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

地险悠悠天险长,金陵王气应瑶光。


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

译文与注释

译文

绵延的山川是多么雄奇险峻,帝王的瑞气映照着北斗七星。

不要夸耀金陵能够平分天下,南朝就像徐妃的半面妆,只不过拥有了半面江山。

注释

南朝:东晋以后,中国分裂为两部分,据有南方的是宋、齐、梁、陈四朝,为南朝。梁元帝都江陵,非建康,诗题为“南朝”是用梁元帝被西魏攻灭之事以概南朝。

地险:指金陵地势险要。西晋张勃《吴录》:诸葛亮谓孙权曰:“秣陵地形,钟山龙蟠,石城虎踞,此帝王之宅。”

悠悠:绵长貌。与“长”义近,前者言时间久远,后者状空间长远。

天险:指长江天堑。

金陵王气:《太平御览》卷十七引《金陵图》云:“昔楚威王见此有王气,因埋金以镇之,故曰金陵。秦并天下,望气者言江东有天子气,凿地断连冈,因改金陵为秣陵。”

金陵:即今江苏南京。王气,帝王的祥瑞之气。

瑶光:北斗七星的第七颗星。吴地属斗宿分野,故说“应瑶光”。

分天下:分有天下一半。

徐妃:即梁元帝的妃子徐昭佩。因容貌不甚出色受到梁元帝的冷遇。

半面妆:《南史·后妃下》载:徐昭佩“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帝见则大怒而出。”

赏析

  这是一首怀古咏史诗。诗的前两句写南朝都城金陵据山川之险,又上应天象;后两句借徐妃以半面妆接待梁元帝事,讽刺南朝皇帝拥有半壁江山的可悲。诗人别出心裁,巧妙运用典故,以小见大,并借题发挥,在对南朝皇帝的讽剌中隐寓对晚唐君主苟安现状的不满,寄托忧国忧民忧患意识。全诗篇幅虽小,含意却深。

  该诗的显著特征是采用了拼接组合的对比手法,揭示南朝短命的原因。

  前两句谓六朝建都的金陵有虎踞龙盘之固,且面临长江天堑,南朝统治者自持天地之险,王气上应天象,可以江山永固,划江而立,长保均分天下之势。然而除了东晋以外,在此建都的政权存在时间都不长,六个朝代像走马灯一样不停更换,这往往引起史家与诗人深深的思考。

  李商隐的这首诗在六朝亡国的万千头绪中拈出一端:“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徐妃半面妆”谓梁元帝与妃子徐昭佩不和。徐妃以妒出名,后被元帝逼死。这本是宫闱异闻,不关乎南朝兴亡的国事。再则梁元帝建都江陵,也不是建康。诗人以萧梁事概括江左南朝,属以点代面;徐妃以“半面妆”讽刺梁元帝一眼眚瞎,发泄对元帝冷置的不满,原本属于后宫争宠琐事,诗人则大而化之,以偏概全,借此讥讽南朝只拥有半壁江山的可悲。诗人借题发挥,将“半面妆”和南朝统治者自恃的“分天下”的心理联系在一起,用“半面妆”这种蔑视帝王权威的嘲弄戏谑,轻轻抹倒南朝皇帝所夸耀的形胜与王气,不但使事灵变,妙语解颐,讽刺尖刻而不失幽默,而且在讽刺中表露了对不图进取,但求苟安的统治者的批判。

  从结构上看,前两句先从负面蓄势,第三句的“休夸”为全诗枢纽,逼出下句,而“此地分天下”则承上二句。末句“只得”的限制,宾语“徐妃半面妆”配合得横岭侧峰,使此句言外有言,语脉摇曳而用意深邃,匠心独运。首句“地险悠悠天险长”,句内反复出现两个“险”字,正是全诗负面的“关键词”,再加上复音词“悠悠”的拖腔拉调,更显露了对持险可以固若金汤的统治者心态的批驳讥讽。从构思上看,这首诗单举萧梁事以概南朝,举的又是“半面妆”这种小事,采取以小见大、借题发挥之法。表面上是写南朝兴废之事,其中实则有晚唐的影子。晚唐政权的力量日渐衰微,实力甚至比不上南朝中分天下的半统局面。所以,这首诗不仅在怀古,实为现实当局而发,忧国忧民忧患意识才是此诗更重要、更深刻的用心所在。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充盐铁推官游江东时所作。晚唐藩镇割据气焰日炽,宦官权力日益膨胀,朋党相互倾轧,唐朝政权的力量日渐衰微,直辖区的领域日见削减,实力甚至比不上南朝中分天下的半统局面。诗人经过六朝古都金陵,感慨今昔,作下此诗。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猜你喜欢
珍禽暂不扃,飞舞跃前庭。翠网摧金距,雕笼减绣翎。
月圆疑望镜,花暖似依屏。何必旧巢去,山山芳草青。
杨柳青青杏发花,年光误客转思家。
不知湖上菱歌女,几个春舟在若耶。
开秋七夕到佳辰,里俗争夸节物新。
乌鹊桥头已凉夜,黄姑渚畔暂归人。
裴回月御斜光敛,宛转蛛丝巧意真。
卜肆沈冥谁复问,年年槎路上天津。

小窗春浅不中春,径次啼莺煞恼人。忘尽故心消不得,夕烟约莫柳条新。

冠世声名盖世功,寻常杯酒坐生风。区区问舍求田客,尽在元龙一笑中。

终朝异五岳,列翠满长安。地去搜扬近,人谋隐遁难。
水穿诸苑过,雪照一城寒。为问红尘里,谁同驻马看。

闻君戒行装,去领万安学。征舸已载书,离筵更行酌。

春还野色迥,日入川光薄。悠悠水上凫,矫矫天际鹤。

寇垒尚连戈,边防正鸣柝。千村少烟火,百里到县郭。

古来重庠序,乱后馀殿阁。绿野一榛芜,青衿半荒落。

师承岂无待,教立将有托。山水舜祠深,端期听韶作。

徙倚未云暮,阳光忽已收。羲和远停晷,壮士岂淹留。

冉冉老将至,功名竟不修。稷契匡虞夏,伊吕翼商周。

抚躬谢先哲,解绂归山丘。

绣被寒多未欲眠,梨花枝上听春鹃。明朝又是清明节,愁见人家买纸钱。

行客今如此,青山已定居。过云时傍户,流水暗通渠。

道胜元无愧,身安即有馀。南窗高卧起,随意读吾书。

窥檐窗外。酒力冲寒退。风絮乱,琼瑶碎。凌波争缭绕,点舞相萦带。

应惬当,凝香燕寝佳人对。

恰与花时会。小阴寻芳盖。犹自得,春多在。日烘梅柳竞,翠入山林改。

但只恐,别离恨远如云海。

一与西湖别,春风两度来。
曾栖山寺里,日日待花开。
旂旐晨趋十万军,卫青幕府事纷纷。
卧龙不远沧溟窟,走马来看馆阁文。
春过名山花乱落,雨晴飞瀑路难分。
先生高伴洪厓啸,独向溪边望白云。
石笋古传八百丈,鼎湖仙去几千年。
我疑二事无从政,但信仙都是洞天。
早蝉望秋鸣,夜琴怨离声。眇然多异感,值子江山行。
由来重义人,感激事纵横。往复念遐阻,淹留慕平生。
晨奔九衢饯,暮始万里程。山驿风月榭,海门烟霞城。
易绡泉源近,拾翠沙溆明。兰蕙一为赠,贫交空复情。

层城捣练北风微,送别沙头泪染衣。四野夕阳群鸟散,万山秋草一人归。

新霜已见鬓丝改,中岁徒伤心事违。湖上旧庐终隐得,屿梅汀柳尚依依。

种竹满东原,清阴接邻壤。三径未全荒,秋风吹灌莽。

不容车马过,幽人自来往。

石似浣沙石,江如濯锦江。征帆向何处,云雾晦蓬窗。

脱祸东奔壮气摧,马如飞电毂如雷。
当时若不听弹铗,那得关门半夜开。
肉色欠纯正,腰上多红铃。
月头红白间,百战不能赢。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