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词中,“门外绿阴千顷,两两黄鹂相应”,过去有人将此句解释成词人先醒过来看到千顷绿荫,再听到树间黄鹂娇声啼鸣,两两应和。今天的学者认为这种解释不够精准。从后一句“睡起不胜情”来看,词人应是先在睡梦中闻鸟声,被黄鹂的啾啾鸣啼惊醒,随后才向门外张望,看见绿荫绵延的景象。之所以“不胜情”,是因为他被双鸟和鸣的声音惊醒,随后惊觉自己的孤寂,为了排遣忧怀,他走出门去,“行到碧梧金井”。
“碧梧”和“金井”是庭院中的景物,梧桐尚是碧绿的,这一描写呼应上句的“绿阴”。整个庭院中,除了黄鹂的啁啾,再无半点声响,词人虽漫步至碧梧之下、金井之畔,却只感觉到“人静,人静”,周身的环境已是一片幽寂,更兼身边无人,故日“人静”,这就越发突显出词人的孤独。
在一片寂静中,词人正黯然神伤,忽然“风动一庭花影”,更觉此情备幽,难以自胜。词人先叹“人静”,再见“风动花影”,以为是有人到来,细看却发现不是。所谓的“风动一庭花影”,是用以动衬静的手法,鲜明地表现出词人在幽寂的环境中“睡起不胜情”的愁情思绪。
这首词写静境极有韵味:门外千顷绿阴中只有黄鹂相应之声;碧梧金井畔只有风弄花影。而这些都是闺中人睡起后步出庭院时的所见所闻,背后透露出的是闺中人轻微的寂寞之感。
《如梦令·门外绿阴千顷》写于北宋时期。当时词人刚刚睡醒后,看见了门外千顷绿荫和成双成对的黄鹂这一幅动静结合,相映成趣的画面,触发了词人的诗兴,就写下了这首词。
汉家天子置三雍,袒割亲行礼数恭。师傅位高恩渥重,几人稽古作儒宗。
荐剡群公一尺中,也劳牍尾著渔翁。淹留岁月真非错,老病山林自合穷。
自古冠谁无贡禹,近来香只为南丰。别离欲写无穷意,都在青天几断鸿。
雄镇崔嵬百丈强,读书人去迹堂堂。山灵自古誇宁邑,夜气经霄接大荒。
绝顶常笼云作雨,高冈可立凤朝阳。算来吾道应回泰,谁继先生事业光。
鸳鸯鸂鶒满池娇,綵绣金茸日几条?早晚君王天寿节,要将著御大明朝。
恃有强牙爪,傲然君一山。性非龙矫矫,文逊豹斑斑。
弱肉供甘脆,愚伥导往还。刘昆多善政,可易性冥顽。
乾坤缺憾属何年,喜见中秋月镜圆。曲奏高山人定后,盟推词坫我居前。
风生塔阁看云起,时照斜阳载酒还。偶向层楼穷睇盼,江河景象半移迁。
一官几度任升沉,苏堤何如宦海深。荒徼花封犹厌老,冰清莲幕独知心。
高情原不粘轩冕,傲骨因之长竹林。闻说山居荷数亩,归来长啸水云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