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春游

小桃枝下试罗裳,蝶粉斗遗香。玉轮碾平芳草,半面恼红妆。
风乍暖,日初长,袅垂杨。一双舞燕,万点飞花,满地斜阳。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有人在桃树下试穿丝衣,蝴蝶在残余的花间飞舞。芳草被华美的车子辗平,花枝上,花落已半。
风变得薰暖,白天开始长起来,杨柳的枝条柔美细长。一双燕子在风中飞舞,杨柳絮飘飘扬扬,地上铺满了落日的余晖。
注释
诉衷情: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三平韵。
罗裳:织锦的裤裙。裳,下身的衣服,裙装。
蝶粉:指桃花初放,蕊粉末褪。斗:比试。遗香:指罗裳和少女身体散发出的清香。
玉轮:华贵的游车。
半面恼红妆:即“恼半面红妆”之倒装句。指因花瓣凋零而心生懊憾。半面:指凋残。红妆:指花瓣。
乍:开始。
袅(niǎo):细柔摇曳的形态。

赏析

  上片“小桃枝下试罗裳”,是说出游前的准备。天气渐暖,要换上春天的罗裳,不是一换就得,所以要试,试衣于小桃枝下,很可能是普通农家的女孩子。站在小桃枝下,映衬唐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中的“人面桃花相映红”。不仅如此,鲜艳的桃花女子衣上的香泽又引来了翩翩的蝴蝶。不说蝴蝶环绕飞舞,却说“蝶粉斗遗香”,蝶翅上扑落的粉末和女子遗落的香泽比赛,哪一种更香,这就婉转曲折深有意趣了。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的蝴蝶,本来也是美的化身,所以梁山伯祝英台的故事中,才有化蝶之说。

  游春的人自然很多,有乘宝马香车的,“玉轮碾平芳草”,从芳草地上忽忽驶过,车中的贵妇娇娃,也只在车窗中露出了半面。但“半面恼红妆”,这半面娇容却引起这位游春少女的不快。可能是因为她们乘坐的香车对于芳草的摧残,也可能因为她们不暇他顾的高傲姿态。李商隐《南朝》诗云:“地险悠悠天险长,金陵王气应瑶光。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讽刺南朝苟安于半壁江山,犹如徐妃之半面妆,如取用李商隐诗意,则“半面恼红妆”当指南明福王朱由崧即位南京,只图苟安一时,如同南朝梁、陈末年故事。这种时事使人烦恼,故云:“半面恼红妆。”惟此,前面的“玉轮碾平芳草”也可解释为暗指南明弘光朝排斥忠良压制贤才,这样来解释这两句词,可能显得牵强一些,但是,“半面恼红妆”又似乎不是一般语言,很值得探究。

  下片“风乍暖,日初长,袅垂杨”三句,写的是初春景象。风才开始变暖,白天才开始变长,垂挂的柳枝才缀上新绿而随风飘荡。三句非常紧凑。从几种事物中观察,感受表现了初春的特点。而以下的三句“一双舞燕,万点飞花,满地斜阳”却大有春事已过的景象。关于燕子,在子龙词中多次提及,如《山花子·春恨》“惟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眼儿媚》“只愁又见,柳绵乱落,燕语星星”、《蝶恋花·春日》“燕子乍来春渐老,乱红相对愁眉扫”、《江城子·病起春尽》“凭燕子,骂东风”。几乎都是与暮春春尽联系着。此处“一双舞燕”恐怕也不是早春景象,“万点飞花”更是暮春特有之景,“满地斜阳”也平添了一份凄清。这后面的三个四字句,与前面的三个三字句,意思上有承接,时间上有发展,似是感叹着“九十韶光如梦短”(《渔家傲》),由初春写到春夫,时间上的跨度是为了表现情感上的跨度。

  这首词描写春游所见,情景相生,处处透着词人盎然的游兴。词的开始两句用烘托法。桃下试裳能让人产生“桃之天天,灼灼其华”的联想。而蝶粉斗香,又可想见女子春服艳丽如花的美好形象。接下来轮碾芳草,红妆半露,也是情态毕现,鲜明如画。整个上片着笔于人,浓墨重彩。下片则转而写景。风暖日长,垂杨袅袅,双燕翩翩,一派生机蓬勃的景象。景润人心,词人想必也是逸兴满怀。结尾“万点飞花,满地斜阳”微微露出美景不能永驻的淡淡春愁。正如杜甫《曲江》“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及梅尧臣《苏幕遮》“落尽梨花春事了。满地斜阳,翠色和烟老”所歌咏,在这样的时刻,文人总不免会透出一丝纤柔的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年代已不详。清人王士祯云:“大樽诸词,神韵天然,风味不尽,如瑶台仙子独立却扇时。”陈子龙早年的词作就以清新的格调与当时宫廷文人的满纸俗气的作形成鲜明的对照,使晚明词坛顿放异彩。《春游》便是陈子龙早期的代表作之一。

陈子龙
  陈子龙(1608—1647)明末官员、文学家。初名介,字卧子、懋中、人中,号大樽、海士、轶符等。汉族,南直隶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崇祯十年进士,曾任绍兴推官,论功擢兵科给事中,命甫下而明亡。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投水殉国。他是明末重要作家,诗歌成就较高,诗风或悲壮苍凉,充满民族气节;或典雅华丽;或合二种风格于一体。擅长七律、七言歌行、七绝,被公认为“明诗殿军”。陈子龙亦工词,为婉约词名家、云间词派盟主,被后代众多著名词评家誉为“明代第一词人”。
  猜你喜欢
宿昔试安命,自私犹畏天。劳生系一物,为客费多年。
衡岳江湖大,蒸池疫疠偏。散才婴薄俗,有迹负前贤。
巾拂那关眼,瓶罍易满船。火云滋垢腻,冻雨裛沉绵。
强饭莼添滑,端居茗续煎。清思汉水上,凉忆岘山巅。
顺浪翻堪倚,回帆又省牵。吾家碑不昧,王氏井依然。
几杖将衰齿,茅茨寄短椽。灌园曾取适,游寺可终焉。
遂性同渔父,成名异鲁连。篙师烦尔送,朱夏及寒泉。
黄头鲜卑入洛阳,胡儿执戟升明堂。晋家天子作降虏,
公卿奔走如牛羊。紫陌旌幡暗相触,家家鸡犬惊上屋。
妇人出门随乱兵,夫死眼前不敢哭。九州诸侯自顾土,
无人领兵来护主。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
雕盘角黍竞时宜,组绣风华奉紫闱。
海日乍升丹禁晓,艾人晴影照金扉。
书阁移年岁,文明难复辞。欢言冬雪满,恨别夏云滋。
外尹方为政,高明自不欺。老人骖驭往,童子狎雏嬉。
日茂西河俗,寂寥东观期。遥怀秀才令,京洛见新诗。
幸白东南好,西归未可忙。
茶添橄榄味,酒借蛤蜊香。
绝品宜春醉,新烹趁日长。
倒囊烦厚载,归遣北人尝。
肯从悟室课儿书,啮雪风流却减渠。
我爱信陵冠带意,任教句法问何如。

辛亥出国门,已分不相见。今来何因缘,万赎惟一奠。

残生所欲言,未死馀自咽。千春无芳菲,沧海成枯淡。

先生北学宗,艺事特馀玩。龙蛇道东方,志事掩诙谩。

出入朝市间,侯尊齐隶贱。天眼灼方物,望气得真赝。

世儿诧萍实,多识原一贯。末世沦贱愚,长者知服馔。

沟犹几专家,众中雄顾盻。寸莛叩洪钟,聋耳或惊窜。

沉沉百怪炉,汪汪海若叹。交游遍湖海,我父夙所善。

少小逢锁闱,老大同江汉。不遇数何奇,气尽十一战。

飞腾几辈传,南北知两监。飘泊鸾凤姿,公族轻衰乱。

贱子旧学诗,雕刻羞自炫。未传西江衣,谬许南州冠。

五言窃句律,篇出辄蒙赞。诗拙过梅穷,题序缺欧翰。

京师万人海,晚极鱼龙变。载酒物外游,一隙展荒宴。

相过傅刘徐,形影夜及旦。酣嬉卧屠沽,杂沓穿歌院。

看花累春心,说鬼噤冷面。心知来日恶,因循极浪漫。

醰醰万欢悰,惨作隔世恋。国变痛天摧,行遁各分散。

我屏东海隅,公潜南宫县。他生渺未卜,魂梦凄永断。

远哦寄怀诗,忆苦神辄眩。今来一月淹,终古人天判。

问疾惊已迟,深葬遑及殓。登堂见白衣,手泽犹在案。

质亡我何存,哀迫生何唁。吾生遘残运,有乐盖微幻。

区区不慭遗,往往供涕泫。风流遂销歇,天乎绝文献。

知复几百年,灵奇钟此彦。故知神理存,传世有遗砚。

还从小苏游,岁晚矢婉娈。

元日地动生白毛,发春当暖风萧骚。天时尚然有错迕,老夫何怪儿童曹。

君不见猛虎失势,人寝其皮,惜也岂复能咆哮。我歌白毛,比之董逃。

商飚送喜满华轩,乔岳锺灵积庆门。
天上台星对南极,人间佳节是中元。
一时闽越台前辈,千载机云见远孙。
香火祝公如卫武,他年勋业照乾坤。

千里提封盛府开,照淮红旆晚徘徊。地灵固有壶公旧,时泰不同唐相来。

韦断陈编占药喜,珠挥新什咏兰陔。阿连今羡南飞翼,酒影犹能入寿杯。

爱梅入骨随,思作梅花吟。横斜疏影句,谬许孤山林。

拟议误唐突,粉蝶兼霜禽。竹外一枝孤,坡老诚赏音。

何如妙无言,淡然惬素心。不见江贯道,抚琴不弹琴。

居山还有趣,斸地本无谋。相顾谁青眼?同盟尽白头。

豺狼迷道路,猿鸟傍林丘。休问巢由乐,吾心自可求。

世事良可见,浩荡书生心。先民亦会计,儒道终当行。

风尘正澒洞,畿甸况空虚。白挺交衢乱,红镫闪月疏。

土沙卿相血,豺虎帝王居。重我鸰原痛,张图问野渔。

浙东陈叔起,挥洒异尘寰。思入烟霞窟,功移造寰关。

芳名唐棣并,逸驾董元攀。远势横千里,分流转几湾。

亭台青嶂外,村落白云间。绿合高低树,岚分远近山。

石危芳径稳,浪静小桥闲。草木藏盘谷,峰峦耸黛鬟。

境幽人迹少,林暗鸟声悭。隐约棋中趣,从容物外颜。

郡侯遗粉绘,野老乐痴顽。欲觅山中路,相期日往还。

稚子推窗窥过雁,数峰乘隙入西轩。

帽上著笼冠,裤上著朱衣。不知是今是,不知非昔非。

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塍南塍北秋草黄,溪前溪后秋虫凉。野棠留艳绚春色,丛桂著花摇古香。

薜荔墙低间修竹,时有书声出茅屋。枕流三尺眠小桥,照水间鸥白于玉。

置身如在西湖间,只愁绕郭无青山。高槐大柳老松树,缭绕屈曲成烟鬟。

长风吹凉沁诗骨,树顶苍茫一峰立。为问山从何处来,天遣奇云插空碧。

塞晚冲沙损眼明,归来养病住秦京。上高楼阁看星坐,
著白衣裳把剑行。常说老身思斗将,最悲无力制蕃营。
翠眉红脸和回鹘,惆怅中原不用兵。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