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联所写登三山、望金陵与谢脁所作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相同,借用谢脁诗句,以长安代指金陵,即地即景即事自然而生的缅怀古人之情十分熨贴而浓郁。“水澹”是描绘江水恬静的样子,变绘形态为绘色彩。
颔联“芜”是繁草丛生之貌,“河阳县”位今河南省孟县西,谓谢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次句“河阳望京县”,以河阳代指三山,李白循此。此联承首联“望长安(金陵)”,意为登上繁茂草木掩映下的三山,面对大江秋色而北望金陵。这一联中,不仅有“芜没”的“河阳”,秋日的大江,更有在这寥廓江山中引领北望的诗人形象。无论是葱茏的三山、旷远的秋江还是凝望的诗人,都隐含着深深的情意。此句联系诗题“寄殷淑“可以体味出诗人寄托的是思友之情。在这一联,诗人的登临之意已由首联的缅怀古人而暗暗地向思念友人过渡。
颈联“卢龙”即卢龙山,与三山同在当时的昇州,临大江,远接金陵,此处用以代指望中之金陵;“鳷鹊”本鸟名,南朝时金陵建有鳷鹊楼,此处亦用以代指望中之金陵。“霜气冷”,“月光寒”均借助于人的感受来写景,它与上联的“秋”字相呼应,透出遥望金陵所见的一片寒凉冷寂之气。以凄凉索寞的哀景引出孤独凄凉的思友意境。这一联表面并未明言思念友人,而思念之情浸溶于景中,显得更为深沉而浓挚。
尾联,思友之情由暗转明。“琼树”本是树的美称,此处用以比喻殷淑美好的人品。此联意为自己真诚地忆念着友人,将寄诗天涯,使远离的友人得到一点友情的欢慰。在这一联中,诗人的“耿耿”之情,友人的“琼树”之美,相隔“天涯”之远,寄上“一欢”之慰,把友情推向了至深至浓至切的境地。
这首诗化用了谢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的诗题,也借鉴了谢脁诗首二句的句意,且同为抒写愁怀。谢脁诗写思故乡之恋,李白诗写故友之思;二者所寄情不同。李白这首诗写秋夜哀景,景中有哀情,景又正衬其衰情;又以“琼树”、“一欢”作结,留给人的是飘逸之态。四联中起承转合关系中包蕴感情变化。
留不住。簇蝶仙裙微步。滴断巫峰天外路。画帘连夜雨。
泪点黄花新谱。写作婵嫣忆语。待唤仙山双翠羽。深情凭寄与。
一气团虚亘寥廓,天光云影镜中落。纷纷物态从变更,眼底何如阿翁乐。
名利不牵身独閒,万顷沧波百尺竿。溪月江风随意取,星星短发颜如丹。
潮来潮去凭此竹,不钓齐璜钓荆玉。游鳞掣破浪花圆,欸乃一声山水绿。
君不见渭滨人,熊罴不入姬文梦,百岁风光老钓纶。
又不见严滩老,汉家名节在一丝,云台事业迹如扫。
谁写斯图托意深,小阮重之轻南金。持来索我题佳句,薰风洒洒清烦襟。
几向濯清亭子上,凭栏相对成惆怅。安得呼酒倾百壶,烂醉沙头续渔唱。
怀忽慌,瞻浩荡。尽诚洁,致虔想。出杳冥,降无象。皇情肃,具僚仰。
人礼盛,神途敞。僾明灵,申敬享。感苍极,洞玄象。
海水桑田几变迁,桃花依旧郡城边。蔬园百亩充官税,药价一生供酒钱。
诗句兴来题綵笔,道心悟后付朱弦。院曹谁信同僚后,谈笑交游十五年。
寻常玉署尽委蛇,何况金陵事更稀。閒逐春风看舞鹤,不须晓漏著朝衣。
翠微亭上题诗去,玄武湖头放棹归。最喜家山回首近,频缄音信问庭帏。
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归于周,万民所望。
彼都人士,台笠缁撮。彼君子女,绸直如发。我不见兮,我心不说。
彼都人士,充耳琇实。彼君子女,谓之尹吉。我不见兮,我心苑结。
彼都人士,垂带而厉。彼君子女,卷发如虿。我不见兮,言从之迈。
匪伊垂之,带则有余。匪伊卷之,发则有旟。我不见兮,云何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