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运用铺叙手法,描绘出一幅慈姥竹从石缝中钻出、茂盛竹枝叶缭绕轻烟辉映江岛的景致。与序相和,写尽一时一地风貌、气概。“攒石生”尽显慈姥竹充满生机,传达出慈姥竹坚韧不拔的神韵、顽强不屈的生命力。
“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为全诗最精彩之笔,是咏竹诗中的绝品。钱钟书先生命之为通感,颇不尽意。同样李得裕《竹径》:“日落见林静,风行知谷虚。”同样是好句,或可称为体物尽性,人皆有此感只是诗人能更格物而写出文字。诗句中描绘出一幅青翠的竹色倒映在碧波之中水更绿、风吹竹声带来一片早春寒意的景致,富有无可言说之美。“翠色”句写色,“虚声”句写声。竹色使波色加深,瑟瑟的风竹之声使人似觉有春寒袭来。诗句通过人的各种感官的感受,从多角度描写慈姥竹,用以咏竹,颇有新意。
“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写慈姥竹制笛吹出的声音,似龙鸣之声,比笙箫奏出的“凤曲”更好。明写慈姥竹制笛吹出的声音,似龙鸣般动听,更胜笙箫奏出的“凤曲”。实则写诗人的感觉,突出慈姥竹高风亮节的品格,妙趣横生。
“不学蒲柳凋,贞心尝自保”借蒲柳与慈姥竹对比手法,描绘出一幅蒲柳易凋谢、慈姥竹坚贞高洁的景致,侧面烘托出慈姥竹的坚韧顽强,从来不畏惧来自曲折恶劣的环境的折磨,亦是诗人喻己,托物言志,托慈姥竹“攒石生”的坚韧顽强,言诗人自己刚正不阿、铁骨铮铮的骨气。
在这首诗里,诗人没有按照一般人对“慈姥竹”的理解,表现母子之爱,而是从竹的本性着眼,赞颂竹之“贞心”。此诗语言简易明快,却又执著有力,具体生动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恶劣环境下,长在危难中,而又自由自在、坚定乐观的性格。诗人在生动描写竹之美的基础上,结句又通过对比手法,表面写竹,其实是写人,明写赞颂了竹永葆本色的精神,实则写象征了诗人面对种种艰难困苦,宁折不弯,决不向任何黑暗势力屈服的品格,和不肯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的铮铮傲骨,抒发了诗人自身向往高尚人格的感情。
卜宅梁溪,成非一朝。面山枕冈,远市近郊。脩竹茂林,翠连烟霄。
松桂吐香,杞菊长苗。旁临清流,尘缨可濯。小阁崷然,九峰远瞩。
岂无华宇,于我自足。兄弟埙篪,于焉相乐。春服既成,如浴乎沂。
风乎舞雩,咏啸而归。自我离群,潜然涕挥。拊心念旧,电往莫追。
今夕何夕,梦还我庐。稚子候门,两发髧如。携幼入室,浊酒倾壶。
慨我寤叹,谁复如余。
宋玉墙头杏子花。香也堪夸。艳也堪夸。东风鸟外一枝斜。
问是谁家。江上人家。
肯信风年鬓有华。诗咏红霞。酒泛风霞。低声昵语似雏鸦。
人在天涯。忘却天涯。
参透诗禅渐息机,掀髯觅句句还迟。橹声惊觉船窗梦,遥见青天一鸟飞。
霜风摧细菊,寒雨飒高梧。秋气方摇落,萍踪竟有无。
于时惭入洛,投老羡归湖。日下思君切,春来酒共呼。
团扇流连,镂满月影娥池小。费尺素裁来,襟袖好风偏杳。
皴石枯松,研罨画、上林承诏。想胭脂脱尽,宜对昭阳人悄。
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写生空表。只禁本生绡。淡墨寒烟围绕。
莫教持比,黄荃花鸟。想袖来、频向荷凉轻舀。
大江西来四千里,争入一线夔门天。夔门偪仄不肯受,回波卷浪青云巅。
白盐赤甲互掎角,日与水斗寻戈鋋。巴蜀雪消春涨发,何人敢放东吴船。
奇哉峡口滟滪石,巍然独立江中间。白帝逶迤作屏幛,瞿塘环绕如晶盘。
千溪万壑雷电激,中流一柱来当前。有时如象又如马,出没变化难言诠。
江流纵强亦退听,势穷力竭翻求怜。步依滟滪不敢肆,安流而下生洄澜。
夔门巫峡二百里,本为险地今平川。乃知天意畏倾覆,留此要令江无权。
共传禹功费镌凿,巨灵神斧开烟峦。至今百神递呵护,绝顶不敢停鹰鹯。
朝宗万派必经此,好与嵩岳名俱传。
龙门边外缘陂陀,芙蓉菡萏交枝柯。妍如重台滴早露,洁如百子凌清波。
脆如并头晓日映,正如千叶春风和。却看黄中通理吉,才知不是寻常荷。
忆昔金源绍耶律,行宫帐殿俱嵯峨。肇锡嘉名曷里改,金枝玉叶原非讹。
莲曲新翻白羽起,莲杯既醉朱颜酡。遂令此花得所遇,史臣载笔为编摩。
五百年来岸谷异,祇随塞草缘山阿。退之无繇咏玉井,子安不复谣黄螺。
夙闻五台此花盛,裕之游赏曾吟哦。曷为塞垣竟寂寞,春风秋雨长蹉跎。
讵比为镫送子直,奚知作烛随东坡。名花如旧世代远,田父樵子相诋诃。
我谓赏花纪史册,已留名字辉羲娥。汗青缃绿自可贵,纷纷赋颂何足多。
愿以此诗为花慰,见者应复来游歌。名花闻之似解语,风前摇曳常娑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