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永夜闲阶卧桂影。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投晓共、流霞倾尽。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

译文与注释

译文
遮蔽了月光的青色云影处,一轮明月穿过云层,像一面金灿灿的明镜飞上碧空。长夜的空阶上卧着桂树的斜影。夜露渐凉之时,多少秋蝉零乱地嘶鸣。京城邈远难至,倒是这一轮明月,与人为伴,对人更加亲近。
水晶帘儿高高卷起,云母屏风已经打开,明月的冷光照入室内,宛如浸润着佳人的淡淡脂粉。待我许多月色澄辉,倾入金樽,直到拂晓连同流霞全都倾尽。再携带一张胡床登上南楼,看铺洒月光的人间,领略素白澄洁的千顷清秋。
注释
泗州:今安徽省泗县。
幂(mì):烟雾弥漫貌。
永:长,兼指时间或空间。
寒螀(jiāng):即寒蝉,体小,秋出而鸣。
神京:指北宋京城汴梁。
蓝桥:谓秀才裴航于蓝桥会仙女云英事。唐裴铏《传奇·裴航》云:长庆中,有秀才裴航,行于湘汉。同行樊夫人,国色天姿,航欲求之,夫人与诗曰:“一饮琼浆百感生,玄霜捣尽见云英。蓝桥便是神仙宫,何必崎岖上玉清。”后经蓝桥驿侧近,因渴甚,遂下道求浆而饮,会云英,以玉杵臼为礼,结为连理。方知云英为仙女、樊夫人则云英之姐也。蓝桥,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南蓝溪之上,故名。
云母屏:云母为花岗岩主要成分,可作屏风,艳丽光泽。
佳人:这里指席间的女性。
流霞:本天上云霞,语意双关,借指美酒。《太平广记》引《抱朴子·须曼卿》曰:蒲坂有须曼卿者曰:“在山中三年精思,有仙人来迎我,乘龙升天。龙行甚疾,头昂尾低,令人在上危怖。及到天上,先过紫府,金床玉几,晃晃昱昱,真贵处也。仙人以流霞一杯饮我,辄不饥渴。忽然思家,天帝前谒拜失仪,见斥来还。令更自修责,乃可更往。昔淮南王刘安,升天见上帝,而箕坐大言,自称寡人,遂见谪,守天厕三年。吾何人哉?”河东因号曼卿为“斥仙人”。
胡床:古代一种轻便坐具,可以折叠。

赏析

  此词通篇都写赏月

  上片开头写词人仰望浩月初升情景。

  首二句化用李白诗中“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句意,“青烟”指遮蔽月光的云影。夜空像茫茫碧海,无边无际;一轮明月穿过云层,像一面金镜飞上碧空,金色的光辉照亮了天上人间。“飞”字写乍见月之突然升起,使人感到似是何处飞来,充满惊异欣喜之情。

  “永夜闲阶卧桂影。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三句,通过永夜、闲阶、凉露、寒蝉等物象,极写月夜的静寂清冷,描绘出一幅充满凉意的,悠长寂寞中秋月夜图,烘托出词人的孤寂心境和万千感慨,流露出词人对美好月色的珍惜眷恋。

  “神京远,惟有蓝桥露近。”写因望月而生的身世感慨。词中引用,以蓝桥神仙窟代指蟾宫月窟。这两句意思是说,京城邈远难至,倒是这一轮明月,与人为伴,对人更加亲近。作者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曾三次任京官,后面两次都是因牵连党争而去职,被贬外郡;作此词前不久词人虽得脱出党籍,起任泗州知州,但朝中已无知音。“神京远”的“远”,主要是从政治的含意说的。

  上面这几句赞美眷恋中透出了几分凄清。这时作者已五十八岁,前次去官回家,就已修葺归来园隐居,自号“归来子”,忘情仕进,此词对仕途坎坷,也仅微露怅恨而已,全词的主调,仍然是旷达豪放的。两句明白点出孤寂心情,意脉紧接上文,而扬景则由环境景物转到望月抒怀

  下片转写室内宴饮赏月。卷帘、开屏,都是为使月光遍满,为下文“付与金尊”预作地步,表现了对明月的极端爱悦。“淡指粉”的“淡”字也与月光极协调。水晶做成的帘子高高卷起,云母屏风已经打开,明月的冷光照入室内,宛如浸润着佳人的淡淡脂粉。筵上的人频频举怀,饮酒赏月,似乎要把明月的清辉全部纳入金尊之中,待天晓时同着流霞,一道饮尽。

  这里把月下筵面的高雅素美,赏月兴致的无比浓厚,都写到极致。月光本来无形。作者却赋予它形体,要把它“付与金尊”,真奇思妙想也。天晓时分,月尚未落,朝霞已生;将二者同时倾尽,意思是说赏月饮酒,打算直到月落霞消方罢。

  “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写登楼赏月,由室内转到室外。夜更深,月更明,虽然夜深露冷,作者赏月的兴致不但没有衰减,反而更加豪壮。这时他想起《世说新语·容止》记载的一个故事:晋庾亮武昌,尝秋夜与诸佐吏殷浩之徒南楼赏月,据胡床咏谑。作者觉得庭中赏月不能尽兴,所以要象庾亮那样登上南楼,去观赏那月光下如白玉做成的人无际素白澄澈的清秋气象。古代五行说以秋配金,其色白,故称秋天为素秋。用“玉做人间”比喻月光普照大地,可谓奇想自外飞来。它既写月色,也暗含希望人间消除黑暗和污浊,像如玉的明月一般美好之意。“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作豪放之语,两句包举八荒,丽而且壮,使通篇为之增色。

  全词从天上到人间,又从人间到天上,天上人间浑然一体,境界阔大,想象丰富,词气雄放,与东坡词颇有相似之处。全词以月起,以月结,首尾呼应,浑然天成。篇中明写、暗写相结合,将月之色、光、形、神,人对月之怜爱迷恋,写得极为生动入微。

创作背景

  这首《洞仙歌》是晁补之于宋徽宗大观四年(公元1110年)中秋在泗州(宋时属淮南东露)所作。作者时任泗州知州。本词是作者绝笔之作。
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猜你喜欢
酿黍长添不尽杯,只忧花尽客空回。
垂杨且为晴遮日,留遇重阳即放开。
表表魁梧相,面如田字方。
早宜朝玉陛,犹自绾铜章。
上挹叶丞相,近瞻商侍郎。
风流接前辈,偃室有辉光。
海上冰浆冠八州,旧传仙姥下层楼。
一樽压倒长安市,白堕青春未解愁。

四德仪邦族,三迁奠里门。姑宁忧疾痛,子自乐平反。

夏枕方供扇,薰堂甫种萱。那知秋暑退,无复御轻轩。

出处久异矣,居常劳所思。
烟霄惟子未,鬓发已翁为。
世故岂须问,人生当自知。
林泉闻幸好,足可乐明时。

曾共诸仙宴紫微,金钟插羽疾于飞。醉魂已望三山去,犹整华冠齐羽衣。

鸟啼金井桐,啼声易呜咽。未若向西风,伤心故宫燕。

白门燕子去秋风,社日年年无不同。惟有曾栖青璅闼,欲去未去悲西宫。

却忆西宫前岁筑,禁篽勾陈俄仿佛。不道君王事卧薪,颇闻将作夸神木。

一月宫前才列仗,翠华西去尘飘飏。虚殿无人燕子来,三春对语雕梁上。

转眼谁知事更非,雕梁藻井似蓬飞。明岁坏垣春草里,茫茫何处问乌衣。

毕竟书生真薄命。还是佳人薄倖。待把山盟订。海棠单受梅花聘。

辛苦相携酬玉镜。漫把双环投赠。芳讯亲教证。近来小玉闻多病。

英雄去尽山河在,城郭荒凉草树迷。过客无心吊千古,落花风雨听莺啼。

只有吴公子,频来慰客愁。空山悲落日,积雨卧清秋。

贫贱余青眼,艰难到白头。孤怀无可寄,为尔一凭楼。

我留君勿思,君归我当忆。十年胶在漆,一旦各异域。

吴江激微波,震泽起暝色。鹍鹏隔天地,雁鹜杂南北。

念我平生友,怆恨摧胸臆。独看燕山云,岁暮日初昃。

永言长风翔,情寄南风翼。

万壑朝溟海,萦回岁月多。无如此沟水,咫尺奉天波。

谁如张璪工松石,拟裂鲛绡画作图。

觅向花前旧雨稀,此身将逐海云归。豪门丝管晚萧瑟,大道楼台多是非。

江渚羁魂迷暮雨,帘钩小影立斜晖。故巢曾住难抛却,犹睇雕梁不忍飞。

昔来因梼雨,祝旱却重游。洞里龙何在,山前水自流。

黄杨厄闰岁,白菊殿残秋。正好看云起,朱帘莫下钩。

烟波三万顷,著我木兰船。
望际疑无地,寰中别有天。
长空孤鸟没,四海一云连。
浩荡平生意,南风正渺然。
咄哉古墓一狐精,化作人来耍弄人。
华表未然先败也,至今无地可容身。

磬室居贫已习常,窗前怜得一丛芳。暖花幽院观生意,翠雨疏帘挹细香。

花忆黄陵湖庙冷,燕过朱雀野桥荒。年光撩乱春痕里,愁杀含毫写夕阳。

冷浸溪藤松下月,密缄远寄袁安雪。
忍蹴茸茸一径毡,依约江行晓时节。

我爱树下坐,终日自翩跹。据梧有深意,抚松岂徒然。

亮哉君子心,不为一物牵。绿叶青天下,翠幄苍崖前。

抚己足自悦,此味无言传。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