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舅氏野夫之宣城二首

藉甚宣城郡,风流数贡毛。
霜林收鸭脚,春网荐琴高。
共理须良守,今年辍省曹。
平生割鸡手,聊试发硎刀。

试说宣城郡,停杯且细听。
晚楼明宛水,春骑簇昭亭。
稏丰圩户,桁杨卧讼庭。
谢公歌舞处,时对换鹅经。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宣城郡多么负有盛名,第一风流要数进贡的紫毫笔。
秋霜下林中鸭脚形的银杏叶落满,春日里丝网将献出名唤琴高的鲤鱼。
共同治理政事须是贤良太守,今年你不再做京都的官吏。
古诗百科~平生材大用小一向以牛刀网鸡,这一次且再试一试你新磨的刀具。我试着说一说宣城郡,请你暂且停杯细听。
黄昏中一弯明净的宛溪环绕楼阁,春日里部将簇拥着你宴饮在昭亭。
水稻茁壮,圩田的农家生活富裕,刑具闲卧法庭,你理政简易清明
你将追踪风流太守谢朓欢歌妙舞,还不时吟诵王羲之用来换鹅的《道德经》。
注释
舅氏野夫:《山谷集》题下注“李莘”。李曾官屯田郎中、知宣州,其余未详。宣城:今属安徽。
藉甚:谓声名甚大。藉,同“籍”。
贡毛:指紫毫笔。霜林:一作“林霜”。鸭脚:木名,即银杏,以树叶似鸭脚而名。
荐:献。琴高:《搜神记》及刘向《列仙传》谓琴高为战国赵人,能鼓琴,为宋康王舍人,学修炼长生之术,游于冀州涿城之间。后入涿水中取龙子,与弟子期某日返。至时,高果乘赤鲤而出,留一月余,复入水去。此借指鲤鱼。
理,指治理政事。
辍(chuò):中止。省曹:谓京官。省,官署名,指京师官署,如尚书、中书、门下各官署皆设于禁中,因称省。曹,古时分职治事的官署或部门。
网鸡手:比喻大材小用,沉沦下僚。
发硎(xíng)刀:硎,磨刀石。
明宛水:为“宛水明”的倒文。宛水,指宛溪,源出安徽宣城县东南的峄山,东北流为九曲河,折而西,绕城东,叫宛溪。
骑(jì):一人一马曰骑,此指州太守部属。簇(cù):犹言“簇拥”,众人护卫或围着。昭亭:宣城北有昭亭山,昭亭当筑于山上。
(禾罢,bà)稏(yà):稻名。丰圩(xū)户:使圩户丰足。圩户,指佃种圩田的农户,江淮多洼地,田边筑堤防水,称圩田。
桁(héng)杨,加在犯人颈上或脚上的大型刑具。庭,诉讼案件的地方,犹今之法庭。
谢公:指谢朓(464-499年),南朝齐陈郡阳夏人,字玄晖,与谢灵运同族,称小谢。曾任宣城太守,世称谢宣城。善草隶,工五言诗,为“永明体”主要诗人,以山水诗最为著称。宣城北二里有谢公亭。此处借喻山谷舅氏李莘,谓其文采风流可比谢朓。
换鹅经:即指老子《道德经》。

赏析

  第一首诗赞美了宣城物产的丰饶、景色的清嘉,并特别将土产的紫毫笔冠以“风流”的名号,暗指历代文人曾用此写下名诗佳篇,流传不朽。诗中又以调侃的口吻,说诗人舅氏往任太守,如以牛刀网鸡,一则叹其大材小用,一则赞其理政游刃有余。全诗多用借语、典故,显示其“无一字无来处”的特点。

  首联“试说宣城郡,停杯且细听”,写在酒宴上告别,谈到舅舅李公择要去的地方,诗人便来了劲,一古脑儿倒出宣城的情况,让人们停住酒杯听他按照预定的想法非正式地讲。此联是侧面总写,提起人们对宣城了解的兴趣。

  颔联“晚楼明宛水,春骑簇昭亭”,写了宣城的山水。春天来了,“山晚望晴空”的谢朓楼被清亮明静的宛溪河缠绕着,更显得高耸雄伟,多姿多彩。春光像跑马似的,跨越山山水水,簇拥围拢着敬亭山。敬亭山原名昭亭山,晋初为避晋文帝司马昭名讳,改称。南齐诗人谢眺《游敬亭山》诗有“兹山亘百里,合杳与云齐,隐沦既已托,灵异居然栖。”的描绘;唐代李白先后7次登临此地,且留有“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联的“明”与“簇”,皆活用看动词。

  颈联“罢稏丰圩户,桁杨卧讼庭”,写了宣城是一个天然的粮仓,是一个讲究法治的地方。前句意思是说,圩户的种田人家,家家户户五谷丰登。后句写犯了罪就要处治,处治是依法律程序,不能乱来。“桁杨卧讼庭”,是一种有序的审判。当时黄庭坚的舅舅正任淮南西路提点刑狱,故黄庭坚用依法律程序来说事。

  尾联“谢公歌舞处,时对换鹅经”,是写宣城民风淳朴,歌舞升平,讲求道德与教化。谢公谢眺,在宣城任太守时他“勤于郡治、劝民教士、关心农政”,给宣城人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被称为“谢宣城”。歌舞处,指谢朓楼,那里歌舞升平,人民生活安逸。这些楼台歌舞是一种教化,时时焕起人们的道德良心。此联意下,一个地方的治理应该像宣城那样和谐安定,稻熟年丰。

  第二首诗咏赞宣城山明水秀的佳丽风光,并以想象之笔写出舅父到任后受到民众拥戴、歌舞欢欣的景象,以及百姓富足、政事简易清明的情形。且以曾在此地做官的谢脁来比喻舅父的文采风流,还特别用王羲之故事点明其淡泊心境。全诗笔法简炼,内涵丰富,虽未全脱送人上任的陈套,但因诗中多写入当地名胜、人物,平易亲切。

  黄庭坚是北宋诗的大家,造诣很高,与苏轼齐名,并称苏黄。黄庭坚在文学艺术上是具有很高天才的,而又卓然自立,不肯随人后的。他作诗时,态度郑重,精心结撰。第一首,开头似叙事,接下来作描叙,中间两联对仗工整,活用名词、动词为形容词,讲究字眼的锤炼,他通过奇特的意象、新颖的比喻和使事用典,达到了停杯细听说宣城的目的,形成一种峭拔生新的艺术效果。这种以叙述为诗、以议论为诗、以理趣为诗的独特艺术手法显示出他独特的个性风貌。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作于元丰八年(1085年),时黄庭坚舅父李莘知宣州,黄庭坚以此二诗相赠。
黄庭坚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猜你喜欢
事父尽孝敬,事君贵端贞。
兄弟敦和睦,朋友笃信诚。
从官重公慎,立身贵廉明。
待士慕谦让,莅民尚宽平。
理讼惟正直,察狱必审情。
谤议不足怨,宠辱讵须惊。
处满常惮溢,居高本虑倾。
诗礼固可学,郑卫不足听。
幸能修实操,何俟钓虚声。
白珪玷可灭,黄金诺不轻。
秦穆饮盗马,楚客报绝缨。
言行既无择,存殁自扬名。
幽居少尘事,潇洒似江村。
苔藓深三径,衣冠盛一门。
岭云时聚散,湖水自清浑。
世德书芳史,传家有令孙。
忆昨从游日,乌奴桃李春。
通家联雅好,入幕而佳宾。
绿野归心切,丹山旧迹陈。
九原多感怆,掩袂重伤神。
九重天子寰中贵,五等诸侯门外尊。
争似布衣狂醉客,不教性命属乾坤。

桑麻鸡犬自成村,天遣渔郎得问津。世上神仙知不远,桃花只待有缘人。

九州可赠,百万何惜。骑驴出门,书生失色。

一镫孤馆夜寥寥,八月文园病未消。动觉此身成附赘,静观物理自逍遥。

长缨顿骥此千里,尺渎旋鳞困一朝。之子不来秋欲晚,空庭风叶雨潇潇。

鹤氅裁成雪色新,仙翁持寄感情真。清高自此全抛俗,宽博由来稳称身。

佩玉洞闻云外响,剑光飞射日中尘。画图写向群真里,便是挥豪赞咏人。

可是看花不厌,城南更欲城东。多谢诸君著语,莫教孤负春风。

眷义门墙旧,交游手足如。方勤来妣赙,忍写慰公书。

继世多先烈,诸郎总令誉。观音山路黯,飞些重欷歔。

玉叶凋兮芳草枯,恨从君兮君又徂。君已徂兮妾生胡为乎,噫,妾今日死胡为乎。

瀑水数千尺,何曾贴石流。
还疑众山坼,故使半空游。
雾雨初相乱,波涛忽自由。
道场从建后,龙去任人游。

跃马年年塞北游,春风此日送归舟。山中树老飞玄鹤,江上莎长卧白鸥。

欲与谢公同隐逸,肯容贺老独风流。山阴道士如相见,沽取村醪醉未休。

修竹映岩垂,来风异夹池。复涧茂高节,重林隐劲枝。

云生龙未上,花落凤将移。莫言栖嶰谷,伶伦不复吹。

林庐在水次,纬壁皆赤芦。不为华丹饰,未失渔钓徒。

粉箨放新竹,锦英缠朽株。熙熙数邻家,窥客衣短襦。

终年饱淮米,复饱鱼与蓏。农桑洵可乐,金紫诚奚须。

啼烟一鸠应,拂水双燕俱。感时春令过,伤远羁情孤。

长轩更流憩,细谷平风湖。

柳阴满地水平池,门掩青春刻漏迟。
蝶梦任渠分尔汝,蛙声谁复计公私。
刘伶混世酒一石,梁叔逃名歌五噫。
午睡觉来风动竹,自收隔夜着残棋。

淮阴信人杰,徒步起侯王。再战定燕齐,拓地开封疆。

是时投足间,楚汉相低昂。永谢蒯生说,而乃婴祸芒。

虽解云梦缚,终罹儿女殃。固陵失期日,祸胎已潜藏。

君后既如此,处身亦不臧。智哉无嫌猜,独有张子房。

松柏挺涧幽,果有二千尺。古貌阅岁年,何曾改今昔。

逍遥陶隐居,杖履散踪迹。闻风爱厥声,不说堪柱石。

万里江天挐去舟,美人江北越山留。乾坤宽着江儿脚,湖海谁多廊庙忧。

极目莺花迎远旆,塞天星斗豁吟眸。重帏归问真消息,为说尊翁旧破裘。

雨过千村水自生,梢人惊起又三更。舟移似觉山平转,云动应疑月倒行。

杨柳蒹葭浑莽荡,鸬鹚鸂?乱喧争。家乡有路归心切,欲弃同舟岂我情。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