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

故都迷岸草,望长淮、依然绕孤城。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戟云横。坐看骄兵南渡,年浪骇奔鲸。转盼东流水,一顾功成。
千载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嵘。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信劳生、空成今古,笑我来、何事怆遗情。东山老,可堪岁晚,独听桓筝。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淮河环绕着楚都寿春孤城,野草丛生,河岸迷蒙。当年南朝谢家子弟,意气风发,统领数万精兵。以逸待劳痛击前秦军,苻坚百万雄师如受惊的巨鲸,在淝水中溃奔。转眼间,建立起大功。
时隔千年,八公山的草木一如当年,簇拥着险峻的峦峰。而今山头云涛聚又散,昔日的豪杰杳无迹踪。劳累终生。古今往事俱成空。可笑我吊古伤今何必太多情。叹惜谢安晚年,遭疏远,不受重用。
注释
1、寿阳楼:指寿春(今安徽寿县)的城楼,东晋改名寿阳。八公山在寿县北,淝水经此入淮。公元三八三年,东晋谢安、谢玄以八万精兵大败苻坚八十万众于此。
2、故都:指北宋都城汴京。作者写此词时,汴京已残破,所以用“故”。
3、长淮:淮河。当时宋、金以淮河为界。
4、孤城:指寿阳城。
5、乌衣:乌衣:巷名,故址在今南京市东南,是晋代王、谢等名门贵族之地。
6、年少:指谢安的子、侄一班在淝水之战中表现出色的年轻将领。
7、芝兰秀发:源于《世说新语》中谢玄的话:“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比喻年轻有为的子弟。
8、戈戟云横:一语双关,明喻晋军的武器像阵云一样横列开去,暗用《世说新语》中”见钟士季(会)如观武库,但睹戈戟”的典故,赞誉谢安等足智多谋,满腹韬略。
9、奔鲸:奔逃的鲸鱼,这里形容苻坚兵溃如鲸鲵之窜逃。
10、转盼:转眼之间。
11、草木:草木皆兵之意。《晋书·苻坚载记》:“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
12、峥嵘:形容山势险峻。
13、劳生:碌碌的人生
14、怆:伤感。
15、遗情:指思念往事。曹植《洛神赋》:“遗情想象。”李善注:“思旧故而想象。”
16、东山老:指谢安,他曾隐居东山。
17、恒筝:桓伊善弹筝。曾抚筝而歌《怨歌》,以讽谏晋孝武帝猜忌谢安,不予重用。谢安听了“泣下沾襟”,孝武帝“甚有愧色”。事见《晋书·桓伊传》。

赏析

  “故都迷岸草,望长淮、依然绕孤城”,写登山所见。词人眼中,有环绕“孤城”的“长淮”逝水,以及岸边的迷离衰草。“故都”与“依然”,表现出一种时空变换的沧桑感。“迷”与“孤”二字,则渲染了一种迷蒙、苍茫的历史厚重感,营造出怀古的感情基调。

  “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戟云横”,用一个“想”字,引出对历史往事的回忆。当时谢安推荐自己的弟弟谢石和侄儿谢玄率军出战,因谢家居住在建康城中名门聚居的乌衣巷,而称谢家子弟为“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是作者赞扬他们少年有作为。“戈戟云横”表面写东晋军队武器齐整,兵容肃穆,实则暗指少年将领们带兵的魄力和谋略。

  “坐看骄兵南渡,沸浪骇奔鲸”,“坐看”一词,颇有“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从容气概。当时,前秦皇帝因拥兵百万,曾说过“以吾之众旅,投鞭子江,足断其流”的话,态度骄狂。因此词人此处称之为“骄兵”。“沸浪骇奔鲸”描写苻坚的军队仓惶逃窜的景象,十分形象。

  “转盼东流水,一顾功成”,“转盼”和“一顾”承接上句“坐看”,突出谢石、谢玄的才能和他们少年豪杰的风采,同时也表现出胜利者特有的淡定自若。“千载”接续“功成”,“千载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嵘”,这些千年之后依然故在的景物,仿佛在向词人昭示往日的“峥嵘”,但是“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如今空有河山,豪杰却无处可寻了。感慨中隐约可见词人对当朝无人的失望。

  叶梦得是南宋朝廷中坚决的主战派,但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却是主和派。他遭受排挤而离京,心中满是愤慨,面对淝水之战的战场故址,回想那段成功驱逐异族侵犯的战争自然生出今昔对比之意。

  “信劳生、空成今古”,谢氏子弟劳碌一生,他们建立的功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殒,如今只空余“孤城”、“长淮”、“八公山”,向人话说当年。一切终将成空,所以词人“笑我来、何事怆遗情”,以自嘲的口气笑自己太过执著纠结。

  “东山老,可堪岁晚,独听桓筝”一句,暗含谢安晚年的一段历史典故。谢安年老时被晋孝武帝疏远,一次,在陪孝武帝喝酒时,当时的名士桓伊为他们弹筝助兴,歌曹植《怨歌行》日:“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声节悲慨,俯仰可观。孝武帝听完后,面有愧色。

  同样是忠信见疑,词人拿谢安和自己进行对比,突出了自身处境的悲惨,谢安虽被猜疑,但尚能与孝武帝一同饮酒,且有桓伊为他仗义执言;而自己却只能暮年“独听桓筝”。下阕从“峥嵘”、“豪英”到“空成今古”、“笑我”,再到“可堪岁晚”,词情一再转折,怀古叹今的兴味丰厚浓郁,深合词人当时的复杂心情。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绍兴三年(1133)前后,是叶梦得登寿阳(今安微省寿县)城楼及八公山而作。叶梦得在寿阳八公山登高望远,想到一段历史往事,遂发思古之幽情,缅怀谢安等的英雄业绩,自伤年暮岁晚,功业无成,写下了这篇词作。
叶梦得
  叶梦得(1077~1148) 宋代词人。字少蕴。苏州吴县人。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 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叶梦得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作为南渡词人中年辈较长的一位,叶梦得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叶词中的气主要表现在英雄气、狂气、逸气三方面。
  猜你喜欢
闲吹玉殿昭华管,醉折梨园缥蒂花。
十年一梦归人世,绛缕犹封系臂纱。
平阳拊背穿驰道,铜雀分香下璧门。
几向缀珠深殿里,妒抛羞态卧黄昏。

涢水春深战未停,庐山秋老梦方宁。与君岂有平生怨,挽向兵间说汗青。

同是匡庐客,匡庐又送君。
衣袍霜后薄,戈甲夜深闻。
目断瓯溪月,心摇楚岫云。
东西各有慕,魂梦亦相分。

风急云飞江倒流,请君聊且驻兰舟。浪翻彭蠡蛟螭横,云压匡庐虎豹幽。

怀古谩寻元亮菊,望乡空倚仲宣楼。五更归梦三千里,一日回肠九万周。

啸侣山栖怜野鹿,伴人水宿感沙鸥。中元都府神官会,上界星辰积气浮。

地轴西南连少昊,天关东北镇阳侯。两峰对拥青螺髻,孤月初生白玉钩。

龙甲冷欺狞蜃市,蚌胎光夺睡龙眸。春撞急杵涛惊枕,滴沥真珠霰洒裯。

枯树挂崖眠复起,老藤牵石坠还留。宫商调合灵钟夕,铓锷棱高峭壁秋。

绣被焚香寒悄悄,金环扣瑟夜悠悠。竹枝写恨传巳女,木客长吟荅楚囚。

不寐残缸犹闪灭,动情鸣橹数哑讴。苍梧凤逐重华去,赤水珠无罔象求。

大宅高门荒町疃,颓垣败冢闹鸺鹠。尘埃漠漠城笳怨,芦荻萧萧戍鼓愁。

鬼火碧穿灯火去,狼烟黄入烧烟遒。紫芝可茹林多蟒,红鲤堪罾泽有虬。

万国锄犁俱剑戟,八陵松柏让戈矛。哀哀野哭乾坤傪,踽踽途行面目魗。

永忆卢敖翔汗漫,愿随慧远学清修。瑶台青鸟归何处,玄圃琪华烂莫收。

沧海未容精卫塞,蓬莱定许偓佺游。故园梅蕊相将发,倚赖春阳慰白头。

瑟瑟凉风来,妾身似秋扇。
安得复炎热,相携不相厌。

岁晚穿池结小亭,地偏聊欲寄幽情。虚檐风度披襟爽,曲岸波平照眼明。

过我宾朋无厌数,傍人鸥鹭不须惊。圣朝乞得身闲散,便觉渊明是隔生。

山间昨夜雪三尺,晓云如拭天无痕。怪得清声满人世,石林冻竹风翻翻。

老友不堪成久别,白发纷纷牙齿缺。我笑先生未休歇,仰首高天双眦裂。

先生笑我生计拙,火宅翻身冷如铁。无极翁,莫重说。

明日阴晴知若何,留君话尽鹅潭月。

我梦登天,尽把不平,问之化工。似桂花开日,秋高露冷,梅花开日,岁老霜浓。如此清标,依然香性,长在凄凉索寞中。何为者,祗纷纷桃李,占断春风。一时列鼎分封。岂猿臂将军无寸功。想世间成败,不关工拙,男儿济否,只声遭逢。天曰果然,事皆偶尔,凿井得铜奴得翁。君归去,但力行好事,休问穷通。

飞步崔嵬上九宫,亲题綵笔篆明虹。玉楼临海连天碧,待子扶桑鹤出笼。

芙蓉池上会群公,满意华筵笑语中。虹影连蜷山外雨,荷香澹荡晚来风。

歌催银甲筝逾急,凉入金樽露易空。我亦玉堂挥翰手,题诗合在水晶宫。

古堞凭空,烟霏外、危楼高矗。人道是、宇文遗址,至今相续。梦断繁华无觅处,朱甍碧*空陈迹。问长河、都不管兴亡,东流急。侬本是,乘槎客。因一念,仙凡隔。向人间俯仰,已成今昔。条华横陈供望眼,水天上下涵空碧。对西风、舞袖障飞尘,沧溟窄。

烧残红烛客未起,歌断一声尘绕梁。

我家草堂南涧滨,门前不识车马尘。白云相随过山去,天地别有人间春。

阴阴楼阁复层层,脚底风烟绿树平。行到上方人不见,倚阑独有汉王城。

峥嵘卢山高,下看三江水。青天瀑布飞,白日看烟起。

人家闲崦口,石道乔松底。似窥仙刹丽,翠影乱螭尾。

亭亭两金闾,妙拥青云里。瞻言古堂侧,绛幔垂乌几。

煌煌重瞳君,玉带横文绮。名为天下笑,身系降生邸。

辛苦万厄功,一戏直童子。

忆青镫课子,到老含饴,苦荼还是甘蔗。一样机声,廿年镜影。

忘却花晨霜夜。为展楹书,似依慈母,琅琅伊亚。听禁钟、梦醒回思,隐约纺车才罢。

图里慈恩难写。更杯棬永恨,泪珠盈把。只留得遗编,报答春晖未谢。

人间淑懿,自然天性,女学何须矜诧。叹我亦、七岁孤孙,祖德诗惭无和。

弹指年华七十秋,老翁今日更何求。惟期赢海歌安燕,长向南园乐杖鸠。

千里归来冰在抱,半生辛苦雪盈头。读书为善承彝训,说服儿孙好自谋。

矫矫岁寒姿,欲存天地骨。怒号气作涛,孤直髯如戟。

内有珀万年,疑是苌弘血。奇态若拿云,无心偶留月。

樵子不敢攀,得辞斧斤伐。嗟呼,委身失所恒遭刖,杞梓梗楠等榾柮。

桂煎漆割同肥腯,千古高风让薇蕨。只今秀林防摧折,藏形直宜类株橛。

鳞老成龙心似铁,庶免蚁巢与蛇穴。谁谓肯终天年赉志殁,一朝求材在仓卒,乃出任庙廊梁栋显掀揭。

偶随白云出,不掩白云扉。有客坐来久,山僧归未归。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