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叙离别而全无依依不舍的离愁别怨,写得慷慨激昂,议论滔滔,形象丰满,别具一格。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下笔挺拔刚健,调子高昂,一扫送别诗的老套,生动地勾勒出主人公性格的坚强刚毅,真有一种“直疑高山坠石,不知其来,令人惊绝”(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上)的气势,给人以难忘的印象。
“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彩笔浓墨描画出大丈夫的壮伟形象。威武潇酒,胸怀开阔,风度不凡,气宇轩昂,仿佛是壮士奔赴战场前的杖剑壮别,充满着豪情。
颈联运用成语,描述大丈夫的人生观。“蝮蛇螫手,壮士解腕”,本意是说,毒蛇咬手后,为了不让蛇毒攻心而致死,壮士不惜把自己的手腕斩断,以去患除毒,保全生命。作者在这里形象地体现出壮士为了事业的胜利和理想的实现而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颈联如此拓开,有力地烘托出尾联揭示的中心思想。“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尾联两句,总束前文,点明壮士怀抱强烈的建功立业的志向,为达此目的,甚至不惜“解腕”。那么,眼前的离别在他的心目中自然不算一回事了,根本不值得叹息。
古代的离别诗,大多写离愁别恨,临歧伤感,而这首诗,却独具匠心,撇开歧路沾巾的柔情,通篇以议论为主,写的气势充沛,感情浓烈。叙离别而全无依依不舍的离愁别怨,写得慷慨激昂,议论滔滔,形象丰满,别具一格。
首联,起笔挺拔刚健,调子高昂,一扫送别诗的老套。“丈夫”在古代常指热血男儿。别离、离别总是那么令人感伤,可是作者上来就写即使男儿有泪,有伤心的时候,也不该在离别时抛洒,即男儿有泪不轻弹。诗人此处用意别出心裁,生动地勾勒出主人公性格的坚强刚毅。
颔联接应首联的“丈夫”起笔,接着描绘“大丈夫'的形象。“杖剑”一词显示出大丈夫威武潇洒的姿态。“尊酒”则是说明临行前为好友酬饮,就像是好男儿手持大碗喝酒,干杯祝福,似豪侠一样玉树临风,胸怀开阔,气宇轩昂,仿佛是壮士奔赴战场前的杖剑壮别,充满着豪情。
颈联运用成语,描述大丈夫的人生观。“蝮蛇螫手,壮士解腕”,本意是说,毒蛇咬手后,为了不让蛇毒攻心而致死,壮士不惜把自己的手腕斩断,以去患除毒,保全生命。作者在这里用一成语,体现的是壮士为了伟大事业的胜利和崇高理想的实现奋不顾身、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无所畏惧的精神。颈联如此拓开,有力地烘托出尾联揭示的中心思想。其中“一”字和“即”字,既体现出动作之迅速,也显现出壮士在万分危机的时刻,敢于斩钉截铁地作出英明的抉择,牺牲小的利益来顾全大局。
尾联两句,总束前文,点明壮士怀抱强烈的建功立业的志向,为达此目的,甚至不惜“解腕”。那么,眼前的离别在他的心目中自然不算一回事了,根本不值得叹息。
华堂选形胜,地直巽之隅。主人心洁齐,公闲此燕居。
西来故乡客,东过朝大夫。时逢志所惬,下榻同欢娱。
琴棋间壶觞,赋咏杂歌呼。民间既羲皇,席上宜华胥。
每思就一醉,幸无官守拘。奈何三千里,风埃与泥涂。
正高秋极目。爱东峰、晓日芙蓉矗矗。万叠烟霞簇。
指仙翁家住,洞天岩谷。童颜鹤骨。恣潇洒、茂林修竹。
更闲来扫石,焚香一炷,弹琴数曲。
佳辰才过中秋,月轮犹照,金尊华屋。向平愿足。那羡纡朱腰玉。
喜婆娑过了,八十年光,见尽是非荣辱。愿从今难老,占却人间五福。
屐痕处处穿花入,不惜衣沾惜花湿。彊欲别花且远看,虎山桥头带雨立。
井梧叶坠金风起,满庭明月凉於水。为念儿夫戍玉关,尘满征衣谁与洗。
我有冰缣三两疋,胼手殷勤为君织。欲制寒衣远寄将,双杵拈来对砧石。
捣乱西风续又鸣,一声声里寓幽情。夜深玉腕痛且困,不知露下将三更。
裁缝已就凭谁寄,走马朝来有边吏。一行书染泪千行,寒到君边衣到未。
应嫌兵食犯民秋,自裹乾糇系马头。寇遁人还烟灶畔,饥童争拾异乡麰。
风柯月渚。人在秋深处。爱傍水荭花、填词句。问爱波谁管,却少个、邻船住。
五湖怀旧侣。可有千丝,别网溪纱村苧。
沉吟薄暮。白鸟双飞去。买取蜀姜温、莼堪煮。携小童丱角,吹一曲、沙头雨。
君恩知未许。菰叶横塘,且缓此时乡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