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第一句“雪满前庭月色闲”,点明了节候与时间。雪满前庭,正当冬令。为什么许多送别诗的背景都是冰雪满径的隆冬?是什么理由催促人们在这本来不利于远行的季节踏上征程?这其中的奥秘是不难发现的。残腊将尽,春气欲来之时,正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年节到来之际。合家团聚,共度佳节,成了人们最美好的愿望。难怪那冰雪覆盖的山路上。总会留下许多人匆匆的足迹。
“月色”二字。说明别宴在夜间举行。雪满前庭,当然月色也满前庭。月光与雪光交辉。好一个银装世界!然而这样的美景却无人去赏,也无心去赏。一个“闲”字,流露出多少惋惜与感叹!
回乡意切,归心似箭。本应趁着这皎皎的月光,日夜兼程地赶路。然而,“主人留客未能还”。盛情难却,只好暂留一宵,领受主人的盛宴,也领受主人的盛情。
觥筹交错,酒酣耳热,本来是令人欢快的。然而诗人却发愁了。“预愁明日相思处”,他不为今宵而愁,而是为明日而愁。世界上没有不散的筵席,明日必然要踏上孤独的旅途。明朝一别、匹马孤身,说不尽的相思,走不完的山路。一句“匹马千山与万山”,余音袅袅,韵味无穷。
这首诗虽短短四句,但写得情真意切。哀婉动人。特别是把别宴的欢乐与意想中别后的凄苦对照起来写,给读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唐人赠别诗中,不乏清新隽永的短篇佳作。如王昌龄《送魏二》:“醉别江楼桔柚香。江风引雨入船凉。忆君遥在潇湘上,愁听清猿梦里长。”在将别未别之际,诗人就已想象到别后的情景。眼下是江楼送别,江风入船,明朝是远别潇湘,猿声愁梦。想到别后的凄冷,更珍惜今日的欢宴。面对着今日的欢宴,更哪堪别后的凄凉。依依难舍之情,真好似杯中浓郁的酒浆。又如贾至《送侍郎赴常州》:“雪晴云散北风寒,楚水吴山道路难。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诗中同样是手捧离杯。思潮翻滚,预想到明朝别后,客路凄凉。
李嘉祐这首《夜宴南陵留别》诗,与上举王昌龄、贾至的两首诗有同调同工之妙。
诗的第一句“雪满前庭月色闲”,点明了节候与时间。雪满前庭,正当冬令。为什么许多送别诗的背景都是冰雪满径的隆冬?是什么理由催促人们在这本来不利于远行的季节踏上征程?这其中的奥秘是不难发现的。残腊将尽,春气欲来之时,正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年节到来之际。合家团聚,共度佳节,成了人们最美好的愿望。难怪那冰雪覆盖的山路上。总会留下许多人匆匆的足迹。
“月色”二字。说明别宴在夜间举行。雪满前庭,当然月色也满前庭。月光与雪光交辉。好一个银装世界!然而这样的美景却无人去赏,也无心去赏。一个“闲”字,流露出多少惋惜与感叹!
回乡意切,归心似箭。本应趁着这皎皎的月光,日夜兼程地赶路。然而,“主人留客未能还”。盛情难却,只好暂留一宵,领受主人的盛宴,也领受主人的盛情。
觥筹交错,酒酣耳热,本来是令人欢快的。然而诗人却发愁了。“预愁明日相思处”,他不为今宵而愁,而是为明日而愁。世界上没有不散的筵席,明日必然要踏上孤独的旅途。明朝一别、匹马孤身,说不尽的相思,走不完的山路。一句“匹马千山与万山”,余音袅袅,韵味无穷。
这首诗虽短短四句,但写得情真意切。哀婉动人。特别是把别宴的欢乐与意想中别后的凄苦对照起来写,给读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鹅儿成队草成茵,来往驯鸦喜趁人。却恐城中无此况,莫辞辛苦且逡巡。
金山名天下,名大山则小。我在童丱时,其名已自晓。
愿登盖有待,待待首空皓。屡扣土著人,挂漏粗可道。
所亘百亩石,江心泊浮岛。山中无空处,皆以殿阁绕。
及参能赋者,语莫尽其巧。我托耳为登,聊且厌怅懊。
譬如山堕梦,其境皆梦造。梦觉费追随,所得未了了。
有路县不远,有身无大扰。从地借健步,从天借不老。
便须游一年,写此平生抱。
朱侯有隐居,乃在宜春间。东游久未已,浩荡忘其还。
山川神气具在眼,穷幽赜隐知何限。忘河之源出昆崙,千里万里盘旋屈折支天根。
自从开辟分九州,大噫嘑噏生气浮。绵延亘接无尽头,奔澎不息入海流。
海门限水回蛟蜃,碣石排风驻马牛。从此山川极瓯越,秦王之石禹王穴。
朱侯朝览赤城霞,暮看山阴雪。山阴溪中钓鱼者,旧庐亦在青城下。
胸中丘壑浑天成,手把风云自挥洒。窅霭外鸿濛前来龙起伏,顷刻真宛然。
长松古桧亦偃蹇,不似草草生风烟。朱侯长相见,谈笑共刮目。
脱屦白石上,沧浪歌濯足。爱山之癖奈侯酷,聊以寻幽画苑屋。
青山隔溪转,白云就檐宿。不短挂猿藤,颇长栖凤竹。
画成送侯当早归,越来溪傍花正飞。春山蕨长荠菜肥,何待满树风雨钩辀啼。
朱侯朱侯此别勿叹惜,一饭劝君当努力。但将鸡犬深入云,莫管桃花尽狼籍。
此画挂向草屋壁,读书万卷守勿失。从教门前泥潦三尺深,深掩柴门莫轻出。
种蔬屋东头,供母朝夕需。母性最好洁,儿蔬敢自污。
海云岛月付沧桑,眼底扶馀识霸王。金谷园亭诗酒录,玉溪身世绮罗场。
隔江喧夺龙舟綵,列戟光凝燕寝香。天汉星槎望牛斗,宣防移节镇珂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