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襄王问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
宋玉对曰:“唯,然,有之!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有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故鸟有凤而鱼有鲲。凤皇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足乱浮云,翱翔乎杳冥之上。夫蕃篱之鷃,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鲲鱼朝发昆仑之墟,暴鬐于碣石,暮宿于孟诸。夫尺泽之鲵,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故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士亦有之。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
用现今的话说,宋玉的群带关系大概是糟透了。不仅是同僚中伤他,非议他,没少给他打小报告,就连“士民众庶”都不大说他的好话了,致使楚襄王亲自过问,可见其严重性。面对楚襄王的责问,宋玉不得不为自己辩护,然而整篇应对之词,却又没有一句直接为自己申辩的话,而是引譬设喻,借喻晓理。分别以音乐、动物、圣人为喻作比。先以曲与和作比照,说明曲高和寡;继以凤与鷃、鲲与鲵相提并论,对世俗再投轻蔑一瞥;最后以圣人与世俗之民对比,说明事理。总之,把雅与俗对立起来,标榜自己的绝凡超俗,卓尔不群,其所作所为不为芸芸众生所理解,不足为怪。“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既是对诽谤者的有力回击,也表现了自己孤傲清高的情怀。
宋玉的形象,颇有一定的代表性。在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里,除那些身居高位的官僚文人或未爬上高位的奴才文人之外,绝大多数知识分子都或多或少的具有宋玉的性格特征。他们才高而命薄,正直而软弱,对社会的黑暗与丑恶十分敏感,却又无能为力。他们大都想入仕,想为国为民做一番事业,但“世”是俗的,是小人的天堂,因此,他们常常在仕途上失意潦倒,最后只落个自命不凡,自命清高,怀着不被人理解的痛苦和愤慨而孤芳自赏。这一性格特征演化至现代,便形成所谓的“小资”情调。
宋玉与屈原,都具有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共性,区别仅在于性格的刚毅与软弱。
北山有危坡,都植兰与蕙。平生性好修,掇拾以为佩。
去年珂马喧京洛,春风凄咽东华钥。今年闲对夷陵花,岁晏天寒意萧索。
夷陵城郭连江湄,欧九当年此咏诗。青苔遍踏下牢渡,元白苏黄各一时。
我来苦被浮名误,山川文藻今非故。转石时牵瀼口船,堑山尽斫峡州树。
木叶冥冥天雨霜,江湖魏阙心旁皇。夜阑鸡唤残星曙,误作觚棱斜月光。
世事转烛愁翻海,重来应见市朝改。绍圣新猷不敢知,贞元朝士几人在。
北风吹雪轩辕台,九陌跅弛多异才。一年不饮横街酒,梦落江南事事哀。
新亭嘉会感畴昔,泪污衫袖痕犹碧。墙角馀花未忍看,天涯芳草无人惜。
倒掷酒盏三叹歌,夷陵北望青山多。春明细雨年时路,九城佳气今如何。
红蕖十里晓风凉,露滴侬家翠袖香。桥畔盈盈双髻女,隔溪相唤渡横塘。
竹径虽知半就荒,过从宁得少求羊。一时握手堪千古,万态浮云付几觞。
到眼江山溪柳畔,会心鱼鸟渚烟旁。招携喜有缨同濯,閒对沧洲弄夕阳。
杰阁凌空入紫烟,星辰森护列檐前。鸟飞天外千山尽,一眺乾坤俯八埏。
尺幅谁图写,块礧寄其胸。超然与物,无忤绰有阮嵇风。
讵识渭滨严濑,多少文经武纬,只在卷舒中。暂尔谢尘网,分付白云封。
一溪水,千丈壁,万株松。烟波浩渺,收拾钓艇与诗筒。
莫问蚁王鹿逐,但看鸟婚花嫁,变态亦何穷。放眼乾坤大,海阔复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