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联所写登三山、望金陵与谢脁所作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相同,借用谢脁诗句,以长安代指金陵,即地即景即事自然而生的缅怀古人之情十分熨贴而浓郁。“水澹”是描绘江水恬静的样子,变绘形态为绘色彩。
颔联“芜”是繁草丛生之貌,“河阳县”位今河南省孟县西,谓谢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次句“河阳望京县”,以河阳代指三山,李白循此。此联承首联“望长安(金陵)”,意为登上繁茂草木掩映下的三山,面对大江秋色而北望金陵。这一联中,不仅有“芜没”的“河阳”,秋日的大江,更有在这寥廓江山中引领北望的诗人形象。无论是葱茏的三山、旷远的秋江还是凝望的诗人,都隐含着深深的情意。此句联系诗题“寄殷淑“可以体味出诗人寄托的是思友之情。在这一联,诗人的登临之意已由首联的缅怀古人而暗暗地向思念友人过渡。
颈联“卢龙”即卢龙山,与三山同在当时的昇州,临大江,远接金陵,此处用以代指望中之金陵;“鳷鹊”本鸟名,南朝时金陵建有鳷鹊楼,此处亦用以代指望中之金陵。“霜气冷”,“月光寒”均借助于人的感受来写景,它与上联的“秋”字相呼应,透出遥望金陵所见的一片寒凉冷寂之气。以凄凉索寞的哀景引出孤独凄凉的思友意境。这一联表面并未明言思念友人,而思念之情浸溶于景中,显得更为深沉而浓挚。
尾联,思友之情由暗转明。“琼树”本是树的美称,此处用以比喻殷淑美好的人品。此联意为自己真诚地忆念着友人,将寄诗天涯,使远离的友人得到一点友情的欢慰。在这一联中,诗人的“耿耿”之情,友人的“琼树”之美,相隔“天涯”之远,寄上“一欢”之慰,把友情推向了至深至浓至切的境地。
这首诗化用了谢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的诗题,也借鉴了谢脁诗首二句的句意,且同为抒写愁怀。谢脁诗写思故乡之恋,李白诗写故友之思;二者所寄情不同。李白这首诗写秋夜哀景,景中有哀情,景又正衬其衰情;又以“琼树”、“一欢”作结,留给人的是飘逸之态。四联中起承转合关系中包蕴感情变化。
折赠罗浮枝上雪,鲜葩芳蕊净无瑕。清于彭泽门前柳,不比河阳县里花。
落叶风喧夕,啼鸦柏冷霜。如何悼亡客,还有丧予伤。
岳径云藏雪,洋泉月引凉。培兰将九畹,鍊镜巳三商。
带草先摧绿,传灯独秉光。思深千里驾,望属百身良。
煜煜芝房折,悠悠蒿里长。紫囊悲太傅,缃帙冷中郎。
春谷江流远,南云塞路荒。人情谁剑挂,天道岂弓张。
交绝怜东里,狂歌问子桑。贡生空委佩,鲍叔未分粻。
笛咽山阳馆,琴残子敬床。宁知哀九辩,不及待沈湘。
沈香羯鼓弄春杯,席上才看半作堆。争似君家屏障里,年年岁岁有花开。
呼韩款塞称藩臣,已知绝漠无王庭。驰突犹誇汉使者,纵马夜出居延城。
我有饮器非饮酒,开函视之万鬼走。世世无忘冒顿功,月支强王头在手。
帐下朔风吹酒寒,凝酥点雪红斓斑。想见长缨系马上,髑髅溅血如奔湍。
手麾欲回斗杓转,河决昆崙注尊满。酒酣剑吼浮云悲,使者辞欢归就馆。
古称尊俎备献酬,孰知盟誓生戈矛。斩取楼兰悬汉阙,功臣犹数义阳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