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迷岸草,望长淮、依然绕孤城”,写登山所见。词人眼中,有环绕“孤城”的“长淮”逝水,以及岸边的迷离衰草。“故都”与“依然”,表现出一种时空变换的沧桑感。“迷”与“孤”二字,则渲染了一种迷蒙、苍茫的历史厚重感,营造出怀古的感情基调。
“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戟云横”,用一个“想”字,引出对历史往事的回忆。当时谢安推荐自己的弟弟谢石和侄儿谢玄率军出战,因谢家居住在建康城中名门聚居的乌衣巷,而称谢家子弟为“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是作者赞扬他们少年有作为。“戈戟云横”表面写东晋军队武器齐整,兵容肃穆,实则暗指少年将领们带兵的魄力和谋略。
“坐看骄兵南渡,沸浪骇奔鲸”,“坐看”一词,颇有“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从容气概。当时,前秦皇帝因拥兵百万,曾说过“以吾之众旅,投鞭子江,足断其流”的话,态度骄狂。因此词人此处称之为“骄兵”。“沸浪骇奔鲸”描写苻坚的军队仓惶逃窜的景象,十分形象。
“转盼东流水,一顾功成”,“转盼”和“一顾”承接上句“坐看”,突出谢石、谢玄的才能和他们少年豪杰的风采,同时也表现出胜利者特有的淡定自若。“千载”接续“功成”,“千载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嵘”,这些千年之后依然故在的景物,仿佛在向词人昭示往日的“峥嵘”,但是“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如今空有河山,豪杰却无处可寻了。感慨中隐约可见词人对当朝无人的失望。
叶梦得是南宋朝廷中坚决的主战派,但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却是主和派。他遭受排挤而离京,心中满是愤慨,面对淝水之战的战场故址,回想那段成功驱逐异族侵犯的战争,自然生出今昔对比之意。
“信劳生、空成今古”,谢氏子弟劳碌一生,他们建立的功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殒,如今只空余“孤城”、“长淮”、“八公山”,向人话说当年。一切终将成空,所以词人“笑我来、何事怆遗情”,以自嘲的口气笑自己太过执著纠结。
“东山老,可堪岁晚,独听桓筝”一句,暗含谢安晚年的一段历史典故。谢安年老时被晋孝武帝疏远,一次,在陪孝武帝喝酒时,当时的名士桓伊为他们弹筝助兴,歌曹植《怨歌行》日:“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声节悲慨,俯仰可观。孝武帝听完后,面有愧色。
同样是忠信见疑,词人拿谢安和自己进行对比,突出了自身处境的悲惨,谢安虽被猜疑,但尚能与孝武帝一同饮酒,且有桓伊为他仗义执言;而自己却只能暮年“独听桓筝”。下阕从“峥嵘”、“豪英”到“空成今古”、“笑我”,再到“可堪岁晚”,词情一再转折,怀古叹今的兴味丰厚浓郁,深合词人当时的复杂心情。
明堂飨元祚,称岁朝京师。侵晨宴鸾台,日夕宿兰池。
翩翩佳公子,三五相追随。十千平乐酒,羽爵何参差。
长歌激清风,顾眄生光辉。秉我径寸翰,兴文一如飞。
旁人徒嗷嗷,匹侣当自知。离别难预图,乐往自成悲。
仰观素雪流,俯见朱华披。弃置安足陈,亡没无还期。
百年譬影响,倏忽谁能持。
秋梦浑如春梦,春情化作秋情。出世何须避世,无名不用逃名。
萧萧暮雨急寒榛,独倚高楼少四邻。江上鼋鼍悲鼓角,下方灯火散星辰。
《梅花》何处三更笛,寒食无家万里人。不是相逢严仆射,天涯谁念草堂贫。
忆昔归隐东海头,矢心不逐群儿游。结屋空山卧深雪,篝灯永夜吟清秋。
如此栖迟踰半纪,自甘疏粝馀无求。长竿或从严濑钓,短笔肯效班生投。
海国纷纷擅豪右,五花骢马千金裘。一朝城邑化焦土,肉食竟为何人谋。
荣悴由来易反手,诸君尚喜能包羞。州司惜无泾渭辨,迁逐乃欲穷岩幽。
謇予贫病亦在遣,矫首上诉嗟何由。陶令徒知解印早,钟仪奈作南冠囚。
呼天呼人两无及,反躬祗益思愆尤。唐君新作吾州守,温词直欲纾人忧。
为言今日百政举,诏书每为徵贤优。筑台行从郭隗始,借箸欲藉张良筹。
楩楠匠石安肯弃,参苓药笼终俱收。浮梁侧畔舣船待,奋志好去无夷犹。
闻言错愕惟掉首,智愚今古宁同流。吞声不发出城去,澄江万顷寒悠悠。
缁尘上衣日黤黮,飞雨洒面风飕飕。回头却语二三子,故林为爱藏书楼。
趋朝乞身幸见许,便拟散发归丹丘。
姑恶,姑恶。姑不恶,新妇恶。不闻姑声骂妇错,但闻妇声数姑虐。
汝夫汝夫汝所严,汝姑又如天之天。高高在上胡可言,纵有可言当自冤。
以天感天天自还,姜妇愈敬姑复怜。胡愤而死鱼龙渊,至今谇语春风前。
姑恶鸟,家私休与外人道。道与外人人转疑,去妇何尝说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