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联所写登三山、望金陵与谢脁所作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相同,借用谢脁诗句,以长安代指金陵,即地即景即事自然而生的缅怀古人之情十分熨贴而浓郁。“水澹”是描绘江水恬静的样子,变绘形态为绘色彩。
颔联“芜”是繁草丛生之貌,“河阳县”位今河南省孟县西,谓谢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次句“河阳望京县”,以河阳代指三山,李白循此。此联承首联“望长安(金陵)”,意为登上繁茂草木掩映下的三山,面对大江秋色而北望金陵。这一联中,不仅有“芜没”的“河阳”,秋日的大江,更有在这寥廓江山中引领北望的诗人形象。无论是葱茏的三山、旷远的秋江还是凝望的诗人,都隐含着深深的情意。此句联系诗题“寄殷淑“可以体味出诗人寄托的是思友之情。在这一联,诗人的登临之意已由首联的缅怀古人而暗暗地向思念友人过渡。
颈联“卢龙”即卢龙山,与三山同在当时的昇州,临大江,远接金陵,此处用以代指望中之金陵;“鳷鹊”本鸟名,南朝时金陵建有鳷鹊楼,此处亦用以代指望中之金陵。“霜气冷”,“月光寒”均借助于人的感受来写景,它与上联的“秋”字相呼应,透出遥望金陵所见的一片寒凉冷寂之气。以凄凉索寞的哀景引出孤独凄凉的思友意境。这一联表面并未明言思念友人,而思念之情浸溶于景中,显得更为深沉而浓挚。
尾联,思友之情由暗转明。“琼树”本是树的美称,此处用以比喻殷淑美好的人品。此联意为自己真诚地忆念着友人,将寄诗天涯,使远离的友人得到一点友情的欢慰。在这一联中,诗人的“耿耿”之情,友人的“琼树”之美,相隔“天涯”之远,寄上“一欢”之慰,把友情推向了至深至浓至切的境地。
这首诗化用了谢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的诗题,也借鉴了谢脁诗首二句的句意,且同为抒写愁怀。谢脁诗写思故乡之恋,李白诗写故友之思;二者所寄情不同。李白这首诗写秋夜哀景,景中有哀情,景又正衬其衰情;又以“琼树”、“一欢”作结,留给人的是飘逸之态。四联中起承转合关系中包蕴感情变化。
人与严徐是一流,英英儒雅冠吾州。白虹吐烛呈文夜,红杏飘筵得意秋。
禄薄未应腰为折,语多共叹舌无留。令君举善搜寒俊,不进清华谅不休。
江夏无双种奇茗,汝阴六一誇新书。磨成不敢付僮仆,自看雪汤生玑珠。
列仙之儒瘠不腴,只有病渴同相如。明年我欲东南去,画舫何妨宿太湖。
桐圭柳带正凋疏,匹马区区倦远途。肠断不堪回首处,寒云影里雁声孤。
容易金风到海湄。懒蓱吹聚两词痴。玉箫声里识君迟。
记得凌云常自惜,剧怜饮水不同时。而今真个慰輖饥。
舣兰舟。十分端是载离愁。练波送远,屏山遮断,此去难留。
相从争奈,心期久要,屡更霜秋。叹人生、杳似萍浮。
又翻成轻别,都将深恨,付与东流。
想斜阳影里,寒烟明处,双桨去悠悠。爱渚梅、幽香动,须采掇、倩纤柔。
艳歌粲发,谁传馀韵,来说仙游。念故人、留此遐洲。
但春风老后,秋月圆时,独倚西楼。
金鸡振晓声,奋翮千仞上。华堂春满时,佳景孰来访。
牙幢直上赤嵌城,鼓吹高传画角声。持节绣衣周内史,櫜弓铁甲汉家营。
盛时狝狩风还古,海外烟尘静不惊。閒煞熊罴击刁斗,承平是处久销兵。
此夕千古有,平生志多慨。万物无常盈,智者见未逮。
昔闻乾嘉际,茂畅皇风最。治法各精能,余巧及器械。
世平衣食充,俗整奇邪退。九重敦旧典,数举南巡旆。
朝野同欢娱,遭逢圣祖再。盛年非不长,适已后其会。
输租困履亩,游食增几辈。华风纵侈心,番物助妖熊。
罗纨窭人衣,珠翠寒女佩。豪家荡箧笥,单户务赊贷。
繁华日以加,生理固早隘。上农膏腴地,稍稍弃锄耒。
江湖盗贼踪,时时及阛阓。里闾欢节序,父老感时代。
吾行宙合间,落拓与时背。饥寒得离别,奔走寡沾溉。
小笔聊送穷,邻估未偿债。虚檐出浩歌,孤烛忧心对。
岁运默推移,持姤必以夬。官方习修谨,圣政宽宽大。
文书检乱丝,老吏颇能耐。英贤尚割断,扶济有规诲。
徒言抚黎元,何以酬鼎鼐。清时少年痛,此事前人戒。
本无来日计,安取狂言快。惟当守朴直,益自谢倾兑。
文采世土苴,冰檗古节概。夜阑复题诗,爆竹一城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