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湜(shí)(671年-713年),字澄澜,定州安喜(今河北定县)人,唐朝宰相,中书侍郎崔仁师之孙。户部尚书崔挹之子。崔湜出身于博陵崔氏安平房,进士及第,曾参与编纂《三教珠英》,先后依附于武三思、上官婉儿,由考功员外郎累迁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后因典选受贿被贬为江州司马,不久又起复为尚书左丞。唐中宗驾崩后,崔湜依附韦皇后,改任吏部侍郎。唐隆政变后,他又依附太平公主,升任同中书门下三品,并进中书令。开元元年(713年),唐玄宗铲除太平公主,崔湜被流放岭南,途中被赐死。时年四十三岁。
烟草里门秋,暮气幽人宅。遥知金轮升,户牖粲虚白。
风驱云将来,市声落几格。连曹属解鞚,一饭已扫迹。
馀膻未洁鼎,傲鼠已出额。铜英洗病眼,乌舄畏断册。
已为儿辈翁,兹事岂不迫。昔见羡门生,童子身三尺。
捐家问道要,颛声不好剧。颇观鸟迹书,保气如保璧。
贪饵投祸罗,煎丝废前绩。上惭玄元教,溘死有馀责。
浊镜在两眸,看朱忽成碧。当时方瞳叟,变灭云雾隔。
肝劳忧久痼,瞑坐救昏幕。尚须文字间,侵尽百年客。
非图瞩秋毫,所要分菽麦。
秋山泬寥秋水阔,一夜天风起蘋末。万籁凋馀锦树空,繁花落尽红衣脱。
鵁鶄鸂鶒凋无声,沙边白鹭如有情。幽禽相呼落日暝,尺鲤下避寒潭清。
寒潭直下几千尺,落羽回波共萧瑟。独立遥怜海屿青,低飞不碍江云白。
诗家画格还相宜,却忆江南初见时。雍陶池上风雨集,摩诘田中烟火迟。
吾生颇似巢笼鸟,十年尘土长安道。万里沧浪一片秋,安得閒身此中老。
君不见自从天地开,天下之水皆西来。黄河昆崙一线出,下转秦甸轰奔雷。
长江广汉两荡潏,浊泾清渭中萦回。帝遣九龙下治此,江汉安流泾渭理。
华岳中断仙掌高,却放黄河行万里。九龙蜿蜒上天去,至今犹馀九川水。
秦中云雨四时遍,北地尘沙几回徙。我来长安不见九,川水得见九川子。
九川子是非常人,朝辞川上麋鹿群,夕盒青琐为帝臣。
已从华衮补日月,况执彤管排风云。长风西来吹北极,西望川流渺何极。
野岸空悬舟楫心,塞林暮绕波涛色。吁嗟江汉犹阻兵,中原不见黄河清。
虺蛇豺虎满道路,黄埃浊浪无人行。九川子,何不更鞭九龙起,坐视天下横流水。
繁霜降秋夜,膏火寒无光。凄风举帷幄,素月流中房。
客行在殊境,独处谁与将。仰视天上星,罗列皆成行。
牛女独何辜,??守河梁。嗟无凌风翼,欲去不得翔。
引领长太息,泗涕徒沾裳。
感时心绪杳难平,无处登临不繫情。
寂寂海棠枝上月,清光此夜为谁明。
冽冽岁云暮,四时浸以驰。鸿雁背北风,音响一何悲。
策杖发西澨,载过东城湄。城阙高峨峨,楼阁与云齐。
中多富贵人,车马光纷披。冠盖缀缨緌,变化随当时。
往来互驰突,道旁狭且危。执手与君友,毛发托相知。
夙昔周道游,大义同箴规。浮云与飞鸟,惭愧相因依。
岂不乐诡随,中心不可违。别君适南村,遵路独言归。
行人去不息,川原纷委蛇。严霜摧高树,日气瘦且低。
稚子出门望,相随入荆扉。桔槔中夜悬,冻绠惨无为。
谢圃入其室,登床读我诗。我诗惨以激,我床坦以夷。
譬彼江中流,白石无转移。寄谢四海人,劳劳将焉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