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的词,大多借景抒情、咏物言志,他的这首《鹧鸪天》也不例外。自从南归之后,他本希望能得到南宋政权的重用,报效国家,恢复中原,展露才干,但没想到他的这些志向不仅未能实现,反而遭奸臣谗害,落得被迫过上闲居生活。他虽寄情山水,但仍时常流露出一股愤愤不平之气。此词虽题为《寻菊花无有,戏作》,但整个上片都未直接接触题目,只是愤世嫉俗之情的抒发;就是下片,对题目说来,也只是点到而已。
此词上片开头两句:“掩鼻人间臭腐场,古今惟有酒偏香。”仿佛凭空而来,却又发自心灵深处,是饱经风霜,到过了庙堂官场、都会边疆,目睹了官场丑恶之后的十分痛苦的总结和极端厌恶的心态。在辛弃疾的仕途生涯中,他看惯了当时投降派掌权,正人君子遭受打击,狗苟蝇营的小人气焰嚣张,故斥官场为“臭腐场”,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掩鼻”二字,本于《孟子。离娄下》的“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充分展示了词人自己品格的高洁和对丑恶的厌恶。正因为面对的是“臭腐场”,所以“惟有酒偏香”。“酒”之“偏香”,不在于它的味,而在于它能“解忧”。“惟有酒偏香”,言外之意是说除酒以外,一切都是“臭腐”的。“人间”与“古今”连用,即空间与时间结合,横与纵交织,意谓不仅眼前的“人间”是“臭腐场”,“惟有酒偏香”,而且从古到今,莫不如此。接着“自从来住云烟畔,直到而今歌舞忙。”两句,情调一转,由对“人间”深深的厌恶,变为对山林隐居生活的由衷的喜悦,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云烟畔”,指词人闲居的铅山乡间别墅。这里依山临水,云烟缥缈,如世外桃源。“歌舞忙”,写词人闲适潇洒的生活和志得意满的情愫。他在闲居铅山时所作的词,多有类似语句。
上片叙写人间是“臭腐场”,词人欲远务之,从而为下片“寻菊花”作了铺垫。下片“呼老伴,共秋光。黄花何处避重阳?”转入正题。前两句点“寻菊花”,后一句明“不见”。“老伴”,据另一阕《鹧鸪天》(翰墨诸公久擅场)的题目可知,当为“吴子似诸友”。“共秋光”,共享秋光。古人多用“秋光”来表现菊花。如杜甫《课伐木》诗说:“秋光近青岑,季月当泛菊。”张孝祥《鹧鸪天》词说:“一种浓华别样妆,留连春色到秋光。解将天上千年艳,翻作人间九月黄。”因而“共秋光”,即隐含了“寻菊花”之意。“黄花”,即菊花。“重阳”,即农历九月初九,古人常在这天登高赏菊。结尾两句:“要知烂熳开时节,直待秋风一夜霜。”是说菊花的开放,还得等待刮一阵秋风,落一夜严霜。这只是字面意思,实际是赞美菊花不趋炎附势而傲霜凌寒的品格。赞美菊花的这一品格,也是表明作者的品格。
弄晴天,红蔷十丈,盈盈媚初夏。闹花小架。恰倒影回塘,绿水如画。
柔条乱舞银墙罅。胭脂千斛泻。笼绣槅、低枝近手,偏将鸳袂惹。
老松拿云吼涛声,繁英争蔓引,松身都化。似天半,作势处,烛龙将下。
看灼灼、猩肌万点,照十二、楼前浑不夜。还则虑、晚来风雨,红颜偏早嫁。
度暝随萤,推帘动竹,露庭一白。载酒人来,园菭破荒碧。
吴丛桂老,看小叶、娥妆慵约。香陌。皴破长笺,著霜花陈迹。
冥鸿海侧。独卧飘镫,流波涴离色。相思未寄瘦客。
耐秋寂。销得石湖鸥伴,閒话水西云北。系故园心事,惟有苍蟾能识。
临高怀远怅夷犹,放目微吟竟日留。一雁北来天杳杳,片帆东下水悠悠。
云烟惨淡关河暮,风雨凄凉观阁秋。回首何由叫虞舜,苍陵山色向人愁。
此老愁心极,千秋一擅场。不成为稷契,终得掩曹扬。
流落才招取,遭逢事感伤。安排诗作史,有意果苍苍?
肌肤擅清凉,骨格负刚毅。上带刀斧痕,中多黑甜味。
藉首睡至夘,摊饭枕过未。不沾脂粉香,颇有蔬笋气。
嗤彼邯郸翁,荣华片时贵。
高田宜种蔬,下田宜种穑。岁馑与饥同,安敢望肉食。
雨馀理荒畦,甲拆资地力。会看根本长,取之戒勿亟。
天公怜我贫,此物颇不啬。便如终岁谋,十瓮拟可得。
今笑披画图,流涎欲沾臆。长能咬菜根,天下无此色。
碧城早约吟魂去,丝丝乱愁初织。一缕飘金,一痕亸玉,一绺斜颦黛色。
迟过紫陌。看浅画春衫,雨丝风叶。惨绿三分,二分犹映澹黄月。
春人双螺扫未,翻来新样好,添与凄绝。小梦牵云,圆珠穿泪,取次缄离绾别。
酒醒今夕,怕嘶过钿骢,玉绵飞雪。杜曲重寻,琼筵催擪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