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舟

柳花飞入正行舟,卧引菱花信碧流。
闻道风光满扬子,天晴共上望乡楼。

译文与注释

译文
阳光明媚,柳花飘飘扬扬坠在行舟之中。舟中人随手采起菱花,任凭小舟顺碧流飘转。
望乡楼上凭栏远望,这满眼风光,我却无心赏景,只思念塞北故乡
注释
引:采摘。
信:任凭。
信碧流:听任船只在江流中行驶。
扬子:扬子江,即今扬州至镇江间之江流,古称扬子江。
望乡楼:泛指可以望远的高楼。

赏析

  此诗特点在于给读者以想象的余地,读后有余味,有言外的意思和情调。

  前两句写景。舟行扬子江中,岸上柳絮飘来,沾襟惹鬓;诗人斜卧舟中,一任菱花轻舟随着碧绿的江流荡漾东去。粗粗看来,俨然一幅闲情逸致的画面,仔细品味,方使人觉出其中自有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在。春回大地,绿柳飘絮,按说应使人心神怡悦,但对于客居异地的游人来说,却常常因为“又是一年春好处”而触发久萦心怀的思乡之念。何况,柳枝还是古人赠别的信物,柳花入怀,自然会撩惹游子乡思愁绪

  如果说,诗人这种思乡的愁绪在前两句里表达得尚属含蓄,不易使人体察,那么,后两句就表露得比较明显了。“闻道风光满扬子”这一句是说,诗人自己思乡心切,愁绪萦怀,没有观赏风景的兴致,“风光满扬子”只是听人所道,他不想看,也不愿看,因为他身处江南,神驰塞北(诗人故乡在陇西姑臧),眼前明媚的春光非但不能使他赏心悦目,反倒只能增其乡思愁绪。类似这样的情状,我们在古代的优秀诗词当中是常常可以见到的。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武陵春》一词中写到:“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同样是闻道春光好,同样是自身愁绪多,一个终于没有去,一个尽管去了,但根本无心赏景。所取态度虽殊,感情表达的效果却是同样深切的。

  既然舟行扬子江,不是为了赏景,那又为何而来呢?第四句作了回答:“天晴共上望乡楼”。原来诗人是为登楼望乡而来。但读诗至此,读者心里不免又生出许多新的疑问:为什么要在“风光满扬子”的“晴天”才登楼望乡呢?诗中没有明说,留给读者去想象、体会、玩味。或许是,古时别家出走多在岁寒过后,当物华又换,春光再满时,游子的乡思倍切吧?或许是,风光明媚的晴天丽日,空气清朗,登楼望乡,可极目千里吧?所有这些,尽管没有写出,却比明白形诸文字更丰富,更耐人寻味。这正是这首绝句的神到之处。

李益
  李益(约750—约830), 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猜你喜欢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莫爱于公主,情钟掌上珠。
是谁误天子,遣嫁与单于。
帝女生而贵,王姬礼亦殊。
竟令乘凤侣,远适牧羊奴。
不信和戎者,真能保塞无。
如何丈人行,金絮奉胡雏。
寂寞断过从,行山又一重。
烟村秋色画,茅屋夕阳舂。
得句多题竹,观画半倚松。
心閒身已老,悔不早归农。

水落潮乾人取途,西风索索响黄芦。沙头惊起数行雁,恰似旧藏芦雁图。

梅弄疏花近黓天,摇摇征旆浙西船。
江湖阔处多奇遇,风月初心及少年。
莫向晚唐中入局,须从老杜上加鞭。
耄天拙语几乎骂,免示他人作怪传。
周家石鼓嵯峨,从臣才艺心多。
所期唤起雅颂,渠止镌成隶科。

非无负米志,复作退飞身。岂但龙蛇蛰,终惭鸿雁宾。

萧条依陋巷,契阔问通津。长铗行焉往,悲歌夜复晨。

交游青眼隔,世路白头新。意谢栖栖佞,情依恋恋仁。

敢齐天下士,真愧辙中鳞。肯问三年学,壶飧及病亲。

病骨微酥,不寐如何,诗篇细详。认含啼若怨,气舒仍郁,回声似笑,颐翕旋张。

唾恐霏衫,风愁颤烛,特地罗巾背掩将。难堪处、更麝添辣火,橙擘酸浆。

值伊半晌昏茫。敢秘钥、玄珠启囟堂。记筵边噎酒,浓香骤喷,花阴觅约,急响难防。

皮角跳轻,耳轮热重,一例鸳鞋卜未妨。郎归后,问孤衾那夕,曾否思量。

天行明月地行水,水月相去八万里。
天公大力谁能移,月在水中天作底。
我心与月明作两,真月本在青天上。
虽云佛说我别说,恐入众生颠倒想。
少城城隈佛宫阙,客娥水月僧饶舌。
三峡水寒梅花时,起予对月赓此诗。
薄酒可成礼,何必饮上尊。
丑妇可成室,何必求丽人。
人生有欲皆求得,谁能有得终无失。
多藏未免诲穿窬,厚味亦能生疢。
疾。青鞋缓步可当车,
不用驷马黄金覊。茅檐之下庇风雨,
不用丹碧文榱题。緼袍布衾亦自暖,
不用狐裘蒙锦衣。菜羹脱粟亦自饱,
不用五鼎羞鲜肥。月盈不偿阙,
物盛必有衰。逐客可相亦可夷,
饿隶为王又为菹。欲从意满神所忌,
吉凶反覆相乘除。吾闻猩猩骂人非不智,
以醉就禽犹惜屦。鼋鼍窟穴深更深,
卒为人得由贪饵。古来达识照其几,
外物视之双弊屣。于陵辞聘宁灌畦,
御寇辞粟宁忍饥。逃荣无辱二疏去,
今是昨非陶令归。请君莫嫌薄酒薄,
瓦瓮匏尊任斟酌。请君莫嫌丑妇丑,
荆钗布襦与偕老。天宽地大得自由,
如此足矣何多求。
野马沈寒气,神禽度细风。
断霞天共紫,斜日树齐红。
山口横虚钓,江隈跋远艐。
解穷千里目,争奈思无穷。

月以雪为骨,雪以月为神。孤僧立其际,相与共一身。

僧老身易槁,雪薄骨成尘。独留一片月,千年照海滨。

工部行在官,饥寒莫与比。奔走盗贼中,朝夕命如寄。

一饭不忘君,危言以鸣世。亲蒙万乘知,不救妻子累。

文章天地间,风雅可无愧。赋者谩接迹,此作竟谁继?

白首坐中堂,屠苏最后尝。
行年六十一,非短亦非长。
眼昏字尚见,脚软策能将。
寒有衣加体,饥有食充肠。
闲无官职系,贫无私债偿。
懒惟居寝室,健或到僧房。
即死已多幸,且活亦无妨。

郎心不穷,报以温语。既郎此情,胜多多许。

野旷星偏大,江冥水自声。人烟休远市,漏鼓起荒城。

镫下一杯酒,楼头万里情。风尘空老去,吾亦感生成。

人面桃花一样残。东风孤冢不胜寒。移时莲步空余窄,啮处樱桃已损丹。

寒食路,北邙山。荒榛长夜雨漫漫。当时无限相怜惜,觅取情人试一看。

青骨沈埋恨未休,寒烟深锁旧山愁。悲风力扫欃枪日,勇气平吞泽国秋。

身殒一朝心报国,功褒千古首凝旒。当年白羽云头扇,还许仍来得见不。

满拟苍松耐岁寒,忽闻彫陨两眉攒。毗陵分袂思高谊,建业同舟忆旧欢。

魂魄定应箕尾托,仪容祇好画图看。如君仁厚修文早,不是知音亦楚酸。

滇南万里宦游人,此地山川辟自秦。
蜀帝犹啼杜宇血,汉皇空祀碧鸡神。
晴岚雾湿常疑雨,寒涧花开不待春。
君去宣威到夷落,白狼槃木定来宾。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