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重九

点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当年戏马会东徐,今日凄凉南浦。

莫恨黄花未吐,且教红粉相扶。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楼外点点细雨飘洒,映得江上烟雨重重。遥记起当年,在东徐相会戏马,看今天,我独自一人在南浦,分外凄凉

不要怨恨黄花未吐露芬芳,不如依傍身边女子。酒兴阑珊,无须看那茱萸,古今事不过在俯仰之间而已。

注释

西江月: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作词调。《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中吕宫”。五十字,上下片各两平韵,结句各叶一仄韵。

戏马:即戏马台,位于徐州南。东徐:即徐州。

黄花:菊花。

红粉:歌女或侍女。

赏析

  赏析(一)

  该词上片写别情,开头两句写景由近及远:“点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这两句词行文结构上的整齐对仗,也为这首词的意境铺开增加了无限的美感。然而,空间上的开阔却和时间上的收缩不同,后两句词人开始交代事件:“当年戏马会东徐,今日凄凉南浦。”这两句应题说明了送别一事,通过时间上由远及近的对比,借“当年”徐州聚会的热闹气氛与“今日”送别友人的凄清情景作比较,更表现出作者当时的寂寞和失落的悲凉心情。上片营造出的词人送别友人时的矛盾心理,很好地暗示了他与徐君猷的感情之深,于是下片起韵先说道:“莫恨黄花未吐,且教红粉相扶。”这两句词人站在朋友的角度言语,他深知朋友还不想离去,重阳节后菊花就快开放了,但是由于离别两人无法共赏秋菊,这便是“恨”的由来。此时的词人已经不似过去那样对离别伤感断肠,历经人世风霜和厄运的苏东坡此时已经可以笑对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和仕途上的沉浮进退。人的一生就在俯仰之间,醉酒当歌,及时行乐,这才是把握与朋友短暂相聚的最好办法。所以词人一个“莫恨”便打消了“凄凉南浦”的婉约惆怅,“黄花未吐”“红粉相扶”两处相应的意象,在字面上也通过饱满的暖色色彩渲染了全词的温热的氛围。结尾两句词人点出心意:“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等酒喝得差不多了就不用再上山看茱萸了,人生就是转瞬间古今变换了。重阳节本来应该赏菊,还应该遵循旧习俗佩带茱萸香袋以辟邪气、求长寿。此时词人却认为这一切都不必要,人间一切都在俯仰之间,相聚总是短暂的,别离是令人悲伤的,不用拘泥于这些风俗。干脆纵情畅饮一番,直到尽兴酒阑。这种略带凄凉意味的超旷情怀与苏东坡早先写下的众多送别词都不同,这样的情怀也正是词人身处人生最低谷时的真实内心独白。看惯看穿了身边发生的一切,词人以空间上极广、时间上极长、内心极开阔的心理去面对喜乐,面对顺逆,面对一切。

  赏析(二)

  该词首句写眼前,系实境;次句写远眺,系虚境;第三句由远眺而思忆远方弟弟。“当年”在徐州同游戏马台,“今日”在黄州孤居长江边,于对比中落实心境的“凄凉”。过片以“黄花”点出重九。“莫恨”、“且教”,语似旷达而实含惆怅。结末二句反用杜甫诗意,给全词弥漫上一股浓浓的人生虚无之感。

创作背景

  历史上对该词的创作背景争论不一,有人认为这是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重阳节上,也有人认为作于重阳节前,但大多数学者都认为这首词是送别徐君猷时写下的赠别词。当时词人照例登栖霞楼饮宴宾客,登高赏菊,而徐守猷已离开黄州四个多月。词人即景生情,怀念起黄州人尊敬的“遗爱守”徐君猷,特作此词。

  一说此词作于壬戌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重阳节,当时身处黄州的苏轼登高上栖霞楼,念及弟弟子由而写下此词。1077年,苏轼改知徐州,他的弟弟苏辙送他到徐州任上,兄弟相聚数月,相得甚欢。八月,苏辙将赴南京留守签判任,与苏轼依依惜别。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猜你喜欢
十日顽阴不见山,山中一夜雪封庵。
伊予的有寻山分,日照北窗云在南。

吟须轻撚对斜阳,叶扫平林夜著霜。忽领诗词云锦段,夜光明月耀黉堂。

虞帝南游时,此地几陵谷。黄梅證道归,此事非变局。

即今南华源,已接西天竺。顿门从此开,信衣不必续。

在俗已成僧,宁择菜与肉。风幡未足疑,在猎心无逐。

何须转法华,自性无不足。我来礼金身,恍惚旧眷属。

四十未有期,已失初面目。剑树狎如家,爱河湛且浴。

非尽还是非,愈解愈桎梏。骑驴更觅驴,失鹿还梦鹿。

无边是苦海,有底非黑狱。我性自贪顽,他尘岂淫酷。

以兹烦恼因,电光空仆仆。如控恶毒龙,岂但难把捉。

愿师大慈悲,更与同人勖。

梅花过了仍风雨,著意伤春天不许。
西园词酒去年同,别是一番惆怅处。
一枝照水浑无语,日见花飞随水去。
断红还逐晚潮回,相映枝头红更苦。

一灯长夜佛前明,庭树枝多宿鸟争。野外霜寒人未起,林僧肃肃又经行。

梁苑送君处,温风吹客衣。盈盈春暮感,不为落红稀。

双燕涎涎入禁闱,避风台上晓风微。轻盈不解随仙去,解逐花间赤凤飞。

事无机变即无疑,此意唯当静者知。末路风波成失所,岁寒霜雪正同时。

劳生毫发风千里,醉眼须臾已万期。江上鲤鱼天上雁,寄书嫌少不嫌迟。

朝来独倚栏,尊酒若为欢。春换江头绿,年催镜里丹。

迂疏生事简,懒慢见人难。何计消闲昼,苍筠好自看。

尽道从军好,封侯甚不难。羽书频报捷,相府即除官。

北鄙烟尘远,东风雨雪寒。腐儒人共笑,白首鹿皮冠。

上虞朱郎美如玉,昔隐负樵今食禄。抽毫晨趋北省署,归梦夜绕东山麓。

朝廷徵贤图治康,岩穴搜剔无遗良。云山纵有千万叠,似子风格何由藏。

垂纶鼓刀自前古,功业终须致圭组。愿君长忆负薪时,莫羡轻肥忘勤苦。

城东盗发桓王墓,遗物书年见赤乌。群丑扬兵俱叛汉,弟兄汗马慭开吴。

早思密隧藏弓剑,宁谓阴房出兔狐。英气如生风满树,焄蒿悽怆不能无。

绿波春水孝廉船,计日回翔学士砖。驿路梅花欹席帽,津门柳色上吟鞭。

歌残渭雨愁三叠,梦逐京华路几千。若忆故山猿鹤侣,宦成应赋《遂初篇》。

树老何年寺,山深此夜钟。
一僧眉拄地,教我学南宗。
东风满天地,贫家独无春。
负薪花下过,燕语似讥人。
仰告明君乞得身,不妨林下戴纱巾。
满斟村酒浮琼蚁,旋钓溪鱼鱠锦鳞。
元府乌鸦飞后夜,洞中花木镇长春。
吾官傥若为同志,个里才由两个人。
为人须为彻,杀人不见血。
德山与岩头,万里一条铁。

  千年调,一旦空,惟有纸钱灰晚风吹送。尽蜀鹃血啼烟树中,唤不回一场春
梦。

分火疏篱外,闻鸡曲巷中。
烟云如恋主,田舍得称翁。
林止留槐绿,霜将酿柿红。
前期俄匝月,惆怅岁时空。¤
将军下短,贵称侯王。
汝岂非夫,腿尺八长。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