼓传呼急。共判相与坐天明,已喜平安及晓晴。

人生得失岂足计,奈此惊忧非客意。恨不乘风一夜归,船头画鹢长如飞。

东家鼎贵万户侯,西家暴富十谷牛。
唤丝呼竹进玉舟,把酒已作明朝愁。
中间人家贱贫惯,既得未得两无患。
晏眠起吃盦菜饭,饭罢乱拈书册看。
此乐名为金不换。
望见人家了,犹须转一坳。
寺从滩背出,船向柳边捎。
问酒寻溪馆,呼儿解腊包。
三杯亦径醉,世事且权抛。

初开三径辟幽丛,坐卧怡然惬素风。峰压飞泉悬树杪,花移日影到帘中。

鲈鱼正美思张翰,鲁酒方酣忆孔融。莫道不归归便得,漫将生计问墙东。

爵名五大夫,其数不必五。何知非二松,屑屑为之补。

二松五松俱莫论,秦人已没沙丘魂。金椎驰道迹如扫,此中惟有松枝存。

我观此松颜色古,干如虬龙质如土。鸾楼鹤舞几千秋,犹忆当年岩畔雨。

自有此山即有松,百木之长五岳宗。秋声不断天门路,海气长悬日观峰。

亦不为封荣,亦不因封辱。兴亡阅尽总无情,何况区区小除目。

济北刘生达者流,题诗旧向松间游。岁寒岂欲联三友,道远还因寄四愁。

君为博士挂冠早,松号大夫今欲老。浮名梦幻两茫茫,不须苦作秦松考。

紫童劲直过眉长,饱谙风雪含苍凉。老眼乳节似有夺朱色,响落爪甲四座闻铿锵。

余将节游苍梧叫虞舜,又欲西谒王母求玄霜。扶颠持危用舍在我尔,讵知穷途阮子空猖狂。

童乎童乎毋乃梓橦遣汝来吾傍,未易役汝去荷奚奴囊。

空山雪满,又携筇吟绕,疏烟笼岸。不似梨花,几度东风怕吹散。

环佩湘妃迹杳,思洛浦、梦魂飞见。倩醉墨、写影生绡,篱落水清浅。

殊羡。渐春转。试翠禽一声,酒醒人远。残冰流涧。一种诗情苦清怨。

寂寂巡檐索笑,怎未许、小红轻换。只夜静、听鹤唳,一声天半。

乱盖芦花屋数椽,幽栖应不近人烟。光笼翠柳寒潮月,香锁红梅古洞天。

漫火扇风烹茗灶,密茅疏雨钓鱼船。花间若有渔郎见,疑是秦时避世仙。

醉骑鹤背堕红尘,镜里常羞一幅巾。
穷达底论身外事,英雄或是眼前人。
岂无散木偏能寿,亦有名花不及春。
三万六千长短日,吟边莫遣两眉颦。

凿空穿峤路逶迤,下马临阶谒相祠。华国文章镌琬琰,立朝明哲谢台司。

幽州背叛怜先识,蜀道追思悔后时。千载丹青犹炳焕,白云长护岭梅枝。

生来不识大门边,一片丹心石样坚。
闻道阿郎难得妇,无媒争得到郎前。

半日霞表游,济胜偶然遂。直溜孤杖支,迅下双屐坠。

远公兴未阑,导我乐泉卉。石沼披荷钱,田田小团翠。

崖阴清足娱,山光净堪对。携将清净心,还入雪云内。

宗风已流衍,图史亦森蔚。新诗芙蕖初,天葩谢雕绘。

高空消六尘,潇洒得三昧。眷言依宝洲,十笏永寤寐。

九衢日暖树苍苍,万里吴人忆水乡。
汉主未曾亲羽猎,不知将底谏君王。

正好论心又欲行,江风不尽别离情。十年交谊推平仲,一郡才华重长卿。

树绕帆樯隔瓜渚,天低睥睨见芜城。相思有意君知否,九曲亭前看月明。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