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自古以来高高云层就聚集在这座雄关之上,秋风阵阵总是吹散哒哒的马蹄声。
奔流的黄河流入辽阔的草原还嫌太束缚,秦岭山脉进去潼关以后就再也不知道何为平坦。

注释

潼(tóng)关:关名。故址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北,为古代东西往来的要隘。
终古:自古以来。
簇(cù):丛聚。
河流:指奔腾而过的黄河。
束:约束。
不解平:不知道什么是平坦。
解:懂得。

赏析

  此诗首句写潼关雄踞山腰,下临黄河,形势十分险要;次句写作者行经此地,马蹄声声,被秋风吹散,点明时间和旅程;三、四句写黄河浩浩荡荡以及潼关境域内的山峦起伏。全诗豪迈奔放,写景与言情巧妙结合,含蓄又生动。

  诗的首句以一种远景式的遥望,展现潼关一带苍茫雄浑的气象。紧接着,第二句以轻捷、有力的笔调,将“秋风”“马蹄声”引入诗中,不但以听觉形象补充了前一句所造成的视觉形象,进一步渲染出潼关一带独具的氛围,而且打破了原先画面的静态,给全诗增添了一种动感。对于久处书斋的文弱书生来说,萧瑟秋风也许是惹人伤感的凄凉之物,但对胸怀大志,亦文亦武的诗人来说,秋风中那矫健的马蹄声却更能催动豪情。他在壮阔的天地间策马驰骋,感到欣喜,感到痛快,感到精神上的极大的自由

  接下来的三、四句,则转从河和山方面来写。在前面那种状态下,诗人极目四望,眼前的自然景物也呈现出新奇的姿态:那从群山中冲决而出的黄河,尽管已奔入辽阔的平原,但仍嫌受束缚似的在不断冲击着河岸;而西去的群山,虽然走向与黄河相反,但仿佛也在力戒平坦,一更比一峰高。这样透过壮阔险峻的背景,就把潼关写活了。同时将写景与言情巧妙地结合起来,融进了诗人要求冲破约束的奔放情怀,是自我性格含蓄而又生动的描绘。

  这里的诗人即高山、大河,高山、大河即是诗人。因为诗人已把自己的精神投射到了高山、大河之上,在高度的审美愉悦中,诗人已与高山、大河进入了同一状态,彼此相融,浑然不分而这“犹嫌束”“不解平”的黄河,高山,即是诗人傲岸不羁雄奇磊落胸怀的写照是诗人特有的冲决一切罗网、奋发昂扬的心态的外化。

  诗人在这首诗中所呈现出的,是一种扩张式的、外拓型的心态。这是一种在新旧社会交替之际所急需的新型人才应有的精神状态。它昭示了诗人短促而轰轰烈烈的一生,即将就此展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十八岁时所作,为公元1882年(光绪八年)。此年春,诗人从浏阳起身,往其父亲谭继洵任职地甘肃兰州。途经潼关,诗人被眼前雄伟壮丽的景色所深深吸引,由衷唱出了这首赞美之歌。

谭嗣同

谭嗣同(1865年3月10日-1898年9月28日),字复生,号壮飞,湖南省长沙府浏阳县(今湖南省浏阳市)人,生于顺天府(今北京市),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猜你喜欢
归宁仿佛三千里,月向船窗见几宵。野鼠独偷高树果,
前山渐见短禾苗。更深栅锁淮波疾,苇动风生雨气遥。
重入石头城下寺,南朝杉老未干燋。

花筵布巧。绿绕红□花枝闹。朵朵风流。好向尊前插满头。

此花妖艳。愿得年年长相向。满劝金钟。祝寿如花岁岁红。

青灯照我梦城西,坐上传觞把菊枝。
忽忽觉来头更白,隔墙闻语趁朝时。
留滞西山独可嗟,残春过尽始还家。
落花纵有那堪醉,何况归时无落花。

客愁如茧丝,一揽成万绪。秋风不可奈,又到庭前树。

秋风自有时,客子愁无期。不如饮美酒,诵我山中诗。

茫茫遗业海桑边,感慨因歌溪上篇。公子不归鸥自白,庶人来住鸟仍玄。

蘼芜细雨山连郭,翡翠斜阳水满川。珍重图书独无恙,淡烟疏蕊自千年。

乃知帝王自有别,东都真主一言决。明章相继刚柔絜,永平建初谁敢埒。

鄛乡论相相乃亵,孝和委辔赤精竭。安帝之安安嬖媟,顺帝胡然顺彼辙。

天亦不假诸冲哲,冲帝如殇同短折。跋扈将军谁敢说,伏尸太尉空呜咽。

众口虽钳超臂齧,弑质迎桓徒自灭。桓灵比德阉人悦,五侯十侍深蟠结。

海内人豪空齿切,党祸既成炎绪爇。外兵已至诸熏绝,山阳出舍金刀缺。

武担初向西川截,哭庙终流北地血。两汉谁倾倾二孽,解酲以酒焉能雪。

河魨行水底,志在全其生。
缒绠激使怒,拍浮拾彭亨。
触来不自制,天君失和平。
惩忿当如山,一静弭百争。

春来一雨不终日,处处野田龟兆坼。使君闵雨雨应期,插水新秧绿如织。

人言秧好岁定丰,民感使君慈父同。生朝共上千岁寿,酒酌流霞花袅红。

使君为德岂但此,念念爱民如爱子。阴功无数只天知,报以长年固其理。

青衫短簿人莫知,索米不充方朔饥。香山松鹤举无有,但采民言成颂诗。

凉人虚堂睡思浓,夜深剪尽灯花红。
光摇珠箔梧桐月,香透纱厨茉莉风。
欹枕觉来人不寐,捻须吟罢句难工。
小蛮问我诗成未,诗在池塘草梦中。

懦微莫如我,往往从险艰。譬之驱山麋,八銮困天闲。

岂惟物违性,成功亦良难。风烟念何地,野水长松閒。

讼牒无多公事希,道心已熟壮心微。晚来吏散闲携杖,步到金山趁月归。

百物有兴废,金牛去渺然。人心遗爱在,天意劫灰捐。

荒冢多新鬼,空山少杜鹃。欢颜先我辈,春上载书船。

中阁犹追旧寺名,淩虚阑槛拂云平。烟迷勾漏烧丹灶,雨杂尚书旧履声。

泉水几年明鉴曲,圳田一日布□枰。却收谢客寻山屐,且共禅师语此生。

在郡多殊称,无人不望回。离城携客去,度岭担猿来。
障写经冬蕊,瓶缄落暑梅。长安有归宅,归见锁青苔。
明光殿前双侍史,瑞氛晓逐炉烟起。
玉壶一段冰作澌,风流汉署参差是。
迩来邮馆持节归,御花金带红氍毹。
何假通侯联八座,此真汉相惊单于。
遐哉东海一万里,浴日涵星渺无沚。
只有潮声似政声,日夜流传喧两耳。
男耕女织桴鼓閒,四民不动安如山。
原公端委穆天縡,歌谣处处同东海。

南渡何人主庙谟,清凉居士老西湖。两朝和议分棋墅,百战雄心付酒垆。

策蹇山前逢故吏,参禅花底坐浮屠。只今犹恨丹青手,不画麒麟阁上图。

昔在童蒙岁,学礼暨诗书。
肃肃秉庭训,罔敢甯斯须。
积习将一纪,心目多勤劬。
本此修拙辞,阶之登仕途。
得以施所学,闻者谓之迂。
吾道固未行,或嗤为腐儒。
腐诚如所云,儒非吾敢居。
时英贱民政,亦诮官之麄。
嘉言屡治勗,周旋画伟谟。
胡不事章句,清贵无加于。
我闻今学者,为人不自图。
六朝文物壅,化源由是枯。
华文愧不能,迷深甘守株。
古人不得见,临风重欷嘘。

倦游年少滞江南,忧患惊心百不堪。韶海有人遗白葛,洞庭无客寄黄甘。

凉风拂衽听喉啭,夜雨移灯覆手谈。寂寞岁寒梅共我,月明索笑碧云檐。

留都建天府,控引万方遥。日月通黄道,星辰丽绛霄。

禁闱三岛隔,御扆五云飘。一恊尧年瑞,欢声动市朝。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