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因反对宦官刘瑾专权,遭谪边多年。刘瑾败后,官至兵部尚书。但其安邦定国大志终不得伸展,心中自然苦闷,故有夜不入眠,寻幽解闷之举。《龙潭夜坐》便是此种心境的写照。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首联写“花香”、“溪声”引动诗人游兴。此处开篇点题,扣住“夜坐”落笔,先从嗅觉、听觉写起,“花香”扑鼻而不知所自,“溪声”充耳却隔着石林茅屋。夜深人静,“花香”、“溪声”自然格外清晰,但又都笼罩在夜色朦胧之中,让人感知得到,而捉摸不着,充满神奇的力量,令人向往,激发了诗人的游兴。
“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此联写诗人月夜独游。诗人这里自称幽人。明月当空,诗人踏着月光,在龙潭附近夜游。四周一片幽静,唯有山中栖息的鸟儿不时发出鸣叫。这里,诗人意在表现月夜的孤寂空廓,但不从寂静无声上用力,而是特意地写了声响,以反衬周围环境的空旷幽邃,达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使自然界充满生命的意趣。
“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这一联写诗人徜徉在大自然中的轻松快慰的心境,颇似陶渊明的田园归隐情调。诗人踏着“草露”,迎着“松风”,不怕草鞋打湿,任凭风吹衣飘,虽有露冷风凉之感,但诗人向往归隐生活,一派隐逸风情跃然纸上。
“临流欲写猗兰意,江北江南无限情。”尾联抒发生不逢时的感慨和对大江南北壮丽风光的热爱。孔子在《古琴操》中有《猗兰操》,哀伤生不逢时。王守仁在平定宁王朱宸濠之乱后,因小人陷害,以功成罪。作此诗时,正是他伤不逢时的时候,所以借《猗兰操》琴曲名来抒发心中的烦忧。但正当他面对大江,想要发泄不满时,大江南北的壮丽山河,又使他抑郁的心情豁然开朗,足见诗人的胸怀是坦荡豁达的。
栈钟掘地报成功,王气还占牛斗中。入日自应归出日,朔风那许竞炎风。
连云法从鳌身黑,照水神灯鱼眼红。闲把竹书论运命,寒窗绝倒白头翁。
城上春云城下雨。倩人留婿倾春醑。偷将婿袷障春寒,烹雪黍。
炊玉杵。调婿乡音隔窗语。
当年雪月醉宵分,十度梅花始见君。巴蜀胜游偏有赋,东南多事岂堪闻。
江涛夕荡金陵月,山气寒生剑阁云。此去乘秋应上疏,三吴好练水犀军。
山色于人定有缘,髻鬟眉黛巧争妍。何当招我白云下,坐对苍崖百尺泉。
老竹叶稀多秃枝,新竹碧润含幽姿。箨中龙子振春蛰,突出雷雨头参差。
旁蹲怪石石罅裂,裂处恍惚疑龙穴。山中有树皆十围,活干撑青死槎折。
霜皮食尽乾藓文,半顶斩立双桠分。最后一枝身出群,垂枝倒走阴崖云。
李侯标致不可得,小字亲题别涂黑。纵横不在摩诘下,萧爽直与洋州敌。
玉堂学士欣见之,浓墨大书真崛奇。森然一片铁石笔,妙甚七字琼瑰词。
此诗此画今两绝,把玩微风动毛发。只应真宰泣雕镂,一夜山窗冷秋月。
枫叶蘋花江上村,前朝古寺至今存。西山爽气来精舍,万里关河到寺门。
檀越随僧开宝藏,醍醐容客借匏尊。中宵礼罢寒山子,却听钟声醒梦魂。
青帝才临,雨似调酥,风似剪刀。看乍寒乍暖,催归柳线,半明半暗,染就芳郊。
云约晴峰,烟酣远岫,同倩天工浅淡描。无人处,早苍苔一片,又上红桥。
魂销。春水迢迢。归未得、王孙路更遥。恨多情飞梦,西楼忆远,无端送别,南浦停桡。
小院池塘,曲栏幽砌,一著东风别样娇。凝眸望、惟孤山松柏,不受寒凋。
小有蔷薇洞,邻沽酒更多。最怜花作态,不分鸟能歌。
水际桃源路,山阴道士鹅。临池如可咏,莫厌客重过。
款语途中绪,联镳雪里山。乡关何处是,回首泪痕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