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词都从对方落笔。这是一个夏初的夜晚,繁盛的荼蘼花已经凋落殆尽,窗外,一片如水的月光倾泻而下。自己所思的伊人正独立窗前,呆呆地望着月色出神。这个情景跟杜甫《月夜》诗所写的“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何其相似,望月思人、借月传情是千百年来怀人者共同的精神依托。荼蘼被赋予了一层伤感的、悲情的文化内涵,苏东坡说:“荼蘼不争春,寂寞开最晚。”此外茶蘼在佛教中也有寓意,有人以为它就是所谓的彼岸花,这就给荼蘼赋予了更多的让人联想的深意。所以纳兰以一句“谢却荼蘼”开头,点出时间的同时更传达了春华殆尽的含义。古人常以春花象征人的青春时光,短短一句“谢却荼蘼”,包含时光流逝、青春虚度的感叹。后面诸句都是在这种情怀下的延伸。“一片月明如水”一句极为醒目,在一片明月如水的夜色中,荼蘼慢慢凋零。情景交融,如此紧密。然后,或许是不忍卒观这窗外景致,倦眼目乏,将眼神又放回闺中,篆香也殆尽。“篆香消,犹未睡,早鸦啼。”篆文盘香早已消尽,月亮也已西落,女主人公仍然难以入眠,似乎怎么也忘怀不了对窗外荼蘼谢去的伤感,一声早鸦又将深思勾去。篆香消说明一夜已尽,主人彻夜未眠。
“嫩寒无赖罗衣薄,休傍阑干角。”女主人公一夜未能入眠,干脆起身,倚栏远望,希望能看到一点郎君归来的讯息;但杏眼望穿,没有一点踪迹。单薄的罗衣难以抵挡的,不只是初夏早晨的轻寒,更是孤寂之心的凄寒。这两句是化用张先《醉落魄》词句:“朱唇浅破桃花萼,倚楼人在阑干角,夜寒手冷罗衣薄。”休傍,显示出词人对所思之人的关切。
“最愁人,灯欲落,雁还飞。”最让人生愁的是,女主人公从早望到到晚,也没有心上人的丝毫踪迹,只看到了回归的大雁一队队飞过天空。“最愁人”包含了两重意义:雁归而人未归,令人生愁;自古有鸿雁传书之说,可徒见雁行飞过,却无行人只字信息,如李清照《一剪梅》所言:“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更引发人的无限愁绪。词人以景结情,留有不尽之意。
这首词是长夜怀人有思之作。词中没有对人物心理的直接揭示,而是通过意象的烘托,环境的营造,气氛的渲染,委婉曲折地传达出人物内心细腻真实的感受。
朝披碧瑶簪,夕登紫极房。绮云纷郁郁,龙汉郁苍苍。
游神九霄外,恍忽觐虚皇。相从赤松子,乃有韩张良。
安知千载后,跨鹤重来翔。
画里添呜咽。记茫茫、几番欢聚,几番离别。十数年来浑似梦,愁绪那堪细说。
剩幼女、情怀难割。何事天公耽播弄,起寒灰、滚滚都成劫。
盈串泪,向空滴。
孤坟母子遥相接。最凄凉、荒烟细雨,白杨萧瑟。料得泉台长夜里,不省伤心欲绝。
早悟彻、红尘完缺。一笑拈花芳草地,算今生、疑案先归结。
回首处,暮云合。
野径经行鸟迹多,漫将井臼锁烟萝。生憎小犬还多事,迎吠声声茅竹坡。
落地情亲好弟兄,春风况欲动嘤鸣。我今不乐看徂岁,子更虚怀爱友生。
万宇乍晴翔独鹤,百川齐下吸饥鲸。凭君皓首崇明德,予亦终留隐者名。
金碧溪山翠作林,茅斋潇洒百年心。庭前鸣鹤趋迎客,水面游鱼出听琴。
白石清泉同谷口,茂林脩竹似山阴。披图彷佛如曾见,颇觉良工用意深。
红壁沙版神所苏,琳宫贝堂尤清都。不亦傲岸游五湖,溪山抗手吴船租。
秋萝延拂先人庐,作计亦胜长安居。胡为奇气惨不舒,腰间瘦弄青珊瑚。
掉头不肯顾人事,局面偃卧城东隅。城东问字鲜携酒,矮茅数椽打头走。
经厨茶磨可一肩,家具居然素风妥。爱书尤癖癖独尊,蒐罗漆简沿皇坟。
坛碑猎碣汉瓦文,黄初而下皆儿孙。贮之录曲仓,饷以频伽瓶。
偏旁点画制作精,甚欲返古存其真。赏音只数许叔重,著论犹薄颜黄门。
浮提石汁壶中催,油拳百轴琳琅排。明月代烛,春风动帷。
微闻古香,心神荡开。金刚杵落音如雷,阳驱阴欱波澜回。
商灵振粟雨夜来,元精脱走真珠胎。书成掷笔忽长啸,万古蒙昧如飞埃。
吁嗟乎!识字不耕田,牵舟惯僦屋。蠹鱼囊中笑声作,尔嗜宜难媚今俗。
人有计然书,人有朝元录。衣披九霞府群玉,安得从君蹙眉读。
士固勿相强,畴能竞尺曛。墨磨世诚病,宦养雅可徵。
优哉游哉岁辛勤,作诗一散苍蝇声。
