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简成华两县诸子

赤县官曹拥才杰,软裘快马当冰雪。

长安苦寒谁独悲?杜陵野老骨欲折。

南山豆苗早荒秽,青门瓜地新冻裂。

乡里儿童项领成,朝廷故旧礼数绝。

自然弃掷与时异,况乃疏顽临事拙。

饥卧动即向一旬,敝裘何啻联百结。

君不见空墙日色晚,此老无声泪垂血!

译文与注释

译文

长安办事机关中的官吏个个是杰出的人才,穿软裘骑快马,独当冰雪。

我在长安受苦受寒,谁会怜惜,我这个杜陵野老的身子骨也快断折。

我在南山种的豆苗早已经荒芜,我在青门边的那几亩瓜地也已经冻裂。

县里乡里的小官们养尊处优,鱼肉百姓,朝廷中的老朋友也礼数断绝。

我这种与时不合的人自然会被时人遗弃,何况性情懒散顽钝,到关键时刻也不屈身事人。

饥饿时就睡觉,不去麻烦别人,衣服破了,就用碎布补了又补。

你看我家徒四壁,日暮天晚,连哭泣的声音都发不出来了,泪干滴血。

注释

题注:旧注,为成都、华原,两县附郭为次赤,一云咸阳、华原,成乃咸之误。

投简:即投赠。

赤县:指长安。

官曹:官吏办事机关;官吏办事处所。

软裘快马:轻暖的毛皮衣服和善跑的马,喻生活豪奢。软裘即轻裘,亦即狐裘。

杜陵野老:杜甫的自称。杜甫祖籍杜陵,他也曾在杜陵附近居住,故常自称杜陵野老、杜陵野客、杜陵布衣。

荒秽:犹荒芜。《孔丛子·巡守》:“入其疆,土地荒秽,遗老失贤。”

青门瓜:汉初,故秦东陵侯召平种瓜于长安城东青门。瓜美,世称“东陵瓜”,又名“青门瓜”。南朝梁何逊《南还道中送赠刘咨议别》诗:“目想平陵柏,心忆青门瓜。”

乡里儿童:这是骂小官僚的话。

项领成:语本《诗经·小雅·节南山》:“四牡项领。”郑玄笺:“四牡者,人君所乘驾。今但养大其领,不肯为用。喻大臣自恣,王不能使也。”

礼数:犹礼节。杜甫《哭韦大夫之晋》诗:“丈人叨礼数,文律早周旋。”仇兆鳌注:“礼数、周旋,相契之情。”

弃掷:抛弃。

况乃:何况;况且。

疏顽:懒散顽钝。《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吾性疏顽,教道无素,恒恐子谷负辱清朝。”

动即向一旬:动不动就是十来天。

敝裘:破旧的皮衣。一作“敝衣”。

何啻(chì):犹何止,岂只。

百结:用碎布缀成的衣服。

无声:犹无言,即吞声,不说话。

赏析

  这首诗分为两段,前四句为第一段,感慨身世;后八句为第二段,自述饥寒之状。全诗直抒胸臆,反映了诗人不满现实的鲜活个性,在杜诗中别具一格。

  诗的开篇四句就用长安显贵们的荣华快意来衬托诗人自己的苦寒酸悲,这种以众形“独”的对比手法,在杜诗中常常取得一种惊心动魄的效果。据《元和郡县志》,“唐县有赤畿望紧上中下六等之差,京都所治为赤县,京之旁邑(如咸阳、华原)为畿县。”诗是寄给两县友人的,所以用“赤县”代指长安。要说那些享受着荣华富贵的“官曹”即衮衮诸公是“材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诗人更是材杰。事实上,“软裘快马”之辈,没有几个真“材杰”。有此四字,“材杰”之说的讽意就不言而喻了。说轻裘骏马足以“当(抵当)冰雪”,适见苦寒之士难当风雪。“骨欲折”活用“心折骨惊”之语,形容落魄,生动传神。

  前二句述以倾羡口吻,继二句则以问答作唱叹,满腹愤慨,溢于言表。“杜陵野老”,诗人自指。所谓“杜曲幸有桑麻田”(《曲江三章》),虽薄有田产,但收成不佳。汉杨恽报孙会宗书有云:“田彼南山,荒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陶诗则云:“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诗中化用其意,又活用秦东陵侯召平青门种瓜的典故,对上述境况作了一番形容:“南山豆苗早荒秽,青门瓜地新冻裂。”困顿之中最需他人扶持,怎奈人情比纸还薄,诗人处处遭遇白眼。一些小官僚脖颈抬得老高,一副不屑的神气。而位居显要的“朝廷故旧”,似乎也早已忘怀了这门穷交情,断绝了往来。故言“乡里儿童项领成,朝廷故旧礼数绝。”这些都是世俗常态。但经诗人拈出,顿成绝妙讽刺。“乡里小儿”本是陶潜骂督邮的话;“项领”语出《小雅·节南山》,本形容公马脖子既粗且直。“自然弃掷与时异,况乃疏顽临事拙。”说“自然”,说“况乃”,似乎自认倒楣,言外之意可想而知。

  接着,诗人又宕开一笔:“饥卧动即向一旬,敝衣何啻联百结。”表现自己晚景凄凉,经常挨饿抱病,动不动卧床十来天,衣裳则是补丁重补丁。最后诗人直呼两县诸子而告之:“君不见空墙日色晚,此老无声泪垂血。”默默泣血,是因为有苦无处诉。家徒四壁,则是贫极写照,在杜诗中每有妙用。如“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百忧集行》)。此诗写泣向暗壁,倍觉苦楚。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十载(公元751年)冬天,是杜甫寄给成都(一说咸阳)、华原两县县府里友人的诉苦之作。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猜你喜欢
韦公八十馀,位至六尚书。五福唯无富,一生谁得如。
桂枝攀最久,兰省出仍初。海内时流尽,何人动素车。
翦红情,裁绿意,花信上钗股。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有人添烛西窗,不眠侵晓,笑声转、新年莺语。
旧尊俎。玉纤曾擘黄柑,柔香系幽素。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可怜千点吴霜,寒销不尽,又相对、落梅如雨。
象设如平昔,升堂不见君。
尚疑言笑在,忽念死生分。
清论千秋雪,浮荣一片云。
泉台多少路,何处复修文。
知君学地厌多闻,广渡群生出世氛。
饭色不应殊宝器,树香皆遣入禅薰。

淮上相逢得胜游,水边乡落水边洲。每怜酒旆能留客,长恐秋风便解舟。

十载穷通重把手,两朝今古一回头。金明且看春波绿,共我忘机子与鸥。

金谷无烟宫树绿,嫩寒生怕春风。博山微透暖薰笼。小楼春色里,幽梦雨声中。
别浦鲤鱼何日到,锦书封恨重重。海棠花下去年逢。也应随分瘦,忍泪觅残红。
满腹文章,满头霜雪,满面埃尘。直至如今,别无收拾,只有清贫。功名已是因循。最懊恨、张巡李巡。几个明年,几番好运,只是瞒人。

卢师深话出家由,剃尽心花始剃头。马哭青山别车匿,鹊飞螺髻见罗睺。

还来旧日经过处,似隔前身梦寐游。为向八龙兄弟说,他生缘会此生休。

飘泊东南天地间,眼明初见洞庭山。松风石磴无限好,祇共沙鸥片刻閒。

山边庐舍水边篱,芳卉千枝柳万枝。三月莺花佳丽地,十年寰海太平时。

辋川泉石皆堪画,梓泽宾朋尽解诗。一自扁舟逃难后,故园东望只增悲。

自将杨柳品题人,
笑捻花枝比较春。
输与海棠三四分。
再偷匀,一半儿胭脂一半儿粉。

尘梦断,禅榻证无生。北斗初横云漠漠,碧天无际鹤装轻。

吹下步虚声。

花浓白板桥,处处绮罗娇。
玉树非新曲,遗风似六朝。

君住西山更在西,子孙相继老锄犁。云间贳酒方寻阮,柳下安炉独忆嵇。

一枕落花春梦蝶,半窗残月晓听鸡。何当偕隐幽岩上,遍蹑真人万丈梯。

晨昏谁职汐潮权,气象当年有万千。始信东南真缺地,骤惊风雨不因天。

蜃楼市结蓬瀛外,番岛人来日月边。我欲乘槎登彼岸,测量横占几星躔。

飔飔忽见青鸾尾,扫遍翠崖冈上头。昨夜月明仙子过,玉笙吹彻万山秋。

重来不见主人颜,只见松梢鹤自还。煮茗昔曾眠怪石,吟诗今又叩禅关。

天低青入烟中树,云湿光连水上山。卓锡泉香千古异,洞门空锁白牛闲。

远岸连天莫辨,青山似有若无。隐隐牧童何许,牛羊閒嚼平芜。

结屋傍湖水,对门三四峰。心灰无复煖,鬓雪近来浓。

孤雁雨中过,短书灯下封。平生故人意,衰老不相从。

湘江东西中浯溪,云埋雨洗三吾碑。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