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

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级。
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想当初,在帅府,穿金甲持雕戈;军中作檄,挥笔写完千纸,笔墨都还未干。天刚黎明,寒气侵人,披着铁甲的战马已嘶鸣起来,奔赴战场;黑夜里,狂风呼啸,怒涛奔腾,高大战船正在抢渡。当年李广建功无数终降为庶人,有谁对这种不平之事表示同情呢?
那些抗敌恢复方略,记录军中生活的诗篇,只好任它散失殆尽,而懒得收拾了。只能靠焚香煮茗来打发时光了。现在就怕人谈边塞的事,暂且教儿女们诵读《花间集》吧。只是感叹自己壮年时就不如人,何况现在呢!
注释
金甲雕戈:金饰的铠甲;刻镂过的戈。形容武装的壮丽。
辕门:军门,指李珏帅府。
磨盾鼻:盾鼻是盾的纽。齐梁之际荀济入此,说当在盾鼻上磨墨作檄讨伐梁武帝萧衍。后以“磨盾鼻”喻军中作檄。
龙蛇:原指草书飞动圆转的笔势和飞动的草书,后泛指书法、文字。
楼船:战舰。
平戎策:指平定平定外族的策略。这里指作者屡有奏疏陈述抗敌恢复方略。
从军什:是指记录军中生活的诗篇。
慵(yōng):懒惰,懒散
茶经:这里指记茶叶的品种及烹茶方法的书籍。
香传:即香谱,记香的品种,烧香的方法,器具等。
榆塞:《泛称边关、边塞
花间集:是五代十国时期编纂的一部词集,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文人词选集,由后蜀人赵崇祚编辑。

鉴赏

  词的上片从回忆往日的军营生活写起。“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记当日”点明这里所写的是对往事的回忆。诗人回忆开始担任军门工作时的威武的景象。“金甲雕戈”,形容武装的壮丽。“辕门初立”,是说开始担任军门工作。时李珏出任江淮制置使,节制沿江诸军,帅府设在建康。刘克庄在幕府掌文书,被誉为“烟书檄笔”,一时无两。”他也很以此自负,所谓“少年自负凌云笔”,时仅二十三岁。“磨盾鼻”三句写出了诗人当年才华横溢,极为得意的精神状态。“一挥千纸,龙蛇犹湿”显示他草拟文书时,文思敏捷,笔走龙蛇,文不加点,倚马可待的超人才气。“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这两句脱胎于陆游《书愤》一诗的名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晓嘶”,“夜渡”,一写白天,一写夜间。表现强敌压境,战斗紧迫的程度。“铁马”这两句表现一种壮阔的战斗场面和肃杀的战斗气氛。“有谁怜”三句借用“李广难封”的典故说明自己虽曾踌躇满志,而终于无功而归,怨愤之情,溢于言表。这里作者以李广自况,自有不平之意。史载刘克庄从军建康李珏军幕时,由于前线泗上兵败,朝野皆主“以守易战”。刘克庄建议抽减极边戌兵,使屯次边,以壮根本。“主谋者忌之”,即自行辞职归里。由于这一次辞去军幕,使他一生未能再直接参与同敌人的战斗。所以每当追忆到这段军旅生活时,既神往,又遗憾。不过总的看来,词的上片的基调还是昂扬亢奋的。

  下片抒写的是诗人愤郁塞胸时发出的悲凉深沉的哀叹。诗人此时废退之身,无路请缨,只能正话反说,倾诉内心的隐痛和愤慨了。“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对一个爱国诗人而又是战士的人来说,平戎策,从军什,是战斗生活的记灵,是珍贵的文献。一般都要编入专集传及后代的。有如勒石记功。可现在却都已零落殆尽而懒于收拾。“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即诗人只能靠焚香煮茗来打发时光了。唐陆羽有《茶经》三卷。“香传”,即香谱,记香的品种,烧香的方法,器具等。丁谓有《天香传》,沈立、洪刍均有《香谱》。读到这里不禁使人想起辛弃疾《鹧鹕天》词中的名句:“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了。实际上这样做都是违心的和不得已的,纯属无可奈何。“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这两句表面上是说诗人已作终老之想,无意复问边事,而用描写美女与爱情的《花间集》来教导儿女。现在不但诗人自己不谈“平戎”,而且唯恐客人谈及。这里着意写诗人过去遭遇留下的伤痛,是抱负难展的愤激之辞!“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结语用春秋时郑大夫烛之武语。《左传》僖公三十年载:烛之武对郑文公说:“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这里意为虽有“从戎之兴”,无奈力不从心。表面上怨叹流年,实际上是感叹壮志未酬,不能一展抱负,用的是曲笔。

  刘克庄是辛派词人,这首词的风格与辛词酷似。在慷慨淋漓、纵横恣肆中时露悲凉深沉之哀叹。诗人把立志收复中原的气节与功名作为词的主旋律,表现了英雄失志而不甘寂寞思想。词在表现手法上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运用曲笔,使词的意蕴更加深沉含蓄。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者在自注中说“忽动从戎之兴”,即作者忽然产生从军抗金的念头。情况是这样:刘克庄曾因“江湖诗案”遭难被黜。到绍定六年(公元1233)蒙古灭金之际,宋师北上谋复回河南,刘克庄尚闲置在家。宋金之间的这场战争引起了诗人从军抗金的念头。
刘克庄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猜你喜欢
寒灯不照远,光止一室明。
小人不虑远,义止目前荣。
灯既无久焰,人亦无久情。
谁言结明月,明月岂长盈。

旧来人说陈惊坐,真有诗如孟浩然。莫厌敲门觅纹褓,此翁衣钵要渠传。

隔江灯火见西兴,江水清平雾雨轻。
风送潮来云四散,水光月色斗分明。
不学诗书君勿嗤,人间情伪古难知。
第看陵麦青青句,尽是当年发冢词。
归舟南过练塘时,重阅前年送别诗。
人世阖棺方始定,客程流梗固难期。
君还里闬阖三雅,我尚山城守一枝。
涵碧春来应倍好,何缘吟对举清卮。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荟郁,有无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似雨纷然落处晴,飘红泊紫莫聊生。美人天远无家别,逐客春深尽族行。

去是何因趁忙蝶,问难为说假啼莺。闷思遣拨容酣枕,短梦茫茫又不明。

华表何年鹤更回,仙人楼倚郁蓝开。缤纷月里金支导,曾向溪桥半夜来。

问讯东海秦钓客,尔来闻已霸风骚。
缗明饵香我知愧,愧尔一钩连六鳌。
橘井登贤籍,槐宫并俊游。
姓名题雁塔,文字上瀛洲。
青简穷千载,朱轓但一州。
有怀终未试,眼看落山丘。

一区寂莫子云家,便腹那能贮五车。筋力只今如老鹤,笔头新爱绾秋蛇。

树间风定叶漫径,篱外雨寒梅著花。胜日一尊能笑客,更须官鼓候晨挝。

圣主临轩第一春,诸生敷对意俱新。风云早际明时会,民物同归大造仁。

却羡俊髦高擢第,端期忠孝重书绅。非才沾被今三度,分得恩波下紫宸。

腰间斧柯,观棋曾朽,修月曾磨。不将连理枝梢锉,无缺钢多。不饶过猿枝鹤窠,惯立尽石涧泥坡。还参破,名缰利锁,云外放怀歌。

东海馀风大,陶唐遗思深。何如观遍舞,奏鼓间摐金。

清管调丝竹,朱弦韵雅琴。八行陈树羽,六德审知音。

至道兼韶濩,充庭总韎任。高天度流火,落日广城阴。

百神谐景福,万国仰君临。大乐非钟鼓,且用戒民心。

倚竹相看翠袖寒,月中弄影见飞鸾。形容何似清癯甚,雪满空山岁又阑。

闻君卜地剪蒿莱,水竹渠荷绕户裁。心远不嫌城市近,机忘犹喜鹭鸥来。

蓬扉散帙看云卧,花坞鸣桡泛月回。休自题门矜独乐,耆英嘉会此中开。

沙岸委蛇白,云林迤逦青。千山拥庐岳,百水会宫庭。

旋食犹能饭,丛祠更乞灵。江湖万里浪,政尔片帆轻。

野水将孤楫,晴天雾半收。
寒禽自向日,残叶尚如秋。
好道宁辞晚,谋生岂解愁。
思君时一见,犹免失东丘。

不须涕泪洒江皋,二十吴郎气自豪。万里久随山简马,一官剩有吕虔刀。

当筵且共倾三雅,对客犹能诵六朝。好去临歧莫惆怅,虞山落叶晚萧萧。

一州横制浙江湾,台榭参差积翠间。楼下潮回沧海浪,
枕边云起剡溪山。吴江水色连堤阔,越俗舂声隔岸还。
圣代牧人无远近,好将能事济清闲。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