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秋轮台》这首五律于公元756年(天宝十五年)诗人居轮台时所作。诗人于公元754年赴北庭,至今已历三年,诗中描绘初秋边塞景物.抒写久居边塞的惆怅心情。
诗的开头面句从地点“轮台”落笔写。地为“异域”,城为“孤城”,而又位于明山之外,雪海之边,两句互相补充,各分三层以写边地荒远苦寒,起调极为沉重。
诗的次两句则从时间“首秋”落笔写。“秋来”和“夏尽”点明“首秋”,雁为北地之氏“唯有雁”照应“孤城”二字;蝉为家乡之物,“不闻蝉”照应“异域”二字。“唯有”、“不闻”。从所见所闻,一正一反两个方而来写边地荒远苦寒。
诗的五、六两句从居住环境方面写。边地的秋风秋雨侵袭着诗人居住的蓬帐,毡墙已经潮湿,帐幕发出胞气。上句景物诉诸视觉,下旬景物诉诸嗅觉,可见诗人置身子怎样的氛围之中。一“捞”一“格”,写边地初秋气候的恶劣,点染秋景气氛,勾划出一个极为凄苦的环境。
诗的最后两句仍从地点时间两方面着笔来写。“轮台万里地”,写边塞地点之远;“无事历三年”,写戍边时间之长。环境苦寒,秋日又至,家乡万里,归去无期,思念家乡宅切是不言而喻的。因面这两句实为诗人之所感。
这首诗由诗人所居异域而及诗人首秋所见,而及诗人边地所居,而及诗人心中所想,由远及近,层层写拢来,久居边塞的苦闷心情在首秋轮台的景物描绘中得到自然而又含蓄的表露。
首句为地理环境,异域,有别于内地,且在阴山之外;孤城雪海,竟然为沙漠之中的一块绿地。次句为气候环境,轮台之夏和秋季很短,夏季听不见蝉鸣,秋季看不见大雁,一不留神便进入冬季。三句为居住环境,住用毡帐,不防雨。结尾为总结感叹,茫茫万里辽阔之轮台,拜拜在这呆了三年。能看出来,岑参此时有些伤感,不知是对此西域轮台不满意,还是因为未能建功立业长叹息。
轮台为古单于之地,风物民俗尽殊,即古之所谓异域。作者《轮台即事》破题即曰:“轮台风物异,地是古单于。”即写其风物之异,与异域之感。结句平实,然平中有奇,实中有虚。无事而于此偏远荒漠之地度过三年。其难熬可知,其感触可会,句外有无穷之意。
旻天兮清凉,玄气兮高朗。北风兮潦洌,草木兮苍唐。
蛜蚗兮噍噍,蝍蛆兮穰穰。岁忽忽兮惟暮,余感时兮悽怆。
伤俗兮泥浊,矇蔽兮不章。宝彼兮沙砾,捐此兮夜光。
椒瑛兮湟污,葈耳兮充房。摄衣兮缓带,操我兮墨阳。
升车兮命仆,将驰兮四荒。下堂兮见虿,出门兮触?。
巷有兮蚰蜒,邑多兮螳螂。睹斯兮嫉贼,心为兮切伤。
俛念兮子胥,仰怜兮比干。投剑兮脱冕,龙屈兮蜿蟤。
潜藏兮山泽,匍匐兮丛攒。窥见兮溪涧,流水兮沄沄。
鼋鼍兮欣欣,鳣鲇兮延延。群行兮上下,骈罗兮列陈。
自恨兮无友,特处兮茕茕。冬夜兮陶陶,雨雪兮冥冥。
神光兮颎颎,鬼火兮荧荧。修德兮困控,愁不聊兮遑生。
忧纡兮郁郁,恶所兮写情。
已讶雪中在,况逢灯下看。酒阑相把赠,疑是翠琅玕。
剪云雕雪下瑶空,缀向苍柯翠叶中。晋代桃源何足问,蓬山异卉是仙风。
缇籥惊年杪,铃斋戒夙兴。连空集霙霰,撇席命宾朋。
菌阁盘虚出,箯舆选胜登。山川方晻蔼,缟素竞飞腾。
密著珠帘重,低沈粉水澄。迷藏秦洞穴,刻镂禹沟塍。
蓬岛三番抃,瑶峰四彻绳。风传天外籁,湖写鉴中冰。
银色三千界,琳台十二层。折梅思陆凯,咏絮对王凝。
妒舞轻飘燕,临书细字蝇。光凌射的鹤,气压沃洲鹰。
棹月溪翁共,歌兰楚客能。琼辀走油壁,练马顿钩膺。
泽渗阳膏动,和薰气烛蒸。冬权时已正,尺瑞岁将应。
鄙也同民乐,油然弗自胜。平时陪法从,长忆奉昭陵。
拂旦开金殿,鸣鞘下玉乘。六花朝服满,万岁寿觞称。
就望尧云日,赓歌舜股肱。冰醪沾饫赐,竹唱听哀矜。
尔后孤踪远,频年老病仍。两朝还观魏,何日见觚棱。
冰井消尘尽日清,山林灯火映星明。乾坤寤我三生梦,烟月添人一种情。
杯付江湖思旧侣,诗愁鱼鸟结新盟。白山节钺龙山印,管到风花次第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