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曲描写洞庭秋景,动静结合,相映成趣,给读者留下了洞庭之秋的万种风情。
首句“绿杨堤畔蓼花洲”,写到绿杨,蓼花,带有普遍性、典型性,但一写堤岸,一写州,傍水而更得生机,绿杨与红蓼相映,美景与野趣顿现眼前。
次句“可爱溪山秀”,着意点明景色之美,且将目光从近处的堤岸纵送至远处,水光山色成为绿杨,蓼花的美丽背景。
“烟水茫茫晚凉后”,这时苍茫的入目景色使人微觉惆怅,捕鱼小舟冲破了湖水的平静。在这渐归沉寂而又涟漪微动之时,随着情绪的波动,抬起的目光从低处的水移向高处的天,只见夕阳的余晖之下,乱云未收,残霞似锦,装点洞庭秋色,一片茫然,无际无涯,与湖波相映,更加美丽,壮观。最后两句写“妆就”“一片洞庭秋”的同时,也托出了作者心中的欣喜,虽未言情而情从景出。
盍西村,生平不详。盱眙(今属江苏省)人。元·钟嗣成《录鬼簿》未载其名,而有盍志学,或以为系一人。《录鬼薄》把他列为“前辈已死名公”,称其为“学士”。他的散曲多为写景之作,歌颂隐逸生活,风格清新自然。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评论说其词“如清风爽籁”。其散曲作品现存小令17首,套数1套。
沃野无凶年,正得蹲鸱力。区种万叶清,深煨奉朝食。
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
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
刘岳张韩宣国威,赵张二相筑皇基。
长淮咫尺分南北,泪湿秋风欲怨谁?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浪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中原父老莫空谈,逢着王人诉不堪。
却是归鸿不能语,一年一度到江南。
红树萧疏谢傅墩,残山馀一角,付閒云。手攀丛桂忆王孙,登高泪,岁岁洒清樽。
望远更销魂,夕阳无限好,近黄昏。可怜破碎旧乾坤,西风紧,南雁不堪闻。
胡床二女执巾裾,长揖高阳旧酒徒。不是苍皇能辍洗,溺冠何异昔坑儒。
细雨欺寒,微风做冷,无端已是残秋。姹紫嫣红,一年好景都休。
宵来只有虫吟草,向西风、数尽绸缪。又凄然,满院桐阴,无限离愁。
一弯清浅银河水,怅双星相隔,欲度无由。吊古伤今,闲愁又上眉头。
无心去玩楼头月,纵凭高、不见归舟。到黄昏,听尽征鸿,数尽更筹。
华阳宫成狄难起,寿山艮岳沟中委。海棠龙柏摧为薪,绛桃垂杨半成杞。
二蔡二惇未厌乱,厉阶谁生勔父子。崩腾靖康互络绎,凄凉南渡开基址。
伤心细柳与新蒲,满眼残山兼剩水。六百余年过故宫,尚存一片青芙蓉。
梅花蚀尽空余影,劫残晓月凌霜冬。零星石柱见古础,槎丫枯树含悲风。
冥冥黑水青枫道,杜鹃啼兮山鬼笑。青城寥廓雪窖深,一枝冰玉同谁照。
冬青陵攒已无树,苍梧路长不知处。惟有长编纂辑余,一抔义士怀终古。
瑛乎瑛乎吾语汝,所南之兰已无土,石不能言花解语。
万仞台端接绛霄,秋风吹梦度金桥。素娥独倚白银阙,羽客双吹紫玉箫。
清气逼人凡骨换,孤光入酒醉魂消。绣襦甲帐今何在,谁为文生一见招。
杀人刀,活人剑。上古之风规,亦是今时之枢要。言句上作解会,泥里洗土块。
不向言句上会,方木逗圆孔。未拟议,已蹉过。正拟议,隔关山。
击石火,闪电光。搆得搆不得,未免丧身失命。苦瓠连根苦,甜瓜彻蒂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